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殷商的興起,是依靠夏國的伊摯(歷史背景:商湯五次派伊摯作他的使者去晉見夏桀,包括結交夏桀的元妃妹喜,大量竊取夏國情報,為商滅夏發揮了關鍵作用)。
周朝的興起,是依靠在殷商的姜子牙(姜子牙曾經為商紂王工作,周文王得到他,就了解了很多商紂王的內情)。
所以明君賢將,以有大智慧的人做間諜的,必成大功。這是用兵的關鍵,整個軍隊都要依靠間諜情報來決定行動。
李筌注:“孫子論兵,始于計而終于間者,蓋不以攻為主,為將者可不慎之哉?”
“計”,是為了先勝,有勝算而后舉兵;“間”,還是為了先勝,掌握敵情,知己知彼,然后出戰。沒有勝算,沒有勝局,就不要動。兵法主要是研究不戰,不是研究戰,要能做到不戰而自保、一戰而能定。就對應了開篇說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