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間漩渦 拉住一個我. 只要有你,都覺得幸?!?/p>
2019年9月3日天氣晴|子瑜曰第23話
《哪吒》是這個夏天的票房奇跡:
上映第 1 天:89分鐘,中國動畫最快破1億紀錄。
上映第 2 天:中國影史首部單日票房破?2億的動畫電影。
上映第 4 天:中國影史第66部破10億影片!
上映第 8 天:破?16億,超過《瘋狂動物城》,創(chuàng)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新紀錄!
上映第24天,票房突破40億大關(guān)!
上映39天,《哪咤》收獲了總票房48億。
這是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一經(jīng)推出,就燃爆了網(wǎng)絡(luò)。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在于“問題孩子”哪吒不再是那個“割肉還母,拆骨還父”的悲戚形象,而是在父母的關(guān)愛和信任之下,勇敢地對抗命運,拯救蒼生的“救世主”。
這樣的轉(zhuǎn)變是哪吒父母最終感化的結(jié)果。
在從一出生就活在充滿偏見的世界里,他被當成異類。所有人都只關(guān)注到他魔丸附體,天生神力,未來將闖大禍,只有父母給了他力量:“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p>
盡管被別的父母罵為妖怪,不讓自己的孩子靠近,盡管救了小女孩卻被誤解成是他綁架的,盡管所有人都辱罵他,不喜歡他,到最后,他依然逆天改命,讓那些曾經(jīng)誤會他的人都對他膜拜致歉。
?但是為什么父母這么愛他,還是沒有第一時間察覺到他的內(nèi)心,幫他化解誤會呢?
生活或許就是這樣,如果不去進行有效耐心的溝通,你永遠不知道父母為你付出了什么,放棄了什么。
?
如果不去邁出那一步,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的命運又將面臨怎樣的轉(zhuǎn)折。
所以到最后,他才發(fā)現(xiàn)父母對他的愛那么深,卻從未在他面前提到過:
當初傳說魔丸會危害人間,眾人都請求李靖殺了哪吒以絕后患,母親跪地相護,父親含淚求情;
想讓哪吒和別的孩子一樣擁有快樂的童年,母親抽空和他踢毽子,只是百忙之中趕赴遠方除妖,卻忽略了哪吒失落的眼神;
挨家挨戶請求眾人參加哪吒的慶生宴。
直到了解父親為了讓自己躲過天劫,情愿以命換命,哪吒才幡然悔悟:原來他們這么愛我,而我卻以為他們只是為了自己。
不同的父母,表達方式不同,因此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性格。即使孩子不知道也無所謂,他們的付出本來就不期待孩子的回報。
英國的心理學(xué)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一句話:“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b>
當哪吒終于體會到父母的用苦良心,他心中那顆被父母種下的正直的種子逐漸發(fā)芽,覺醒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喊出這句話,他終于突破了自我,度過了劫難。
“家庭是人格的制造工廠。”
如果你對社會足夠大的群體做解析,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成就與挫折的確和原生家庭有關(guān)。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慈愛和責任感的家庭里,父母就算在物質(zhì)上沒有保證足夠的富足,但那些精神上的支持和關(guān)心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被忽略的,這樣的孩子日后可能也會成為健康、正直而有所作為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在一個愚昧、充滿暴力和自私自利的家庭中長大,那么他可能會成為一個渾身是刺,無法體會到愛,也無法給予別人愛的人。
很多人的問題,的確和父母的忽視、爭吵、控制和過度期待有關(guān)。
所以孩子有時候會對父母的一言一行十分敏感,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的“愛會傷人”。
如果沒有細微地觀察,或許我們也不會注意到,他們是怎樣為我們默默付出。
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會給孩子最大的自由,他的開明讓孩子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最終成為意大利文藝復(fù)興三杰之一。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xué)了,學(xué)了很多門課程,但對繪畫情有獨鐘。
一天,達·芬奇上課開小差,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丶液?,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沒有像一般家長一樣勃然大怒,怪他上課為什么不集中精神聽課,而是決定培養(yǎng)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后來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都得益于父親的支持,他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父親。
他曾經(jīng)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面目猙獰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guān)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臉上。
果不其然,父親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他也沒有責備兒子,等達· 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還跟著笑了起來。
如果彼特羅只是駁斥達·芬奇的上課紀律,對達·芬奇的頑皮大為光火,可能也無法成就后來創(chuàng)作了迷倒全人類的《蒙娜麗莎》以及廣為人知的《最后的晚餐》了。
除此之外,達·芬奇還是作家、雕塑家、發(fā)明家、哲學(xué)家、音樂家、建筑工程師、軍事工程師、醫(yī)學(xué)家、生物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
他的一生是傳奇?zhèn)ゴ蟮模@一切也歸因于父親對他興趣的培養(yǎng)和無私的付出。
正如林清玄所說:
好孩子是已喚醒內(nèi)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
?
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再來看看《哪吒》里面的敖丙,他背負了全族的希望,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教他什么是愛。
縱使他學(xué)習(xí)能力再強,性格溫良,也因為父親復(fù)仇的熱切和殷殷期望,戴上全族身上最堅硬的鱗片制成的盔甲,走上了歧途。
龍王也愛兒子,他的愛,夾雜著自己的私心和貪欲,他的熱烈期待壓得敖丙喘不過氣來,他對權(quán)力的渴望也無法獲得敖丙的認同,他從來都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不知道,這些并不是敖丙想要的。
所以敖丙為了滿足父親的私愿,差點將陳塘關(guān)的老百姓活埋。
由此可見,不同的父母,可能會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真正的愛孩子,是不管孩子的出身如何,命運如何,都將付出自己能給的最好的關(guān)愛。
如果沒有這個覺悟,就不要輕易地決定孩子的未來。
不是所有孩子都那么幸運,背后有著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父母。
也不是所有走向歧途的孩子都能夠像敖丙那樣,最終良心未泯,有及時扭轉(zhuǎn)乾坤的機會,讓自己重獲新生。
真正愛孩子,從來不是強行選擇孩子要走的路,而是如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的:“花的事業(yè)是甜蜜的,果的事業(yè)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他的綠蔭的。”
能夠擁有原生家庭的關(guān)愛和支持,是無比幸福的,這讓我們明白,那些真正愛著自己的人,在面臨生活的諸多艱難時,在經(jīng)歷人生的幾多風雨和挫折時,始終想讓我們有著快樂的童年和無憂無慮的生活。
因為他們心中有愛,情愿像綠葉支撐著紅花,土壤等待著綠植發(fā)芽,他們只看到孩子身上的幸福,不管自己內(nèi)心的苦痛。
?
這個過程,無問西東,從一而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
·You might like it·
歡迎光臨。
我是子瑜,微博/知乎@子瑜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