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一直都是我們大力推薦的書。咱們今天通過精讀和訪談選讀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一下這本書。
俗世奇人
-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說,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 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說。
晚清光緒年間,天津衛(wèi)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居,性格迥然相區(qū)別,然而,燕趙之地,血氣剛烈;水咸土鹽,風(fēng)俗習(xí)慣強悍。近一百多年來,列舉所有中華大災(zāi)大難,沒有一個不首當(dāng)其沖,于是產(chǎn)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然在顯赫上層,另外在市井民間。作者聽的很多,長記在心,所以,作者隨想隨記,描繪了解放以前出現(xiàn)的社會風(fēng)土人情;每個人一篇,各不相關(guān),最后寫成一書,名為《俗世奇人》。
- “三言二拍”
名篇精讀
小楊月樓義結(jié)李金鏊
馮驥才
民國二十八年,龍王爺闖進(jìn)天津衛(wèi),大小樓房全賽站在水里。三層樓房水過腿,兩層樓房水齊腰,小平房便都落得“沒頂之災(zāi)”了。街上行船,窗戶當(dāng)門,買賣停業(yè),車輛不通,小楊月樓和他的一班人馬,被困在南市的慶云戲院。那時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戲?這班子二十來號人便睡在戲臺上。
龍王爺賴在天津一連幾個月,戲班照樣人吃馬喂,把錢使凈,便將十多箱行頭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萬成當(dāng)”。等到水退了,火車通車,小楊月樓急著返回上海,湊錢買了車票,就沒錢贖當(dāng)了,急得他鬧牙疼,腮幫子腫得老高。戲院一位熱心腸的小伙計對他說:“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幫忙,那人仗義,拿義氣當(dāng)命。憑您的名氣,有求必應(yīng)。”
李金鏊是天津衛(wèi)出名的一位大鍋伙,混混頭兒。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鍋,絕不含糊,死千一個。雖然黑白道上,也講規(guī)矩講臉面講義氣,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過不少,小楊月樓卻從來不沾這號人。可是今兒事情逼到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隨這小伙計到了西頭,過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籬笆墻,柵欄門,幾間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這破瓦寒窯里?小伙計卻截門一聲呼:“李二爺!”
應(yīng)聲打屋里貓腰走出一個人來,出屋直起身,嚇了小楊月樓一跳。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賽門寬,老臉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夠改成個大床單,上邊還油了幾塊。小楊月樓以為找錯了人家,沒想到這人說話嘴上賽扣個罐子,甕聲甕氣問道:“找我干嗎?”口氣挺硬,眼神極橫,錯不了,李金鏊!
進(jìn)了屋,屋里賽破廟,地上是土,條案上也是土,東西全是東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條腿缺了一條,拿磚頂上;桌上的茶壺,破嘴缺把,磕底裂肚,蓋上沒疙瘩。小楊月樓心想,李金鏊是真窮還是裝窮?若是真窮,拿嘛幫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來客,一身春綢褲褂,白絲襪子,黑禮服呢!鞋,頭戴一頂細(xì)辮巴拿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畫的斑竹折扇。他瞄著小楊月樓說:“我在哪兒見過你?”眼神還挺橫,不賽對客人,賽對仇人。
戲院小伙計忙做一番介紹,表明來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說:“我眼拙,楊老板可別在意。您到天津衛(wèi)來唱戲,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氣!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兒晌后就去‘萬成當(dāng)’拉東西去吧!”說得真爽快,好賽天津衛(wèi)是他家的。這更叫小楊月樓滿腹狐疑,以為到這兒來做戲玩。
轉(zhuǎn)天一早,李金鏊來到河北大街上的“萬成當(dāng)”,進(jìn)門朝著高高的柜臺仰頭叫道:“告你們老板去,說我李金鏊拜訪他來了!”這一句,不單把柜上的伙計嚇跑了,也把來典當(dāng)?shù)闹黝檱樑芰?。老板慌張出來,請李金鏊到樓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說:“我朋友楊老板有幾個戲箱押在你這里,沒錢贖當(dāng),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記著,咱們往后再說?!闭f完撥頭便走。
當(dāng)日晌后,小楊月樓帶著幾個人碰運氣賽的來到“萬成當(dāng)”,進(jìn)門卻見自己的十幾個戲箱——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頭箱、旗把箱等等,早已擺在柜臺外邊。小楊月樓大喜過望,竟然叫好喊出聲來。這樣便取了戲箱,高高興興返回上海。
小楊月樓走后,天津衛(wèi)的鍋伙們聽說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義氣,紛紛來到“萬成當(dāng)”,要把小楊月樓欠下的贖當(dāng)錢補上。老板不肯收,鍋伙們把錢截著柜臺扔進(jìn)去就走。多少亦不論,反正多得多。這事又傳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關(guān)的天慶館擺了幾桌,將這些代自己還情的弟兄們著實宴請一頓。
誰想到小楊月樓回到上海,不出三個月,寄張銀票到天津“萬成當(dāng)”,補還那筆欠款,“萬成當(dāng)”收過鍋伙們的錢,哪敢再收雙份,老板親自捧著錢給李金鏊送來了。李金鏊嘛人?不單分文不取,看也沒看,叫人把這筆錢分別還給那幫代他付錢的弟兄。至此,錢上邊的事清楚了,誰也不欠誰的了。這事本該了結(jié),可是情沒結(jié),怎么結(jié)?
轉(zhuǎn)年冬天,上海奇冷,黃浦江冰凍三尺,大河蓋上蓋兒。甭說海上的船開不進(jìn)江來,江里的船晚走兩天便給凍得死死的,比拋錨還穩(wěn)當(dāng)。這就斷了碼頭上腳伕們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們,肚子里的東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涼氣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辦事,見這情景,正愁沒轍,抬眼瞅見小楊月樓主演《蕓娘》的海報,拔腿便去找小楊月樓。
趕到大舞臺時,小楊月樓正是閉幕卸裝時候,聽說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門外等候,臉上帶著油彩就跑出來。只見臺階下大雪里站著一條高高漢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兩步跑下臺階。腳底板給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臉對李金鏊還滿是歡笑。
小楊月樓在錦江飯店盛宴款待這位心中敬佩的津門恩人。李金鏊說:“楊老板,您喂得飽我一個腦袋,喂不飽我黃浦江邊的上千個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蓋蓋兒,弟兄們沒飯轍,眼瞅著小命不長?!?/p>
小楊月樓慨然說:“我去想辦法!”
李金鏊說:“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約到一塊兒,義演三天就成!戲票全給我,我叫弟兄們自個兒找主去賣。這么做難為您嗎?”
小楊月樓說:“二哥真行,您叫我?guī)兔?,又不叫我費勁。這點事還不好辦嗎?”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像趙君玉、周信芳、黃玉麟、劉筱衡、王蕓芳、劉斌昆、高百歲等等,全都約齊,在黃金戲院舉行義演。戲票由天津這幫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賣。這些主家花錢買幾張票,又看戲,又幫忙,落人情,過戲癮,誰不肯?何況這么多名角同臺獻(xiàn)技,還是《龍鳳呈祥》、《紅鬃烈馬》一些熱鬧好看的大戲,更是千載難逢。一連三天過去,便把凍成冰棍的上千個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臨行前,小楊月樓又是設(shè)宴送行。酒足飯飽時,小楊月樓叫人拿出一大包銀子,外頭拿紅紙包得四四方方,送給李金鏊。既是盤纏,也有對去年那事謝恩之意。李金鏊一見錢,面孔馬上板起來,沉下來的嗓門更顯得甕聲甕氣。他說道:“楊老板,我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錢。想想看,您我這段交情,有來有往,打誰手里過過錢?誰又看見過錢?折騰來折騰去,不都是那些情義嗎?錢再多也經(jīng)不住花,可咱們的交情使不完!”說完起身告辭。
小楊月樓叫李金鏊這一席話說得又熱又辣,五體流暢。第二天唱《花木蘭》,分外的精氣神足,嗓門冒光,整場都是滿堂彩。
知人論世
馮驥才訪談
2016年伊始,老先生馮驥才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推出了他的足本《俗世奇人》,不僅在原有版本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18個新的奇人故事,而且為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了39幅栩栩如生的漫畫。《俗世奇人》通過百余年來出沒于天津衛(wèi)地界上的36個人物,生動刻畫了天津人爭強好勝、愛面子、好奇技等性格,形象傳神,市井氣息濃郁,既是地方人物風(fēng)俗,也是民族心理,頗有“三言二拍”的警世況味。
南方日報:《俗世奇人》寫了30多個有性情有靈魂的奇人。您寫這些人物的初衷和目的是要刻畫天津人的性格嗎?
馮驥才:小說的意圖有時候我們也稱為“主題”,它往往不是表面一層的,而是一層一層的。就像我們吃桃,桃肉的鮮嫩、水分、甜蜜,我們每個人都能嘗到,可是吃完之后如果你不留神去琢磨一下,就把桃核扔了,可是有心的人往往會把桃核拾起來,認(rèn)真地撬開,里面還有一個不同滋味的桃仁。這個桃仁是作家放在里頭的。作家不要求讀者全明白,但如果你不但看著好玩兒,有意思,你看出里面一種滋味,一種意味,找到了里邊的桃仁,作家就有一種愉悅,好像遇到知音。
這就像《紅樓夢》,表面上看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糾葛,一般人都能看到的??墒悄阃钐幵僖徽夷?,可能找到更深的東西。我往小說里放東西的時候是有明確東西的。而讀者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不一樣,他們可能從另外一個方面悟到了別的一些道理。比如說《蘇七塊》這個小說我更多寫的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規(guī)矩,要守著不能變。我很欣賞一些老人,因為自己有自己的規(guī)矩,所以活得踏實;再比如說《認(rèn)牙》,我想放的東西就是,真正有本事的人的兩只眼,一定盯著自己的那點兒事,人的本事就這么來的,現(xiàn)在也可以說是敬業(yè)。
南方日報:小說寫了很多或明或暗競技斗智的故事,飽含韻味,這種韻味是您刻意追求的嗎?
馮驥才:這些故事里面,有的有一些人生的況味,有的有一些暗喻或一些影射。比如《小楊月樓義結(jié)李金鏊》那個故事中,兩個主人公把互相之間的情誼看得那么重,所有的交往中雖然都使錢了,卻誰也沒看見過錢,主要是讓讀者悟到,人生中還有一些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拿錢買不來的東西都比錢要重要。我喜歡在小說里放進(jìn)去一些人生的道理、一些我的是非觀、一些況味、一些小小的哲思。我是歲數(shù)越大,寫這種東西越得手。
我們畫畫的人喜歡講杜甫說的那句名詩“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在咫尺之中應(yīng)該看到江山萬里。就是說應(yīng)該把最大的內(nèi)容加在越短的篇幅里面。畫畫和寫文章是這樣:應(yīng)該讓讀者看到一些東西,還應(yīng)該讓讀者順著這個自己去想出一些東西。不能全告訴讀者,需要讀者使點兒勁。就像樹上的果子,讀者如果蹦一下才能夠到的話就會有閱讀快感。如果讀者隨手就能摘來吃了的話讀者就會覺得太容易了。小說或文章的“后味兒”,是應(yīng)該留給讀者的。
關(guān)于人物人物的個性和心理都要寫進(jìn)去,才能使故事有生命
南方日報:這些人物和技藝都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嗎?人物和故事的來源是哪里?
馮驥才:大部分都是有一個小影子或一個小由頭,很少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原型。契訶夫有一個學(xué)生叫阿維洛娃,契訶夫很喜歡這個學(xué)生。她回憶說,契訶夫說他已經(jīng)寫了1000個短篇了,她問你怎么會寫這么多短篇,他說,我看到桌上的火柴,就馬上寫一篇關(guān)于火柴的小說。之后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小說不是寫出來的,是想出來的。
寫小說跟寫文章不一樣,小說是一個完全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好的小說家都可以寫很好的散文,因為小說里有很多段落就是散文。但是能寫一手好文章、好散文的人不見得能寫小說,因為小說的作者是一個全知的角色。比如曹雪芹寫《紅樓夢》,他寫賈寶玉的時候知道賈寶玉是怎么想的,對林黛玉是什么感覺,寫林黛玉的時候又要知道林黛玉是怎么想的。這跟散文不一樣,散文是從個人立場出發(fā)的。而全知思維要求你要有一種更豐富的全知的想象力,時空、環(huán)境、氛圍、人物的個性和心理都要進(jìn)去,你才能賦予這個空間的故事以生命。當(dāng)然,《俗世奇人》中也有個別故事是聽來的,故事比較成形有頭有尾的。比如《陳四送禮》就是馬季講給我的,我覺得挺好玩,有諷喻性,就寫出來了,將它換個時代,放在民國時期。
小試身手
蘇七塊
馮驥才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yī),正骨拿踝,天津衛(wèi)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似的烏黑锃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yuǎn)近一樣響,要是當(dāng)年入班學(xué)戲,保準(zhǔn)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急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zhǔn)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zhǔn)格色。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guī)矩?他就這規(guī)矩!人家罵他認(rèn)錢不認(rèn)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dāng)面稱他蘇大夫,背后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yuǎn)的牙醫(y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jìn)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后準(zhǔn)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xiàn)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y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后院,鉆出后門,繞到前街,遠(yuǎn)遠(yuǎn)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zhuǎn)身打原道返回,進(jìn)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jìn)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予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呲牙,預(yù)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dāng)下便涂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北慊氐脚谱琅?。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guī)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作者簡介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當(dāng)代著名作家、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民間藝術(shù)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后專職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民間文化研究,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散文、小說和繪畫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選中小學(xué)、大學(xué)課本,如散文《珍珠鳥》。
技能落實
閱讀全文,概括蘇七塊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小說中多處運用細(xì)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任選一處加以賞析。
【注】細(xì)節(jié)描寫是指人物、環(huán)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xì)致的描寫,其特征是細(xì)微之處見精神,也就是描寫細(xì)小的,容易被忽略的部分。結(jié)合上面的訪談,說說《蘇七塊》這篇小說的主旨。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特點的分析是中小學(xué)??嫉念}目,特別是初中,非常注重考察學(xué)生對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分析的能力。因為小學(xué)和初中的閱讀重點都在記敘文,而記敘文的情節(jié)都是圍繞主要人物展開的,所以人物性格分析是記敘文閱讀的關(guān)鍵。相當(dāng)多的閱讀教學(xué)把人物性格分析擴(kuò)大為人物形象分析,而實際上,人物形象的其他方面(如外貌、行為等)最終都是為凸顯人物性格而寫的。所以,我們將講解的核心放在人物性格分析上。
通常,一道記敘文閱讀題中,一定會有2至3道關(guān)于人物形象分析的小題。而大家在人物形象分析類型的題目上,一定要把最終的答題重點放在表現(xiàn)了怎樣的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是指在一定時代、社會、環(huán)境中人物所體現(xiàn)的獨有的思想、品質(zhì)、行為、習(xí)慣等方面的特征。
看起來好像很復(fù)雜,其實很簡單。我們經(jīng)常聽到別人說
這位同學(xué)很開朗!
或者
那位同學(xué)有點兒內(nèi)向。
這實際上都是在說性格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候也是一樣,你只需要根據(jù)文中的各種表現(xiàn),將人物的性格特點概括出來就可以了。當(dāng)然,你有必要積累一些描述性格的詞語:
溫柔、內(nèi)向、靦腆、害羞、多疑、直率、活潑、開朗、滑稽、可笑、古怪、寬容、猜忌、多情、冷淡、熱情、拘謹(jǐn)、謹(jǐn)慎、嚴(yán)厲、兇殘、無情、懦弱、怯弱、卑鄙、無恥、無賴、飄逸、清純、賢慧、慈愛、仁慈、老實、木訥、慷慨、大方、暴躁、尖酸、刻薄、俠義、忠誠……
而在分析角度上,目前我們只需要掌握三個就足夠了。這三個分析角度就是:
- 肖像
- 行為和語言
- 心理
很簡單吧,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在寫作時描寫人物的四個角度嘛!下面我們具體說說每個角度如何分析:
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用生動精確的語言對人的外貌和神態(tài)進(jìn)行的描寫。成功的肖像描寫要突出所寫人物最大的特點,這樣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遭遇,進(jìn)而揭示性格特征。
行為描寫和語言描寫。因為語言本身就是一種行為,只不過是作為人的一種特殊行為,所以要重點提出來。行為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具體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寫方式。行為描寫可以讓人物好像在讀者面前“活了”;而語言描寫更能直接給讀者表現(xiàn)出人物的習(xí)慣和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剛才說的語言和動作其實是內(nèi)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而心理描寫卻是最直接地向讀者說明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人物年齡特征的心理描寫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性格——當(dāng)文中的人物如此深入地表達(dá)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的時候,他的性格也就明明白白了。
在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的時候,要準(zhǔn)確地找到上面三個方面的最突出的一方面或幾方面進(jìn)行分析,如果某一方面在文中表現(xiàn)不足,就可以不說。比如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中這么寫成年的閏土:
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這很顯然就是肖像描寫啦。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成年的閏土健康嗎?精神頭兒足不足?那么,再進(jìn)一步分析,他生活得怎么樣呢?
實際上,成年閏土是舊中國廣大農(nóng)民的代表,他們經(jīng)受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單從魯迅對他的肖像描寫就能感受到感受到他們身心受到的無限痛苦與摧殘。
披沙揀金
- 推薦
- 首當(dāng)其沖
- 強悍
- 滿腹狐疑
- 佩服
- 宴請
- 盤纏
- 交情
- 甕聲甕氣
- 折騰
- 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