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者名稱/(競芳)
時光飛逝,步履匆匆,忽而已是小半生。人生走到這個盡頭。曾經熱烈的追求,已腳步從容;曾經向往的完美,已慢慢看淡。
這世上的人或事物,從來沒有絕對的完美,現實與理想,永遠有差距。人都有欠缺的一面,沒有人可以面面俱到、無懈可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說,人與人相處,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彼此體諒,相互理解。
天地尚不完整,月有陰晴圓缺,也不存在什么“美玉無瑕”。人們賦予現實的理想表達,本身就是一種美好。或許,最美的總是在無法企及的高度;也許,不完滿才是真正的生活。
令世人贊嘆的愛與美化身的女神維納斯,卻少了一雙臂膀。完美與缺陷共存,正因如此,才顯現它的與眾不同和無可替代,這份缺陷,又仿佛是一種極致的對美的喟嘆。
傳說,維納斯原本不是斷臂,經一場變故之后雙臂被折斷。若能理解它深切的文化內涵,更會多一份仰視之美。
世界就在你面前,你只需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顆發現美的心靈。心種美好,時光里一定會有花開。不管晴天雨天,都認真著人生中的每段路。無論聚散離合,都善待途中遇見的所有。我們善待所有,其實是在善待我們自己。
生命有限的時間,不必苛求完美,不必為難自己。放下心頭的負累,少一分執念,多一分隨和,真實而多元地面對生活,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得輕松而愉悅,你就會獲得幸福。其實,最好的幸福,是懂得滿足。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充滿深沉的智慧,是他對英雄的定義。如此說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英雄。不管生活賦予我們怎樣的磨難,我們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向往。
被譽為“中國保爾”的殘聯主席張海迪,在她5歲時患上脊髓血管瘤,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后高位截癱,余生都在輪椅上度過。醫生一致認為她很難活過27歲。但1955年出生的張海迪,憑借著頑強的毅力活到了現在。她還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全部課程,學習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近20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
張海迪,一生都在對抗命運。她的故事,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她說:“活著就要創造,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自信者,生命美麗飛揚,靈魂光芒芬芳。生命的最終意義,是要實現在精神上的追求。她做到了,而且做的特別好。這樣的人生,雖有殘缺,但何嘗不是一種完美呢!
美好的人生,不等于容易的人生,相反,這種不容易很可能就是一條通往美好人生的路。
雖然路途艱辛,但持之以恒的人,終會抵達。
人,往往喜歡追求完美,卻很難得到完美。凡事都有多面性,也許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你若挑剔,處處皆瑕疵;你若欣賞,處處皆風景。人世景畫,或艷麗,或婆娑,都是自然存在的美好模樣;輪回四季,或溫情,或激蕩,都是生命的恩賜與饋贈。
人生雖不像我們想象得完美,生活也充滿磨難艱辛,但我們依然深切熱愛。愿所有的努力拼搏,都能獲得殷實回報;愿所有的情深意重,都能換來歲月溫柔。
作者簡介:筆名,文與時光同墨,性別:女,自由職業者,文藝青年,喜歡看閱讀、寫文碼字,堅持品讀學習,認真進行文學創作。面對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心中充滿激情,拿起筆抒發對祖國的熱愛,歌頌美好的生活;熱愛詩歌、酷愛文藝、喜愛鉆研文學和詩詞、歷史、國學、新傳統文化等,依心寫作,喜歡用淡淡的唯美文字,書寫心中的萬丈柔情和一米陽光,用一顆赤誠的心感知人間的真愛,用浪漫的情懷品味多彩的人生,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用情發聲,尋覓、發現并傳播生命中的陽光,在文字里修行,將內心的風景化作成一座文字花園,讓筆墨渲染出一種獨特的馨香。喜歡隨性記錄,用文字溫心、用最好的文字,留存最美的時光。偶有散文、詩歌發表。我創作的方式:查字典,用自己心中所感悟的,所想象的創造出很多屬于自己的文字作品。
我的品性:內心純凈美好、心中有愛、溫婉善良、修心養性、陶治情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正義陽光、保持熱愛、努力上進、滿懷善意、愛憎分明、明辨是非、自信、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熱情,勤奮。為人處事的方式是以用心對待感情,因為內心是生命中最美的模樣。向光而行,向善而生、向美而歌、向暖而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