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問我:
“你為什么喜歡看書呢?”
“這個問題有點復雜,”我說道,“我需要想一想再和你說。”
然后我就梳理了一下這些年我看書的經歷:
最開始看書的時候是因為沒什么消遣,最開始的時候,我家在農村,消遣的事物很少,有電視,到一個就兩個臺:一個地方臺,一個cctv1。當時就特別羨慕別人家,因為還能多收來一個省臺。童年生活非常的貧瘠。還好,我母親給定了一個幼兒雜志,講的東西都記不住了,但那是少數的除了玩泥巴之外的 童年的樂趣。
三年級的時候,搬家到城市里。那段時間就不看書了。電視節目多了!能收到各個省的電視臺,中午放學回家還看一個小時電視,動物世界,自然傳奇,科學世界,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初中又開始看書。那時寫作文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活動,主要是寫記敘文,沒有太多精力,也就沒什么可寫的。怎么辦呢?找到一本作文書,抄。當時我就深刻理解了原封不動的抄是行不通的,無師自通的掌握了洗稿,而且文章的質量還挺高的。被老師當成范文全年級各班朗讀。這件事能說明:
1.老師的閱讀量太少了
2.我的品味不錯,能找出好文章
3.洗稿的能力不錯,沒被發現是抄的
抄著抄著,自己寫文的能力就有所提升,沒有經歷過可以編。效果還不錯。所以就又不看書了。
高中時沉迷網游小說,看過的人都知道為什么: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各種爽。特別專注,一晚上能看一個M,特別癡迷,第一個MP4就是這樣被看壞的。在這個過程中,鍛煉的我的速讀能力。
大學時社團納新,感覺穿西裝打領帶好帥!我要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啊。加入社團。一次大會上得知我們的副隊長一天看一本書!我也要成為那樣的人!又是榜樣的力量啊。大學的時候大概看了1000+的書吧。社團后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是通過書里的知識解決的。
大四癡迷于電影,工作培訓時被同學安利動漫,這段時間看書就少了。
工作之后就在電影、動漫、書之間來回反復。
去年依稀發覺讀書只是一個手段,關鍵是你想獲得什么?
不讀書人都覺得讀書是一切的解藥,因為他們不讀書,所以永遠都不知道書里有什么。
他們也許根本不需要讀書,生活豐富多彩,哪有時間讀書呢?
正所謂:人生無聊才讀書。
讀書的本質是和人交談,虛構類的書是講一個故事,非虛構類的書是講一番道理。
書讀完了,然后呢?你有改變么?沒有改變那就是湊一熱鬧,和作者侃了一通大山,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讀書只是手段。
如果能達到目的,沒人喜歡用手段。
會有人喜歡手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