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終 成 眷 屬》? ? 莎士比亞(1564~1616)年? ? 創作于1602年? ? ? 英國劇作家詩人
? ? 該劇是莎士比亞所寫的三部問題喜劇或是三部陰暗喜劇中的一部。另外二部是《一報還一報》和《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 ? 法國的一位伯爵去世,他的兒子勃特拉姆繼承了爵位,來到了國王的身邊工作。海麗娜是一位明醫的女兒,自她的父親去世之后,一直是由伯爵的夫人來監護,海麗娜愛上了她的兒子勃特拉姆,但他毫無知情,而且對她十分的冷淡。一天她聽伯爵夫人說,國王患了一種很難治愈的病,此病連宮廷里的御醫都束手無策。海麗娜知道,父親在臨終前留給她一些罕見的秘方,其中就有個良方能夠治愈國王的病。海麗娜想,如果能治愈好國王的病,也許國王能成全她與勃特拉姆的婚姻。于是,她動身前往巴黎。
? ? 海麗娜來到了巴黎,見到了國王。國王聽她能治愈好自己的病,并表示可以試試。如果治愈不了他的病,那就將被處死。但海麗娜也向國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說,如果治愈好了國王的病,請允許她在國王身邊的人中挑選一個人做自己的丈夫。國王當然也答應了她的要求。
? ? 不到二天的時間,吃了海麗娜給他熬的藥,國王的病果然好了。國王也承諾自己的諾言,叫來了的一群未婚的宮廷貴族的青年人,讓海麗娜來挑選。海麗娜選中了伯爵夫人的兒子勃特拉姆,但勃特拉姆又十分的不情愿這門的婚事,礙于是國王的批準,他也只能勉強地答應了。在他們的婚禮之后,他給他的母親留下一封信說,只要他的妻子海麗娜呆在法國的一天,他就一天不回到法國來。同時也給妻子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說,只有當她拿到他手指上的一枚珍貴的祖傳的戒指和肚子里懷有他的孩子,她才能管他叫“丈夫”。他認為,這兩件事她是無法做到的。于是,帶著仆人離開了法國巴黎,參加了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戰斗。
? ? 第二天的早上,海麗娜看到“丈夫”給她的信,她不忍心由于是自己的緣故,讓伯爵夫人失去兒子,讓自己的“丈夫”離開法國。她請求夫人寫信給她的兒子,說是他所討厭的“妻子”已經離開了法國,也永遠不會再回到這里了。于是朝著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方向,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朝圣者,想在那里能夠找到她的“丈夫”,不然就去修道院當修女了。
? ? 她在中途經過佛羅倫薩時,住進了一位寡婦的家里,恰巧也聽說勃特拉姆和他仆人也住在這里,不過他已收到他母親的來信,知道海麗娜已經離開了家里,正準備回法國。他在佛羅倫薩立了戰功,并看上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這位姑娘就是寡婦的女兒,在他就要離開的時候,他懇求她晚上去她那里相會。海麗娜知道之后,心生一計,對寡婦的女兒說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請求她讓自己代替她去赴約會,并許以重謝。當晚,勃特拉姆來到了寡婦女兒的房間,海麗娜和她的不知情的“丈夫”在床上度過了一個幸福美滿的一夜。于是她要了他手上的一枚祖傳的戒指來作為紀念,并也把自己的國王賜予她的戒指作為交換贈送給了他。
? ? 勃特拉姆心想引誘寡婦的女兒已經成功,又聽說海麗娜死在了佛羅倫薩。他回到法國后,打算迎娶老臣拉弗的女兒。一天國王看見他手上戴著他賜予海麗娜的戒指,不禁疑心是否他害死了她。接著,外面有人通報有一個女子來控告勃特拉姆,說他言而無信,許下的婚約又自食其言,這個女子就是海麗娜。正當他在國王的面前否認時,海麗娜挺著大肚子,手上拿著戒指和他所留下的信。信中的條件一條不差地全部的實現。勃特拉姆別無選擇,只能接受海麗娜為妻。
? ? 我以為,海麗娜就像劇中的伯爵夫人所說,她聰敏機智,天賦醇厚,性格優美,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女子。她愛她的“丈夫”勝過愛她的父親,僅次于上天。愛情在她的心目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位置。她明知道自己對勃特拉姆的愛情是一種癡心妄想,可是她的理性拗不過熾熱的感情,自己把自己的把毫無希望的愛情引向了深淵之中。
? ? 我也以為,勃特拉姆是一個品行既不高尚,也不是道德行為惡劣的人。他有著對家族的榮譽,門當戶對的執拗,生活在貴族家庭的優越感之中。當國王要把海麗娜賜予他做他的妻子時,他感到不可思議和難以順從,盡管他懾于君命,成為了法律上的丈夫。但他思想上依然蔑視她,精神上折磨她。同時他也是一個追求享樂,愛情不專一的利已主義者。他愛的是身份更加高貴的大臣的女兒。
? ? 他們兩人都是在自己的人生命運的軌道上并行地運行著,盡管是命運把這兩條軌道強行地扳到在一起,但都沒有真正地去合攏過。劇作者大概就是要用這一種強顏歡笑的悲喜交加的和所謂的皆大歡喜的終成眷屬的美滿團圓的來說明悲情苦淚的人生悲劇。
? ? 該劇結束了,我也從那冷冰冰的敵意和憎惡中走了出來。就像其他的喜劇一樣,劇作者也是在贊美愛情,只是這一種贊美的方式,我并不怎么地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