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咨詢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看上去非常焦急而苦惱的家長,其中一個媽媽非常憂心地說,
“程老師,我的孩子吃飯總是慢吞吞的,起床也慢,比如早上要去幼兒園,七點起床,他磨蹭到八點才出發,我怎么催他,罵他都不管用,這次答應的好好的,明天又照樣,你說該怎么辦?”
我說,“那你是怎么催他的呢?”
“剛開始我還很有耐心地等他,后面我看上學的時間快到了,實在沒辦法等了,我就大聲兇他吼他。”這位媽媽顯得也是無可奈何。
“你在兇他的過程中,他的動作有加快嗎?”
“這個——好像并沒有。”她沉默了。
(二)
有一天,又一個家長來到咨詢室。
“程老師,我的孩子動不動就是會發脾氣,在家還收斂點,在學校據老師說,他經常和同學鬧別扭,甚至打同學,一接老師的電話,我就知道這小子又惹事了。“
“那你是怎么處理的?“
“還能怎么處理,打唄。“
“那有情況有變好嗎?“
“沒有,似乎這種情況越來越頻繁了”
(三)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父母壓力都非常大,因為他們的孩子要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比較,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普遍存在,所以就如自己的作品一樣出現一絲的瑕疵,很多父母就抓狂,他們用憤怒在表達對孩子的不滿,那么孩子呢?其實他的行為就已經在攻擊你了。
第一個孩子中,做事慢吞吞,父母用大聲吼他來催促他,結果并沒有效,我們知道在催促的過程中,孩子已經產生不滿,弱小的他無力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那么他就通過他的慢吞吞無意識地表達他的憤怒,所以當孩子慢吞吞的做事時,他已經在攻擊你了!第二個孩子,是不少家長非常頭疼的,家長感到無奈,到了中學,很多家長甚至放棄這樣的孩子,進而淪落到社會的邊緣,我們要理解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當孩子出現問題,家長用更強烈的方式打或罵,他內心的憤怒積累到一定程度,通過攻擊他人表達他的憤怒,所以那時的孩子也已經在攻擊你了!
當我們成人受到指責時,我們的內心都會有種憤怒,會產生不滿,孩子也會,只不過孩子和大人不同的事,他們不會直接表達對家長的憤怒,而會通過各種形式滲透出來,這時的家長,就應該注意,或許換種方式來對待孩子,會更有效,比如第一個孩子,我可能會建議一次平等的溝通和有方法的解決都會比罵吼有用,第二個孩子我可能會建議,溝通加上孩子憤怒的宣泄比打這種方式來攻擊你也會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