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對設計問題的啟發
? ? ? ? 所提問題可以從簡單逐漸發展到復雜;
可以按學習目標的要求,分層次提出問題;
?分層次提出問題--認知性問題
認知性問題:它是對知識的回憶和確認。
如:“人民陪審員的工作職責是什么?”,“當汽車向右拐的時候,坐在汽車上你會向哪邊倒?”
?分層次提出問題--理解性問題
理解性問題:它主要考察學生對概念、規律的理解,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比較和證明某個觀點。
如“檢察院和法院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清楚什么是慣性嗎?”
?分層次提出問題--應用性問題
應用性問題:它主要是指對所學習的概念、法則、原理的運用。
如“用法律條款解釋為什么應該執行‘疑罪從無’的原則?“,“用慣性來解釋為什么汽車開動時,人會往后倒?”
?分層次提出問題--分析性問題
分析性問題:它主要讓學生透徹地分析和理解,并能利用這些知識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
如“為什么會發生類似余祥林那樣的冤假錯案?”,“為什么說光電效應說明光具有粒子性?”
?分層次提出問題--綜合性問題
綜合性問題:它能使學生系統地分析和解決某些有聯系的知識點集合。
如“什么情況下法律會不公平?”,“如果物體間沒有摩擦力,世界將會怎樣?”
?分層次提出問題--評價性問題
評價性問題:理性地、深刻地對事物本質的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判斷。
如“余祥林冤假錯案被嚗光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么?”,“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科學價值是什么?”
分層次提出問題
這六種類型的問題中,前三類是屬于初級層次的認知問題,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確的、無歧義的答案,而后三類問題屬于高級認知問題,通常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
在問題設計中,提倡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初級認知的問題,在適當的時機,高級認知問題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念和自我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