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從上海來成都,1000多公里的距離,飛行時間三個多小時,到底還是年輕,雖然從來沒單獨出過遠門,就這樣拖個行李箱來了。
沒有小說里寫的,踏上大學追逐夢想的道路,更沒有電影里拍的,青春歲月。根本什么都不懂的年紀,沒有太多的顧慮,就這樣一待就是四年,其實原本以為,求學而已,畢業就各奔東西,于事于人,成都,不過是個過客城市,無所留戀。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04秒,汶川地震,距離震中100多公里的新都,記憶猶新身后邊跑邊掉落的天花板,分明見到教學樓S型的扭動,外墻震裂掉落的宿舍樓。
地震后的手機失聯,要不是有個小靈通,給家里報個平安,估計我媽是該急瘋了,現在恐怕小靈通這種東西,在舊貨市場都算稀奇貨。
5月穿著短袖的天,地震后卻是暴雨雷電,冷的刺骨,班主任從成都趕回來用塑料薄膜搭起了簡易的帳篷,像是橫尸街頭的一排排,互相擠著誰過去。
寒冷總是伴著饑餓,誰都里也沒錢,當時還沒微信,不流行支付寶,三塊五塊的湊起來二十一塊七,一碗米線三個人分,喝的連湯渣都不剩。
10分鐘一場的小余震,早已司空見慣,來一罐啤酒,打個牌,跟著節奏一起搖。倘若那年就有了抖音,一定是段子頻出的最佳時刻。
其實時間也不長,就這樣7天的不一樣,抵過了3年的平淡無奇,也就是這樣,記憶里對成都的情,總有一些不一樣。
這一晃,就是十年。
曾經搭棚的那片小樹林,十年前細細的樹苗,如今早已挺拔茂盛,郁郁蔥蔥。
很難想象,十年前的新都,一個沒有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地方,讓我第一回知道這個叫德克士的快餐,以至于畢業很多年后,德克士進駐上海,倍感親切,現在學校旁都開起了星巴克。
十年前的這里,也沒有好樂迪,整個區只有一所叫桂湖的KTV,承接著多少人生日慶祝,失戀哭泣,公開戀情,拜把聚會的地方。這里也沒有大潤發,去新都逛摩爾百貨里的摩爾超市,一定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迎接要過年回家,或者周末撒歡的重要時刻。摩爾早就倒閉,桂湖 KTV 已改名純K。
對面寶光寺的香火倒還是這么旺,重走了一遍羅漢堂,數了一回羅漢。才發現比起10年前數的,多了10個。
在必勝客還沒有推出自選色拉的時候,十年前學校后舍的冒菜,早就用這種售賣方式,小簍3塊,大簍5塊,無論裝多少,都是一個價,之后就有了先裝豆皮再裝血最后疊上土豆片最后輕放菜葉子的超高技巧。冬天里的一份熱冒菜,可以暖到心坎里。如今坐在干凈舒適的門店里的冒菜連鎖店,早已不是這個味兒。
而夏天最舒心的下午,就是打包一份缽缽雞+半個冰鎮西瓜,回宿舍吹電風扇,邊上淘寶邊吃。五毛錢一串的萵筍葉,5串就能裝一大盆,其實缽缽雞真的是吃雞,雞胗、雞肝、雞爪、雞心,煮熟了浸在冷香油里,只是一塊多一串,都沒過過嘴癮就下肚的性價比,實在難以和萵筍葉抗衡,當初最輕最淺的念想,就是畢業后找一份幾千塊工資的工作,然后回學校敞開吃一頓10塊錢的缽缽雞。
十年前學校周邊幾乎沒有房子,大四畢業那年學校對面唯一的新房樓盤,房價還停留在1000一平米的時候,誰料如今整個新都是三步五步都是售樓處,房價翻了不止10倍。
住在 IFS,對面就是太古匯,樓下就是網紅熊貓,西南唯一的一家哈根達斯永遠在排隊,鴻星爾克超大的專賣店,遠比耐克名氣大。記憶里春熙路的樣子,而如今,除了伊藤洋華堂,其他的都已改變。
走在成都新地標,全世界最大的單體建筑——環球中心,但還是懷念以前的女人街。“幺妹兒,多好看咧”頂著個洗剪吹發型,用很蹩腳的川普討價還價,“老板兒,少點么”,100塊可以買到3件夏天的T恤。
記憶里十年前成都的樣子,像是個三線妹子,雖然時髦,略帶著土氣,但慢悠悠的步伐,帶著幸福感。如今的成都,分明出落的像真正的大城市了,少了份悠閑,平添了更多快節奏的都市氣。
飯桌上提前約的,臨時來的,還是十年前照片里的那些臉,不過略帶社會的氣息,眼里少了份曾經的清澈。有的早已娶妻生子,有的依舊忙碌單身。不少人還在從事和電影有關的行業,像我這種跑偏了混跡地產圈的,倒是少有人在。
十年前的我們,誰想會是鏡子里的模樣。若能回到過去,年輕的樣子,重新過十年,你我又將是如何的現在?
徹夜暢談,聊那時我們的夢,關于未來,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暢談,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十年里的物是人非。
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未來。
天各一方,愿,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