關于作者:
菲利普?泰洛克,著名心理學家,全球最受關注的社會學家之一,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同時還在沃頓商學院心理學和政治學部門任職。他和妻子芭芭拉?梅勒斯是“精準預測項目”的共同負責人,這是一項已開展多年的預測研究項目。
丹?加德納,暢銷書作家,同時還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新聞記者。
核心內容:
在這本開創性的通俗易懂的書中,泰洛克和加德納告訴我們如何向這個精英群體學習。他們將成功預測的故事和失敗預測的故事以及對一系列高層決策者的訪談串接在一起,闡明了出色的預測并不需要強大的計算機或者深奧的方法。它需要的是從多種來源收集證據、注重概率思維、組建團隊一起工作、記錄預測得分,并且愿意承認錯誤、改變航向。
一、預測者的類型:刺猬型和狐貍型
刺猬型預測者的推論總是指向必然的結果,看上去也“邏輯嚴密”,他們更喜歡預測某事“肯定會”或“絕不會”發生。但是只有上帝才會準確說出“一定會發生”或“一定不會”。預測只能給出吻合度,不會有“百分之百”這樣的答案。
狐貍型預測者與刺猬型截然相反,他們謹小慎微,特別不自信,喜歡從多個渠道獲取不同信息,利用多種分析方案,綜合得出一個顯得猶猶豫豫的概率。但是泰洛克的研究顯示,狐貍型預測者的準確程度比“斬釘截鐵”的刺猬型要高得多。
二、成為超級預測家的步驟
1.精準的預測,首先要精準地描述
很多預測看上去一目了然,但后來被證明為太過含糊,比如“美元貶值存在一定風險”“房價下跌的情形遲早會到來”。對這樣模棱兩可的預測,你能說它們是對還是錯嗎?美元什么時候會貶值?貶值多少?“一定風險”有多大可能?房價下跌多少?1%還是0.1%?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表述,而一個預測想要準確,就不能有任何模糊性。
在預測之前,對預測本身要進行準確描述,它至少需要幾個元素:時間框架、語意清晰的措辭,還有數字——即你準備預測的內容,是在何時、何種情況下,事情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其中,數字至關重要。
2.用費米方式“拆分”預測
幾十年前物理學家費米提出一個難題:芝加哥有多少位鋼琴調音師?要回答這個難題,需要知道:(1)芝加哥的鋼琴數量;(2)每年給鋼琴調音的次數;(3)給鋼琴調音需要的時間;(4)鋼琴調音師每年平均工作時間。一個問題被拆分成四步,每一步又可以拆分出若干步,每一步都可以估計出一個數字,匯總得出一個評估數值。費米擅長這樣粗略計算一些問題,精準度總是非常高。
費米方式可以避免預測者陷入“誘惑與轉換”陷阱。這個陷阱是指:“我們在面對難題時,經常偷偷摸摸地用容易的問題替換它”。
3.多視角平衡,達到“視覺統一”
通過外部視角奠定基調后,就要轉入內部視角,通過事物的特性調整預測值,這時兩種視角就得到了結合,達到了預測的“視覺統一”。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訓練獲得,即:假設他們的初始判斷是錯誤的,然后認真思考錯誤原因,接著做出新的判斷,產生第二次預測,并與第一次相結合,僅僅做到這幾點,就能大幅提高準確性。
4.根據信息更新不斷調整預測值
為了精確,超級預測家最繁瑣的工作,就是不斷修正預測值。在給出初步預測后,超級預測家善于根據最新獲得的資訊更新自己的預測。泰洛克的研究表明,超級預測家的更新比普通預測者頻繁得多。一個超級預測家曾對140個問題做了2271次預測,平均每個問題的預測更新超過15次。
預測值的每次更新都應遵循一個原則:邁小步、勤更新。需要注意的是,少數的小幅度調整,容易導致反應不足,而多次大幅度的更新,又會導致反應過度。超級預測家必備的素質,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他們不會“信念固著”,拒絕能顛覆現有信念的信息,也不會缺少執著,被無關信息干擾。
三、什么是超級預測家
世界觀:一切都是未知數、現實無限復雜、事物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觀念是有待檢驗的假設、拒絕教條。
性格特點:具有求知欲、熱衷于挑戰、善于反思自我。
能力:并不算艱深的數學知識、對數字敏感。
態度:相信自我提升可以實現、保持韌勁并堅持下去。
金句:
1.超級預測家始終冷靜對抗人類的直覺,懷疑一切確定性。
2.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預測:想要深入分析未來、思考是否買股票、制定政策、提出新產品構想,或者只是計劃一周的飯菜。這樣的思考能讓我們受益。不幸的是,預見未來的能力是99%以上的人群都缺失的,這才是我們人生的短板。
3.超級預測家會以概率思維為基礎,將可能性盡量細分為多個區間,以調整預測值。他們會隨時根據信息變化更新數值,同時,還要比對自己的邏輯與其他人有哪些異同,綜合所有視角,形成蜻蜓復眼式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