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不是天生的,是一門后天習得的能力,3歲前家長對孩子用詞豐富程度決定以后孩子語言發展情況,而我們往往忽略3歲前的這段時光,自己在這方面也沒有訓練到,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在知道層面來訓練自己做到。
很多技能的發展、育兒知識的落地都是在鼓勵的言語支持下落實的,讓孩子有“我能行”的內在感覺。所以鼓勵的言語這個紐帶必不可少。改變迫在眉睫!
改變是很難的,特別對于成年人,只有下定決心才有改變的可能。所以我發起了“每日一句鼓勵的語言,成就自信孩子”的圈子,目的是養成鼓勵的習慣。
看到孩子好和不好的情況時,我們習慣于表揚和批評,不知道如何鼓勵,不好的時候更需要鼓勵,好的時候表揚又不當,所以孩子就會長歪。
表揚和鼓勵的區別
表揚是針對人的好的評價,是對完美的稱贊,表揚認可的是結果,態度是從上向下的。
鼓勵是針對事情和行為的肯定,認可的是改進的行為,態度是平等的。
表揚是有條件的,鼓勵是無條件的,我們往往對考了100分的孩子進行表揚,卻很少有人會表揚考了60分的孩子,然而,考了60分的孩子卻更需要鼓勵。
習慣于被表揚的孩子會依賴別人的評價,但靠鼓勵成長起來的孩子不用通過別人的好評來找到自信,自己就能獲得力量。
所以鼓勵是無條件接納,是孩子獲取自信的來源,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缺乏鼓勵的孩子。
我們要關注在鼓勵語言的運用,要用鼓勵替代表揚和批評,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正面管教中對鼓勵語言類型
描述性的 也就是將事實描述出來,鼓勵孩子的努力
句式:我看到……
我注意到……
例如:媽媽聽了你今天的錄音,聲音洪亮,有些不熟練,但是還是堅持將這篇讀完了13分鐘,媽媽看到你努力和堅持,相信你多練習肯定會有收獲的,加油!(知道不足和努力方向)
? 感謝式的?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知道做什么是對的。
句式:謝謝你……
? ? ? 欣賞你……
例如: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感到很開心。(付出的價值)
賦能式的? 表達信任信心,關注孩子正面積極的地方,會讓孩子更有力量。
句式:我相信你可以……
例如:誰也不是天生就會,慢慢學,我相信你可以學會。(信任的力量)
啟發式的:我看到/我注意到/我發現( )你是怎么做到的。(好奇的探究)
句式:你是怎么做到的?
例如:我看到你考100分,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的語言需要符合下列特點
1.尊重到孩子
2.激勵孩子自我評價
3.從孩子角度出發
除開語言外,我們還有肢體語言,需要我們留意,有時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在語言和肢體語言相互配合下,孩子會進步更快。
肢體語言
手、面部表情、語氣、語調、身體動作,可以擁抱,可以蹲下身體,可以平視,可以摸摸頭,也可以是一個動作。
比如在交談時我用愛的目光注視著孩子,愛的微笑面對孩子,當孩子做到時,給一個大大的擁抱,這些都是我們值得記錄下來的言語。
要做到鼓勵語言的步驟
第一步:先有意識認識鼓勵的語言是什么,也就是學習,從不知道到知道層面。
第二步:在孩子好和不好的時候,留意自己說過的話,寫下來。
第三步:再來修改,可以發到群里,大家一起討論修改,再寫下來。
第四步:有意識去運用。
再來進入以上循環,不斷修正。
摘錄一些鼓勵的語言供參考
1.只要你像今天一樣多多練習,會畫的越來越好的。(夸獎要在事后,不能在事前)
2.你跟同學關系處理這么好,對老師分配的任務也積極去完成,媽媽相信你是有能力勝任班長的。(看到的具體行動)
3.最近你一直在專研數學,經常去請教老師,老師說你按這樣的努力,會學好數學的。(看到的具體行動)
4.孩子,你要一直努力,才會擁有真正的漂亮。(多夸努力)
5.學輪滑是比較難的事情,但只要你多多練習,摔倒了再爬起來,一定會掌握的。(夸獎來自內心)
6.誰也不是天生就會,慢慢學,媽媽相信你一定會做到的。(相信)
7.你可以不吃,但是你餓了的話,只能等到下頓了,期間是沒有任何東西吃。(理智代替強迫)
8.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你要用道理說服媽媽。(理智代替強迫)
9.老人走不動路了,還是需要年輕人拎包啊。(用示弱代替命令)
10.你怎么記住那么多,我就不行,快告訴我你有什么訣竅。(用示弱代替命令)
11.偶爾粗心是正常的,但不是老犯同樣的錯誤。(用偶爾代替總是)
12.你偶爾讓別人操心是正常的,但要學會獨立。(用偶爾代替總是)
只有踐行才是從知道通往做到的唯一途徑,先完成再完善再完美,只要動起來就會有收獲。
如果覺得自己堅持不了,一起來我的圈子打卡,用契約的方式約定每天一句鼓勵的言語,堅持下來,21天形成習慣,成就一個自信的孩子。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來一起打卡練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