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網絡流行詞,含義是指蕓蕓眾生中崇尚一切隨緣、不苛求、崇尚得過且過、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佛系”這個詞語就那么不知不覺的入腦入心了。
每當想到它,腦海中閃現的就是同一個場景:幾抹綠色掩映,一個萌萌的小和尚眼睛半閉,打禪誦經。具體的意思也不是很明確,只是感覺一提到“佛系”,好像萬生萬物都有了根源,甚至于懶散的生活態度、拖沓的生活節奏也好像一下子變得高大上了起來。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仿佛就那么一瞬間,懶散的我就找到了組織——“佛系”。甚至于在翻林清玄的散文時所做的一點讀書筆記,也被我冠以了新的名稱——“佛系人生”。
除了懶散,在生活中,我感覺自己還存在著沒有追求、沒有想法,畏難、凡事想逃避、心態過于平和等一系列問題。不過我也并不是毫無優點,認真想來,我現在最大的優點應該就是白胖了,這點老公、朋友們也都有所感受。除了那個戴不上的鐲子,其他好像對生活的最大影響也不過是再添幾件衣服而已。誰還沒有瘦過啊,誰還不會瘦啊,只是存在想不想而已罷了。對于自己悄然間的改變,我的態度還是很平和的。對于老公偶爾的調侃,我也不過是回懟幾句而已,心里絲毫不起任何漣漪。
不過自從體重秤的數字飆升到那個不忍直視的數字之后,自從陪孩子溜達的時候無意中幾次被嘲笑之后,自從聽說了幾個相熟的人出現了血壓升高、身體抱恙的情況后,自從出現手腳發麻、頭腦發昏的現象之后……再加上天氣開始轉涼,冬天不減肥,春天徒傷悲。我決定還是注意些的好。
但我不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節食對我來說從來就是一種奢望。我的理念是——吃飽了才有勁減肥。每天晚上臨睡前或者上班的路上我都在想象著,心里默念著我一定會瘦下來的。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 “佛系”減肥法。
于是乎,擱置了一段時日的自行車又開始了與我朝夕相伴的生活。白天晚上、風里雨里,自行車與我不離不棄。對于我這個百分百佛系的人來說,體重秤我是不會再讓它傷害我的。一個月下來, 雖然沒有達到身輕如燕的結果,但至少體重基本也算保持了穩定有落的態勢。佛系瘦身初顯成效,啊哈!其實,我心里也很清醒的知道,自己只不過是一切隨緣、不苛求、得過且過而已。
無意中瀏覽網頁,看到一篇文章《“佛系”現象背后的反思》(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導董振華。特意記下作者姓名,以示尊重)
文章中這樣說道:“佛系的生活方式看似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其實并不是真的沒有追求、沒有欲望,而是對這種疲勞、無奈、失落的不完滿現實狀況的逃避。”“佛系”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冷靜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無關緊要的事情,偶爾懶惰一下無可厚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壓力和焦慮。但“佛系”心態會使人們容易喪失原則,導致隨波逐流。”文章的最后,作者呼吁:“新時代的廣大青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奮斗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拒絕慵懶,拒絕得過且過,擼起袖子加油干!”
于是乎,我又特意百度了一下:佛系,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真正的佛系是三分調侃,七分從容的自我消解,是將合理欲望轉化為積極能量!
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中說:在我們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時候,是酸甜苦辣同時放在一桌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挑甜的吃,偶爾吃點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們品味人生。
既然投生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頭。
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
看來,我還是挺積極向上的!
想到這里,頓覺前途一片光明,哈哈……
小知識:佛系,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該詞最早來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2018年12月3日,詞語“佛系”被《咬文嚼字》公布為2018十大流行語。12月19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佛系位列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