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 拜倫凱蒂? Byron Katie? Stepnen Michell? ? 文化發展出版社
引言
那天轉書店,心里想著要借些有關語言表達、自我調控方面的書,一眼看到新書推薦架上這本《一念之轉》。開始其實是被她的封面所吸引——星空下一位面龐圓潤的長發少女,立在綠葉叢中,閉目冥想,腦海中遐想著盛開在夜幕下鮮花和黑夜里飛翔的眼神犀利的飛鳥。封圖風格讓我想起九十年代著名的詩人席慕容詩集的插畫,那種風沙和荒漠的感覺??焖贋g覽,感覺書的質感、排版都特別養眼,文字跳入眼簾,都正和我的心意,一切是那么合緣,這就是那種只要你往前走,冥冥中自有安排的感覺,這本書就像神的安排等我來讀。
摘要
我很喜歡轉念作業,因為它幫助你進入內心,找回自身的喜樂,并體驗到早已存在于你的內心之物——那個永恒不變、堅定不移、始終存在、永遠等你卻無法名之的東西。不需任何老師,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位老師,而且你是唯一能終止自己痛苦的那個人。
請留意:你的想法正在跟真相“爭辯”
當我們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爭辯時,我們才會受苦。
只要你留意一下,你就會注意到心理整天浮現的念頭不外乎時“人們應該更仁慈些”、"小孩子應該行為端正"”我的先生(太太)應該同意我“。這些想法都與眼前的事實不符,你若覺得這些說法令人沮喪,沒錯,因為我們感受到的壓力,全都由自己跟真相”爭辯“造成的。
”轉念作業“揭露出你認為不該發生的事“應該”發生了,它應該發生,是因為它的確發生了,世上已無任何想法能改變得了它。這不表示要你寬恕它或贊同它,只意味著你可以看著事件,既不抗拒,也不因為內心掙扎而迷失方向。沒有人希望他的小孩生病,也沒有人愿意發生車禍。但是,一旦發生了這些事情,在腦子里不斷跟它們爭辯又有何用?然而,我們明知不該如此,卻樂此不疲,只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切斷它。
管好自己的事
整個宇宙里,我只找到三種事:我的事、你的事和天的事。(對我而言,“天”這個字,就代表“真相”。真像就是天,其他任何人都掌控不了得事,我統稱為天的事。)
我們的壓力,絕大部分事因為沒有在心里管好自己的事。當我在想“你必須有份工作、我要你快樂、你應該準時、你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就是在管你的事。當我為地震、水災、戰爭或自己何時會死而操心時,我是在管天的事。像這樣,我的心一直在管你的事、天的事,怎么可能不導致分裂的后果呢?
當我自以為知道什么對別人最好時,其實我早已越過了那條界限,即使是以愛為借口,也是一種狂妄自大,必然會帶來緊張、焦慮和恐懼。畢竟,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該做的事,才是我唯一的本分。
下次,當你覺得有壓力或難過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心里正在管誰的事?你會忍不住大笑的。
用“了解”來和你的想法“相遇”
想法本身不具有任何殺傷力,除非我們對它深信不疑,帶給我們痛苦的,是我們對想法的執著。
所有的想法都自己出現,它們來自于虛無,又回歸虛無,猶如云彩掠過空無一物的天空。它們來了又走,絕不停留,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除非我們一開始就把它們當真。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掌控得了自己的想法。于我而言,我不是放下我的想法,而是用“了解”去面對它們,于是它們放下了我。所有的想法,就像徐徐微風、樹上的葉片或落下的雨滴,是自然而然出現的,通過反躬自問,我們成為好友。
找出痛苦背后的想法
所有我們經歷過的壓力,無一不是因為執著于不真實的想法而造成的。我們始終不愿去了解根本的原因——那些想法、那些故事——卻寧可從外部環境下手,設法去改變別人,還兀自以為一一掌控得宜。
不論是沮喪消沉、痛苦或恐懼,都是一份禮物。它們說:“你被人逮入夢里了。請看一看你現在的想法,你正活在不真實的故事里?!?/p>
反躬自問
反躬自問,能從內心深處把我們本有的存在真相帶回生命里。一旦有念頭出現,反躬自問隨即現身,為它們找到平衡,成了它們最佳的伙伴。這內在的伙伴能讓你成為一位仁慈、靈活、無懼而且幽默的聆聽者,成為你自己的學生,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既不怨恨,也不批評,更不懷恨,因而活得清澈了悟,自由自在。到了最后,這種醒悟自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平安和喜樂也顯得那般自然而又必然。
第二章? 大化解
把想法寫在紙上
“轉念作業”的第一步,就是寫下你的批評。我鼓勵你寫下最近你仍無法全然寬恕的那個人:父母、愛人、敵人。請先從“批評他人”開始,然后再進行反躬自問,最后進行“反向思考”。
l練習轉念作業,將使你從“認定別人是怎樣的人”轉而認出“原來自己是怎樣的的人”。最后,你終將明白,你身外一切人、事、物,全是你一己想法的倒影。你是編故事的人,也是所有故事的放映機,而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各種想法投射出來的影像。
“為何”及“如何”寫轉念作業單
那些想法,如果不流露在紙上,而只用頭腦思考來做“轉念作業”,你會被心靈耍的團團轉,甚至在你意識到之前,它早已逃之夭夭,溜進另一個故事里證明他是對的。但是,雖然人心為自己辯護的速度遠比光速快,卻能通過書寫動作將它攔截下來。一旦心思暫停在紙上,你的想法就穩定下來了。這時,你才可能進行反躬自問。
首先,請不假思索地寫下你的想法。你只需備妥紙和筆,然后靜待片刻,讓各種詞句自動涌現,讓心底的“故事”盡情發聲。只要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只要你不怕看到紙上的故事,“小我”只會瘋狂地寫,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
“批評他人的轉念作業單”
1.誰讓你生氣、傷心或失望?為什么?他又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歡的?
我不喜歡(我很生氣、傷心、害怕或困惑等)保羅,因為他不肯聽我說話。
我很生氣,因為他不體貼我。
我很生氣,因為他早晨起床后弄出很大的聲響,影響我的睡眠,不顧忌我的健康。
我很生氣,因為他不愿意看書,不能接受我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
2.你要他如何改變?你期待他怎么表現?
我要他把重心放在我和孩子身上,而不是他的的父母。
我需要他講出我承擔的家庭重任
我要他早上起床后,到外間衛生間刷牙,并把臥室房門關上。
我要他看紙質版的書,而不是看手機。
3.他應該(或不應該)做、想、成為或感覺什么呢?你想給他什么忠告?
他應該多承擔寫家務活,他不應該在我干活的時候躺在床上看手機;他應該不喝酒,少參加聚餐;他應該多讀書。
4.你需要他怎樣做,你才會快樂?
5.此刻,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呢?請詳細描述一下
他是老土的、守舊的、大男人享受主義的、不愿學習新東西的人;他是注重場面上的事,而不夠注重自己和家庭的真實需要的人。
6.你再也不想跟這個人經歷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