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兒時年味濃

今天是臘月初八,朋友圈“祝臘八節快樂”的祝福語刷屏。其實我們這地方原本并不知道“臘八”這個節日,更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對臘八節的認知完全依賴于信息發達的通訊網絡,于是乎不少人就跟風過起了“臘八節”。對于贛北地區的偏鄉僻壤,臘八節是“泊來品”。

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千真萬確的。可現在的過年與平常的過曰似乎沒什么差別,真應了一句成語“度日如年”。原來進入臘月,年前一趟一趟的釆買趕集,現在就坐在家里手指一點,兩三日后送到家門口。原來計劃經濟時期,一切憑票供應,物資緊俏,所購物品猶如家珍;現在只要腰包鼓起,一切奇珍異品應有盡有。然而物質的豐富、購物的便捷并沒有給人帶歡樂。倒是昔日大人們忙碌的身影,小孩子企盼的眼神讓人感覺過年氣氛的美妙和隆重。隨著年的腳步的臨近,兒時年濃濃的年味飄然而至,似乎空氣中都彌漫著年的氣息。家長籌辦年貨,操持家務,各種繁雜的事務中,印象深刻的有熬糖切糕、宰殺年豬、磨粉做粑……

? ? ? ? ? ? ? ? ? ? ? ? ? ? ? ? ? ? ? ? ? 糖糕

糖糕的原料是“爆米”和“麥芽糖”,它的制作程序比較繁瑣。“爆米”的制作過程是:先將糯米浸幾個小時后放入甑內蒸煮,蒸熟后再放在“曬欄”——比較大的簸箕(由篾編成,周邊有高約三寸邊緣的圓形曬具)內晾曬,直至完全曬干。曬干后稱為“凍米”,凍米的形體比米還小,干縮的凍米用手一搓“嗦嗦”作響。制作的時間一般在農歷九、十月間,因為到了冬臘月天氣寒冷,天氣多變,難得日頭曬干。曬干的凍米先收藏起來待到臘月熬糖的前一、二日就炒成“爆米”。

炒“爆米”要自制簡單的工具,首先要一個“炒錘”,這個“炒錘”一般是將破舊的棉襖綁在一根長約兩尺較為粗壯的木棍一端;其次要備好一個“絹篩”,這種篩不是很大,半徑大約五寸的圓形。底部是很細密的鐵絲網,圍欄是薄薄的篾竹片圍擾;還要一個由鐵皮釘攏的鏟勺安上一木柄。除了這些必備工具,還需兩樣輔助工具:一只簸箕和一勺沙。簸箕是用來裝炒好的爆米花;沙是墊鍋底便于翻炒。這些就緒后接下來操作的就是“炒”,炒“爆米”是一項技術活,主要是火候的掌握。火小了,凍米膨脹不夠蓬松,爆米花顆粒就不夠飽滿香脆;火大了就容易燒焦,爆米花就黑焦味苦。

開始啦!把沙到入鍋中再放兩小勺菜油,反復翻動待金黃色的沙粒變暗黃色或黃褐色,抓兩把凍米放入沙中右手拿“炒錘”快速翻炒,炒到一定程度用已備好的鐵鏟混沙一起鏟入左手捏住“絹篩”內,左手上下左右的旋轉,沙粒又篩入鍋中,爆米花倒入備好的簸箕。剛出鍋的爆米花爽滑酥脆。

另一個原材料“麥芽糖”相對“爆米”,熬糖就更繁雜。首先要“發麥芽”。一般是用大麥(也可用小麥)浸泡一天一夜,仍后撈出鋪平放在一飯篩內用一層薄薄的飯幣罩住,每天再淋一、二次水,待到麥子發芽并長出一寸許的綠芽再終止生長。挑選淘洗,在使用之前再把麥芽搗爛搗碎。

接下來就要煮飯發酵,糯米或秈米均可,只要按常規的方法煮熟再盛入一器皿中降溫,然后把搗碎的麥芽倒進來,攪拌均勻,一會兒就發現米飯里面開始有水,再攪拌均勻倒回鍋中,燒點小火讓米飯繼續在溫水中發酵,兩三個小時后米飯里已經很多汁水,最后把帶水的米飯全部裝在一個瀝水的袋子內。

然后就是榨取汁液,提到榨汁先要介紹“木榨”這種工具。這種木榨有四條腿,一端是兩條長腿,另一端兩腿則短。與腿垂直橫裝四根平行木檔,分上下兩層,同一層面的木檔間距不足一尺。下層用于放置裝汁液的木盆或器皿,上層用于放裝米飯的瀝水袋子。榨身長大約五尺,高腳的一端兩腳之間有一固定的橫檔和兩個活動的橫檔,活動的橫檔是備用,當榨汁的袋子多時可不用。如果僅一個袋子就裝上活動的橫檔。最后就用一根粗壯的木棒一頭撬住橫檔,人伏在另一頭用力按壓,支點就落在放瀝水的袋子上,受力后汁液就汩汩的流入底下木盤中。實際上就是運用了物理學上的杠桿原理,這樣壓榨更省時省力。

榨干汁水后,將榨取的汁液再倒入鍋中,先燒大火慢慢熬干,待到液體變成金黃色的黏稠狀,用勺子舀起再用力一吹,有蝴蝶狀的薄如蟬翼的物狀飄飛即可。當然,如果你想做成段子狀的“打糖”,也可多熬些時。最后將爆米與熬制而成粘稠狀的糖混合攪拌均勻,再放入飯盤內上面用一干凈的床單蓋上,然后一成年男子在上面用腳踩或用手按壓,以至形成一完整的盤狀再反撲在早就支好的案板上。最后由操刀手切成條狀、塊狀、片狀。香甜可口的美食大功告成。主人再將其儲存于壇、罐、甕等,以備不時之需。

糖糕切好后,“過年”就進入倒計時了,一切籌備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年味”似乎可隨手觸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宰豬

宰過年豬既不能說“宰”,也不能說“殺”,通常稱“銷豬”。放血只能說“放旺”;豬頭被稱為“豬神福”。在挨刀“終壽”時,主人家都放一串鞭炮,不知是何用意,有人解說“放爆竹是送豬神,祈禱來年六蓄興旺”。反正很有儀式感。

宰豬的過程很簡單但很殘忍,由三、四個大漢帶著繩索進入堵圈,不顧撕心裂肺的嚎叫,不顧拼盡全力的掙扎,把豬套住五花大綁,一齊使力把豬架上早就備好的豬盤上,豬盤上橫跨一長條凳,盤內放一裝豬血的木盤。兩個壯漢捉住豬后腿,殺豬的師傅將豬頭擱置在凳子上,對頸一捅,基本是“一路走好”。再抽開條凳讓整個豬身跌入豬盤后倒入開水退毛,毛退光后抬上案缷下“豬神福”,爾后將整個豬身倒掛在備好的梯子上開膛破肚,主人家準備好各種盤、缽、藍等裝肝、腸、肚…

掏出五臟六腑后,再根據主人的意愿解體。例如割多重的后腿、腰廂要開幾注、留多少腌肉…這一切弄好后,女主人端出由豬肝、瘦肉煮好的面條款待師傅。此時小孩也可借機打打牙祭。

記憶猶新的是:每年我家宰豬,爺爺總是撿起被遺棄的豬尿泡,在忙完屠宰一應事務后,找來一小竹筒插入尿泡管口使勁吹氣,一會兒就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來了,再抽出竹筒用棉淺扎緊管口。然后把這只泡懸掛在室內的東邊墻上慢慢風干,待到元宵節那天取下,在上端剪一口子,底部放一小木片,再在木片上放一只小蠟燭或由墨水瓶制作的小煤油燈,用蔑絲支撐固定。然后兜底用線繞在一根竹竿或小木棍上,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點燃內面的蠟燭或油燈,這就是所謂的“燈籠”。提著自家制的燈籠,由大人牽著或抱著尾隨一群舉著龍燈的大孩子走村竄戶,在鑼鼓喧喧鬧、鞭炮爆響的喜慶聲中歡度元宵佳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粑

年粑又稱年糕。兒時的年糕完全由手工制作,秈米和糯米做粑工序稍有不同。

秈米做粑先要將米淘洗浸泡再放鍋里炒干水分,炒好后用石磨磨,磨盤人工推動,磨底放一簸箕裝粉,磨完后把米粉放入一大瓷盤倒入開水攪拌揉勻,反復搓揉讓粉調得更光滑柔軟,做出來的粑口感更細膩勁道。調好粉后可做成圓形、方形、動物形等各種形狀。還可用一種木制的粑印,粑印上雕刻“福”、“祿”、“壽”、“禧”等字樣,還有像魚、雞、馬、羊等動物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把一團粉按入粑印按實后反向一敲,鮮活的形象復制在米粑上,同樣唯妙唯俏。

糯米做粑不需要炒米,一般是米浸泡后和水磨。磨盤底下只能放墊了棉的床單之類,一則防磨好的粉液滲透,更重要的是要將水分洇個,否則無效揉捏合成。糯米粑因共糍性是很難造形。

不管哪種米粑,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放在粑甑上蒸熟,再分開冷卻,其后放入一大缸中用水浸泡,一個月內可隨吃隨撈。年糕幾乎是家家必備,待客可應景應急。更主要是取其諧音,“年糕”與“年高”同音,寓意來年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飽含人們的期待與祝福。

這些活動通常需要與鄰里協作且籌備的時間較長,一般都在臘月中旬著手籌辦。一進入臘月下旬,年味更濃。諸如:打掃衛生、干塘取魚、磨制豆腐……特別是除夕日,主婦們從清早就著手家人團聚的“年夜飯”,飯桌上一定少不了魚——年年有余、雞——萬事大吉、年糕——步步高升…雖然兒時的物質貧乏,但一年一度的“年夜飯”還是較豐盛的,可償平日見不到的美味佳肴。男主人忙于貼春聯、燒歲火,更重要的一項活動是祭祀,祭祀既要祭拜天地神明,祈禱風調雨順,免災降福;還要去祖先的墓地、祖廳及自家門口叩拜祖先,感恩先人的恩德,祈求蔭澤后人,保求平安。祭祀時要用托盤奉上祭品——豬神福、魚、米飯等,擺放在熊熊燃燒的蠟燭香案后敲罄、放鞭炮、點香燒紙、叩頭跪拜。所有的信念在煙火燭光中幻化成來年希冀。

豐富多彩的美食、籌辦年貨的過程、參與活動的體驗、祭祀典禮的場面、歡樂喜慶的氣氛無不讓人心馳神往,讓“年”更加神秘、莊嚴、厚重。“過年”更加讓小孩渴望而向往。

幾十年沒在鄉村過年了,但兒時過年的鄉俗場景和濃郁的年味深烙印在腦海,活色生香。不知傳統習俗現在是否保持?或許早已移風易俗。無論“年味”怎樣的變遷,但我依然懷念兒時濃濃的“年味”氣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也反映了一代人的生存環境和狀態,雖然這種狀況很原始古樸,但也承載一代或幾代人的歡樂,讓人追憶與懷戀。現在的“年味”平淡了很多,一方面物質的豐富鈍化了味蕾的感覺,更主要的是快捷的生活節奏和便利的交通縮小了城鄉差異,融合了不同區域不同習俗,各種習俗的交融使之多元化,淡化了傳統的韻味。現代文化與傳統的文化就像時尚女郎與山鄉村姑相比較,我既欣賞現代女郎的摩登、時尚和靚麗,但我更喜歡鄉野村姑的端莊、純樸和美麗。或者說對于加了很多調料勾兌出的美酒,我更喜歡原汁原味的無任何添加的原漿酒。

誠然,因循守舊是有悖于改革創新,因為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一切皆在變化中,固執的堅守是思想的僵化,但我覺得要兼容并蓄,傳統文化中能讓人感到溫暖的、美好的、令人感懷的精髓還得靠一代一代人的接力傳承。

個人喜好也許有些許的迂腐,缺乏思辨力的偏見。但理智戰勝不了感情,喜歡還是喜歡,懷念依舊懷念。尊重內心的感受吧!或許這鐫刻于心的情感太深刻,因為兒時的年味里藏著我永遠也找不回的童真童趣,藏著我永遠懷戀的鄉情親情,還藏著我一縷一縷淡淡的鄉思鄉愁…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E0MzE5Ng==&mid=265...
    懌藍閱讀 523評論 3 6
  • 兒時的過年,離不開一個吃。 進了臘月,母親就開始腌制臘魚臘肉,那時好像魚都不大,一條最多二三斤重,不像現在一條魚十...
    三湖之春閱讀 3,713評論 101 132
  • 李夢初 兒時,舊年的腳步還沒走遠,我就和無數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樣,眼巴巴地翹首期盼、盼望著新年的再次到來。追逐著時間...
    李夢初閱讀 555評論 1 12
  • 農村的十一臘月,農活基本都已忙完。這段時間人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準備過年的食品和來年燒鍋的柴禾。 晴天的時侯,村...
    龍井溝的記憶閱讀 659評論 11 3
  • 今天是臘八節,隔夜在燉鍋里放好了熬制臘八粥的食材,有紅豆、綠豆、黑豆、粳米、糯米、血糯、西米、薏米、玉米、花...
    懌藍閱讀 1,367評論 1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