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政和白茶是怎么制作的嗎??
作者:北苑茶音君
你肯定會說不了解。沒關系,我來告訴你。
政和白茶制作工藝
白茶制作加工過程主要是萎凋和干燥。萎凋主要分日光萎凋、復式萎凋、室內加溫萎凋。干燥主要有全陰干、日曬干燥、烘干。
三種萎凋工藝
六大茶類中,萎凋時間最長的就是白茶了。白茶制作工藝只有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成品茶質量的優劣關鍵在于萎凋。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藝基本相似。
萎凋,《中國茶葉大辭典》這樣注釋:“紅茶、烏龍茶、白茶初制工藝的第一道工序。鮮葉攤在一定的設備和環境條件下,使其水分蒸發、體積縮小、葉質變軟,其酶活性增強,引起內含物發生變化,促進茶葉品質的形成。主要工藝因素有溫度、濕度、通風量、時間等,關鍵是掌握好水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程度……萎凋程度最重是白茶,其次是紅茶,再次是烏龍茶。“
上世紀60年代,白茶的萎凋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從原有日光萎凋、復式萎凋,轉變為室內加溫萎凋方法,近年來經過福鼎茶人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室內加溫萎凋技術日趨成熟。品品香茶業與福建農林大學聯合開發的福鼎白茶最大的自動化生產線,福建省銀龍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的清潔化復式萎凋等,使得福鼎白茶制造不受氣候因素影響生產,正因如此,福鼎白茶的年產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政和白茶的茶葉產量也不斷上漲并在繼續研發新的技術。
不同的白茶種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工藝白茶所采用的萎凋方式與萎凋時間不同。
制造白毫銀針,通常都采用日光萎凋。萎凋時,茶芽均勻地薄攤于篾箅或水篩上。(篾箅,是一種長方形的竹編制的工具,長約2.2~2.4米,寬約70~80厘米,利用篾條0.2~0.3厘米編制而成,箅上有縫隙沒有孔洞。茶農說,這種結構最適合白茶萎凋,遇上良好天氣,茶的上、下面都有空氣流通,做出的白茶質量就有保證。水篩,是一種具有大孔眼的大竹篩,徑約100厘米,每孔約為0.5厘米見方,蔑條寬1厘米左右。)茶芽攤放勿使重疊,因為重疊的部分會變黑,置日光下進行自然萎凋,攤好后放在架上,就不要用手翻動以以免茶芽受機械損傷變紅,或破壞芽茶上的茸毛;也不可放在地下,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使萎凋時間延長。萎凋總歷時48至72小時不等,臨場制茶師根據經驗,觀察氣候(南風或北風天),茶葉走水情況,茶色變化,茶葉的干度等進行調節。如遇雨天,當天曬不到六、七成干,或當天只曬到六、七成干而第二天遇到雨天,則當晚或第二天應立即用40~50℃文火焙干。風大而天氣干燥時,可于室內萎凋至減重30%左右,再用文火慢焙至干。
白牡丹與壽眉的萎凋方式基本相同,以室內加溫萎凋為主。莊任《中國茶經》記述:“近年福鼎茶廠白琳初制廠采用向萎凋室吹送熱風進行鮮葉萎凋方法,室溫溫度掌握在22~27°,相對濕度掌握在67%~75%,歷時25~30小時,鮮葉含水量25%左右……這種向室內吹送熱風萎凋的方法制出的白牡丹成品,保持傳統風格,品質不亞于自然萎凋的成品,而萎凋歷時大大縮短,且不受天氣影響。”
復式萎凋就是采用日光萎凋和室內自然萎凋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較復雜,但高明的茶師往往會通過這種辦法制作出口感很好的福鼎白茶。新工藝白茶的萎凋可采用上述各種萎凋方法,時間偏短,萎凋程度略低。
不管哪種方式,萎凋時茶葉內含物都發生變化。袁弟順在《中國白茶》中認為:“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鮮葉的單純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溫濕度條件下,隨著水分的逐漸散失,葉細胞濃度的改變,細胞膜透性的改變以及各種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內含成分的變化,從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質。”
政和白茶四大茶類的特色與制法
1、白毫銀針的特色與制法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肩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
制造白毫銀針的茶樹品種目前限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及“政和大白茶”。
“白毫銀針”的質量取決于采摘,加工制選取等各個環節。采制“銀針”以春茶的頭一兩輪品質最佳。以頂芽肥壯、毫心大為最優,到三、四輪后茶樹抽上來的多為側芽,芽小而細,所制“銀針”就不理想了。如果是夏茶,由于氣溫高,抽芽快,就更難制出好“銀針”來。
現在,福鼎茶區的茶農為了制好“白毫銀針”,往往將已有1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在頭春采摘后,馬上進行臺刈,剛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針茶”,這種“秋針”,制造“白毫銀針”其品質并不亞于春茶。
采摘白毫銀針茶葉原料茶對氣候也有嚴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選擇晴天,尤其是東北風天氣為最佳。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菁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其濕度較大,菁葉干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采制,如果違之,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為“死針”。而加工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精雕細鑿,才可制上一泡好“銀針”。
福鼎制選“白毫銀針”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攤在水篩或萎凋篩上,每篩約250克,要求攤得均勻,不可重疊,一出現重疊茶芽就變黑。攤好后放在架上,讓烈日曝曬,或低溫烘焙,不可翻動,以避免傷葉紅變,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風,不易干燥。當達到干度要求后,進行揀剔,去梗,再烘焙裝箱。
2、白牡丹的特色與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類的“嬌子”,因其外形綠葉夾銀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開而得名。制選白牡丹的原料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樂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采用少量水仙茶樹品種芽葉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稱水仙白茶。
一般情況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樂茶樹菁葉加工的白牡丹,稱其為福鼎白牡丹,簡稱“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
樹菁葉加工的白牡丹,稱其“政和大白茶”。制選白牡丹的原料鮮葉質量要求高,要求白毫顯,芽葉肥嫩。傳統工藝制選白牡丹,要求采摘標準是春茶第一輪嫩梢采下一芽二葉,芽與二葉的長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與二葉都要披滿白色茸毛(或稱白毫)。
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較瘦,不宜采制。而現在秋茶如果茶園管理得法,經之采制白牡丹品質也較高。
白牡丹的制選不經炒搡,雖只有萎凋及焙干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內自然萎凋的品質為最好。采下的鮮葉要均勻薄攤在水篩上,不能重疊。當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時,“兩篩”合二為一,至八、九成干時再將“兩篩”合二為一。當鮮葉差不及走水95%時,放置火籠烘干為時,此時我們稱其為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經過精制工藝才能為成品。通常采用人工揀剔硬梗、薰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后,再低溫烘焙干燥,趁熱拼和裝箱。白牡丹一般分為四個等級。
3、貢眉的特色與制法
貢眉,過去以菜茶為原料,采一芽二、三葉,品質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雖小,要求原料必須符合產品的規格,含有嫩芽、壯芽。鮮葉原料不能帶有對夾葉。現在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樹的芽葉為原料加工貢眉。為區別是菜茶為原料還是“大白茶”為原料的“貢眉”,別名為“小白”,“大白”。
產品特征:優質貢眉毫心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時呈紅色,味醇爽,香鮮純。貢眉的基本加工工藝是:萎凋、烘干、揀剔、烘焙、裝箱。
萎凋的目的有二個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問題),二是“生化”(內質問題),即通過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條件下引起一系列來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學變化,其變化也是隨茶青水分的變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轉慢,直到干燥為止。貢眉在“萎凋”中的“生化”過程也是“發酵”過程,所以貢茶是白茶,也是“微發酵茶”。
加工貢眉,全萎凋的品質最好,色澤灰綠或翠綠、鮮艷,有光澤,毫心才會潔白,葉張才會伏貼,兩邊緣略帶垂卷形,葉面有明顯的波紋,嗅之沒有“青氣”,而是有一種令人欣喜的清香氣味。若用半加溫萎凋“貢眉”,色澤常灰黃,毫毛易銳,如果烘焙不慎會帶有煙味。所以加工白茶(貢眉),雖然“簡單”,但并非是一件輕而易舉可以學會的一門技術。
4、壽眉
與貢眉相比,壽眉只是鮮葉原料略有不同之處,其它方法基本一致。壽眉采用制白毫銀針“抽針”時剝下的單片葉制成,或白茶精制中的片茶按規格配制而成。
End...
文字:北苑茶音君 II 圖片:阿茶姬
大家覺得我的文章有用或對它們有興趣的話,就請給茶余君一個關注唄!
還有就是贊賞和喜歡請不要客氣,盡情地釋放,向我身上砸!!!
評論和提問也請多多益善,來者不拒。這樣我才能更好地與大家進行互動,以便接下來為大家奉獻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以及更全面更獨特的茶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