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孤獨,很多人以為孤獨就是自己一個人吃飯、睡覺,一個人走夜路,一個人去醫院看病;孤獨就是每每自己有了快樂或憂愁,翻遍朋友圈和通訊錄,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分享或傾訴的人,唯有默默關掉手機,獨自發呆或流淚;孤獨就是即便置身在熱鬧的人群中,卻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只有習慣性地拿出手機來打發無聊的時間……總而言之,孤獨是件特別悲傷的事情,不僅寂寞孤獨,心無所依,而且內心煩惱,無處排解。在此之前,我也一直這樣認為。然而,當我讀了知名青年作家李思圓的這本《生活需要孤獨感》以后,我完全擯棄了這種看法。
這是一本讓我們重新認識孤獨的書。語言樸實真摯、溫暖而有力量。在《生活需要孤獨感》中,李思圓認為:生而為人,我們都是這個宇宙星辰上孤獨的個體,并不是有了人陪伴,有了人交心就可以避免孤獨,與其想方設法地與孤獨做斗爭,不如靜下心來,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正視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決定,與孤獨和諧相處,并以此成就自己。
李思圓,“十點讀書”簽約作者,“有書”原創者,作家張小嫻公號特邀作者。2016年開始寫作,堅持日更至今的牛人,目前已經出版書籍有《生活需要儀式感》、《生活需要節奏感》,其中《生活需要儀式感》在2018年上市的一年時間內,就有了50萬以上的銷量。
在《生活需要孤獨感》中,李思圓分別從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自律的頂端就是孤獨、努力是一場孤獨的奮斗、愛情是兩個人的狂歡,孤獨是一個人的盛宴、生活需要孤獨感等淋漓盡致地向我們詮釋了孤獨。讀罷這本《生活需要孤獨感》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才是我們人生最好的增值期。
環顧四周,不難發現,在這個孤獨泛濫的時代,有人打游戲、刷微博,看抖音,打發無聊時間;有人呼朋喚友、喝酒聊天,以此熱鬧慰籍內心的空泛,然而有人卻在無人陪伴的日子里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且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了。
這個人便是本書的作者李思圓,從書中得知,以前的她內向而不善交際,常常獨來獨往。工作之余的她,更是孤單,只能把大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玩手機、追劇、逛街、看電影上。周末更是睡到日上三竿,一整天窩在床上玩手機。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有一天,她突然發現這樣看似滋潤的生活,其實暗藏危機,不僅浪費了很多光陰,于事無補,反而最終什么也沒有得到,還徒增了更多的煩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后,她開始強迫自己做出改變,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讀書、寫作,并付諸行動。漸漸地,她適應了孤獨,且再也無法離開孤獨。
雖然每天依然孤單,但是她的內心卻是飽滿而充實的。從開始寫作到現在,她已經堅持了三年。在這三年時間里,每天無論多忙多累,她都堅持挑燈讀書和日更,直至換來了現在的成就,變成了自己一直想要成為的女子。
她說:“孤獨,讓我承擔了很多痛苦和折磨,但同時,它給我帶來的,卻是遠超于我所為它付出的。因為孤獨我慢慢走上了尋找自己的路,我開始相信,并付諸行動,去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去做我想做的事,去實現我的理想和追求。”
看到沒?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如何與孤獨和平相處。其實,一個人的日子里,怎樣去做,全在于你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別人走不進來,自己也走不出去。
既然如此,倒不如直面自己的孤獨,在孤獨中與自己對話、和解,為自己的世界添磚加瓦,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如此,你才能成為自己本來該成為的樣子,你才能擁有無限的可能。
一個更優秀的自己,難道不是孤獨所饋贈的禮物嗎?
如果你正深受孤獨的困擾,如果你想對孤獨有更多的了解,不妨找出這本《生活需要孤獨感》來看看,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