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睡前故事”這回事,已經是我十幾歲的時候了??磩幼髅餍鞘┩咝粮裰饕摹墩鎸嵉闹e言》,劇中威猛的肌肉男每天都要應女兒要求講一個Good Night Story。再遇鬼殺鬼殺鬼的壯漢,在睡前故事時光也著柔情似水的片刻。
在我們這輩人成長的時光里,“繪本”還被稱統稱為圖畫書,睡前故事更是稀罕之物。我僅有的關于睡前聽故事的記憶就是六七歲的光景,和幾個十幾歲的表姐妹躺在被窩里,聽她們講了“秀才與忠犬”這類基于民間傳說的故事,直接的結果就是進入到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然后覺得自己整夜都在魔幻的情節中漂浮。
睡前故事的魔力可見一斑。
當我自己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成為了故事的講述者,也終于體會到了“睡前故事”的妙處,體會到了為何施瓦辛格在激烈跌宕的間諜生涯之余,念念不忘小朋友的睡前故事。
從一開始我就沒有給小朋友念繪本或者其他現成的書,而是即興自編。這是由我們當時的“哄睡”形勢決定的。
“哄睡”,多么奇怪的漢字組合。它基本上是媽媽們專屬的孤獨之旅。各種輾轉往復,各種斗智斗勇,此處省略各種血淚經歷一萬字,你自然懂的。總之就是,你從未像現在這樣清楚意識到人類真是一種低等的生物,連入睡這種事情都是要學習的,并再次拍案驚奇一百零一次。
作為行動派,我也曾博覽群書,翻遍熱帖,尋找各種“經過十年研究的睡眠訓練”的良方,我也曾遍嘗百草,大膽實踐,實施了若干個“三招教你放倒熊孩子”的民間驗方,卻最終發現失望總比希望大。
遇到睡眠困難小朋友的結果,唯有生扛而已。
終于,等到小朋友大了一點,大約是兩歲半左右,在經歷了前期的各種工具(懷抱或者背帶)協助入睡之后,他可以適應關了燈,躺在小床上自己嘗試入睡了。為了幫助他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安然入睡,我給他現編了一個睡前故事,聽好之后,他稍微翻騰幾分鐘,也沉沉睡去。也就一夜無話,也就一覺到了天明!
這是必須記下的里程碑式的勝利!
第二天,把昨天的故事炒了舊飯,小朋友又自己入睡了。第三天……直到有一天,小朋友直接要求“媽媽講故事,這次要聽個不一樣的”,睡前編故事就成了我家小朋友的睡眠標準程序。
然后,小朋友自己開始“點播”故事主題,“我要聽個小汽車的故事”,我才猛然明白,這個故事之旅應該是由我們牽手一起來走的。等他再長大了一點之后,更深入地進入到故事語境之后,他的引領作用開始顯現,會在很多轉折點給到自己的想法,影響到整個故事的走向。猶如傳說中的牧童。那就一起來編故事吧。
于是我們的故事之旅一直延續到了現在?,F在小朋友快五歲了。我們的故事之旅還在繼續。
毫不夸張地說,我是從睡前一起編故事這個事情開始,才體會到什么叫“牽著你的手,一起去看這個世界的好”,也開始對于何謂“育兒的樂趣”有了明確的感知。
某種意義上,這多少有點逆流而上的意味吧。
比如說,曾在后臺收到這樣的留言:“每天下班回家都累得半死了,還要對付熊孩子。能給他聽個故事機就不錯了,你還要讓大家自己編故事,不是誰都有你這樣的閑工夫?!?/p>
我很了解這番話語背后的怨氣和疲憊由何而來。成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兩個字。在育兒的道路上,人人平等,章子怡也曾為了開奶疼得死去活來。在和“小惡魔”的交鋒中人人都可能隨時面臨崩潰。這并不是我刻意去淡化和回避的客觀事實。
我承認屬于我自己的可支配時間比較多,這是我努力權衡與盡力安排的結果(其后的機會成本在此暫且不提)。而據我所知的是,很多每天打著“飛的”穿梭在各大城市的正牌“白骨精”們,也把“每天能趕得上回家給孩子講個故事”作為每日工作安排的底線。一個“閑”字與“忙”字都不是這背后的根本原因,關鍵在于是否有這份“心”深入參與到小朋友的成長中吧。
睡前故事不是萬靈藥,我們無法量化它對于小朋友智力啟迪、語言發展和親密親子關系的建立有怎樣的促進作用。我只是想在這個喧囂而碎片的時代背景音里,小小地喊上一嗓子:和小朋友一起來編睡前故事,你會發現這個事情還是挺好玩的。
再來說說故事機,連同各種講故事電臺或APP,都不是孩子成長中的必備品。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也曾驚嘆于“小喇叭”或者孫敬修爺爺帶來的驚奇,那是屬于“神奇的遠方”范疇的向往和記憶。在電子產品已經無孔不入,各類資訊已經過載的今天,有溫度的陪伴勝過最炫酷的電光玩具,而爸爸或媽媽一則邏輯混亂,語言平淡粗糙的故事,遠遠勝過了沒有面孔和表情,只有拿腔拿調的演繹的故事機器。
我也曾聽過有媽媽推薦某“哄睡神器”節目。小朋友聽著聽著就能自動睡過去。這個,該怎么評價呢?換位思考一下,想象一下我們自己聽著收音機里的午夜凄美故事節目睡過去,這種體驗總有幾分揮不去的小小凄涼吧。
陪伴的質量高低遠遠勝過陪伴的時間長短。要做到“有心”,講個帶著你們獨家印記的專屬故事其實也只是需要五分鐘而已。
當然,我也不是號召你轉身就去砸爛你的故事機。兒童對于“機器”有一種天生的好奇和探索欲。即使是一起編故事長大的圈圈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午的午睡前也會聽“某某兔”講故事,并且繪聲繪色地回來學“某某兔開始講故事了”,而且禁不住咯咯歡笑。相信他從中也獲得了樂趣。不過,這種樂趣應該是一顆棒棒糖,偶爾帶來片刻的新鮮與歡愉,而不應該成為主食。更不應該建立“講故事”和“故事機”之間的條件反射。
在這里,我的建議是,我們在周末的幾天可以小小嘗試一下,先關掉故事機吧。
這將是一段完全屬于你們的“神話時間”。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邁開第一步。這個游戲永遠在等待著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