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部小清新的電影《began again》中文翻譯名是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一看電影名字就知道應該是一部輕松喜劇。還有翻譯成音樂改變人生的。但我以為began? again這個很好了。
男主角丹和女主角格蕾塔相遇在紐約的一個酒吧。格蕾塔被她的朋友慫恿上臺唱一首,這個“穿的像個男孩子”的女孩抱起她的吉他,慢慢唱起來,燈光照在她瘦瘦的臉上,一個第一眼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漂亮的女孩。她的聲音干凈,帶了一點點不多不少的沙啞,不是甜膩的女聲,就像喝了一口橘子味加冰氣泡水一樣清新。格蕾塔唱完起身,一個有些邋遢的卷發中年站在人群中間,鼓起掌來。他眼角堆疊的魚尾紋毫無保留地表達了他對格蕾塔非常欣賞。那天,他丟了工作。
丹是一個唱片公司多年沒有“業績”的制作人,作曲家,星探,或者出品人。微胖的肚子,開了一輛黑色復古車,有一個青春期的女兒,和妻子分居。幾乎快要成為一個盧瑟兒,面臨被炒魷魚但又傲嬌自信爆炸的中年男人。他開著他的黑色小破車,放CD,罵一句,什么破玩意兒,扔到那張,重新放一張。直到一個紅綠燈扔掉一丟CD。
那天,她失戀了。
格蕾塔是一個英國女孩。和男友戴夫相戀四年,曾是一個樂隊,戴夫是搖滾歌手,被丹所在公司簽約。他們懷著夢想從英國來到紐約,格蕾塔甘愿做戴夫背后的女人,甚至是為工作人員買咖啡。格蕾塔的夢想變成了和男友在紐約開始幸福的新生活。
但正如后來丹所說,做音樂的人,他無法抗拒,新的戀人,新的戀情,新的刺激。格蕾塔的夢想隨著戴夫劈腿破滅了。作為搖滾歌手的戴夫甚至選擇寫了一首新歌向女友攤牌。
兩個失魂落魄的人,就是這樣相遇的。
當丹在酒吧聽到這個女孩唱自己寫的歌時候,他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完美的伴奏,要有鋼琴,大提琴,吉他,貝斯,沒錯,古典和搖滾的結合。簡直完美,丹確定,就是她了!只要簽下她,肯定能東山再起重新回到當年的風光。
一個從未出過唱片的業余歌手,一個失業的唱片公司前金牌制作人。他們決定合作。然而現實是,甚至沒有足夠資金的去租一間錄音棚。丹突發奇想為什么不可以在紐約的室外錄呢?用電腦錄音軟件,加上兩個業余的學生大提琴手和小提琴手,我要把紐約的帝王大廈,河流,吵鬧的街道人群,都錄到這個唱片里。電影中很可愛的一處,丹讓一群吵鬧的小屁孩來加入了合音的部分。
差不多最后一次錄制之前,格蕾塔希望邀請丹的女兒來彈吉他。那天他們去學校接了丹的女兒回家。其實每次女兒下車后,丹的欲言又止,作為觀眾看著都挺心疼男主角的。年輕的時候,丹和妻子也是一對文藝青年,一起聽歌走遍紐約的每個街道,女兒還小的時候,妻子出軌,背叛,卻讓丹不得不搬出這個家。即使如此,面對青春期叛逆濫交又穿著性感的女兒,妻子卻責備丹的父親責任缺失。
那天晚上,丹和格蕾塔最親密的一段吧。共享了一個手機里的音樂,一起走在紐約夜晚繁華散去的街道,酒吧的喧鬧曖昧的燈光,安靜的地鐵。幾乎快要被一個吻,或者一夜情什么的破壞掉音樂知己的小清新故事的時候,格蕾塔的小胖室友的出現讓故事沒有出現狗血劇情。
最后一次錄制的時候,在帝王大廈旁邊一棟樓的天臺上。丹的女兒最終和媽媽一起出現,她最初有點膽怯,但在格蕾塔和丹的慫恿估計下,抱起吉他,漸入佳境,那一段特別美好。也是丹和女兒父女關系的突破口吧。作為音樂人的女兒,她愛好吉他,在她父親眼里彈的一團糟。那次之后,丹開始鼓勵女兒,說,我要以后為你制作專輯。
寫到這里,我發現自己仍然只是在陳述這個故事。
格蕾塔最后的專輯,像音樂界的一匹黑馬,獲得了大賣。她拒絕了買給唱片公司,拒絕了包裝,走了互聯網線上銷售。正如她的性格一樣,看上去軟弱,消瘦,但堅定,獨特,自信。雖然她不是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是經歷了這些生命中的種種打擊,男友背叛,丹的賞識,朋友的雪中送炭的支持,還有紐約這個城市帶給她的和倫敦不一樣的節奏和生活態度。
她一開始,是一個有才華,但并無自知的,有些不自信的。她把男友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以為安穩做一個賢內助,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樣子。格蕾塔愛上的那個戴夫,在一開始,也是愛她的。他告訴工作人員,格蕾塔是我最重要的人,是我靈感的源泉,她獨一無二。但是一切是會改變的,戴夫火速愛上了公司同事,雖然沒過多久又分手。格蕾塔在分手以后,給戴夫寫過一首歌,寫得大概是,我要忘記你,我已經獨立生活,我可以沒有你,你這個無情又討厭的家伙,可是我這個笨蛋居然還喜歡你。這也是生活中每個戀愛中的人的真實寫照。男孩變心,女孩傷心難過,恨他卻仍愛他。男女反過來也一樣。
戴夫聽到了格蕾塔給他的電話語音留言,她給他唱的那首歌,讓他想要挽留回格蕾塔。見面,還是那么融洽,愉快,荷爾蒙也還在。紐約的街道的長椅上的那段。格蕾塔問,你能把你的專輯扔海里去嗎?戴夫遲疑沒有回答。你怎么能把我給你寫的一個人的情歌唱成這種俗氣的流行唱法?戴夫說,我認為得迎合聽眾和市場的口味。可那是我給你寫的歌,其他都可以,這首不可以。大家都變了,戴夫不是以前那個戴夫,他現在是擁有大批歌迷的搖滾歌手,格蕾塔不是那個格蕾塔,她不愿再做那個委曲求全默默在背后支持戴夫的女人。
戴夫邀請格蕾塔去參加他的小型歌迷會,他答應她會換成原來的風格去演唱格蕾塔給他寫的歌,希望她能上臺彈吉他。那天格蕾塔,糾結了會,還是出現了。她站在門口,聽曾經的愛人在舞臺上溫柔的唱那首歌。劇情仿佛就要按照大團圓的節奏了。戴夫一直望著門口,希望格蕾塔出現,上臺。最后,戴夫的唱腔回到了浮夸油膩的流行唱法,格蕾塔走了。有些改變,沒有辦法接受的話,她選擇自己一個人。她推著單車走在街上,酷酷的,有些孤單,但相信心里有了答案吧?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本色出演搖滾歌手戴夫的是亞當.萊文,我們熟悉的Maroon 5的主唱,超級迷人啊)
然后這個故事也許可以理解成,我們可以失去戀人,但不能失去自己的夢想。但也許也有其他的理解,如果不是那次失戀,格蕾塔不會離開戴夫,不會遇見她的伯樂丹,成為一個新晉流行歌手。丹如果沒有失業,也許仍然自我感覺良好碌碌無為。失業讓他重新回到事業起點,又來到新的事業巔峰。也不會再后來和前妻復合,家庭團聚。如果那天他們沒有共同去那個酒吧,也不會有這樣的一切結果的發生。戴夫如果沒有來到紐約,不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天賦的搖滾歌手。如果他沒有劈腿,不會發現自己其實實質上是一個愛自由愛刺激和不斷開始新戀情的“音樂浪子”。所有的所有,巧合的發生了,也許是命中注定,也許他們只是找到了自己本來的生活該有的樣子。格蕾塔的音樂天賦不應該被埋沒,丹應該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戴夫繼續享受作為偶像歌手的榮耀或者。began again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有時候更壞,有時候更好,但人們不會滿足一直這個樣子。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