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女兒放學回來很委屈,一邊哭一邊跟我訴說。
她的同桌經常欺負她,比如如果女兒的胳膊過線了會打她;女兒的作業沒有帶會嘲笑她;他東西不見了會說是女兒拿的。
姥爺聽了很生氣,讓我去找班主任,或者直接在班級群里面艾特那個男生的家長。
我有些無奈,這是小學生之間最常見的“互動”了,基本上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現在想起來都是有趣的回憶,如果真的上綱上線因為這樣的事情去找老師,老師一旦介入對孩子與同學們之間的交往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
想起了京燕老師拆一次拆書的內容,于是打算試一下。
第一步,認同孩子的感受
我對女兒說,媽媽特別能體會你的感受
第二步,共情,說出自己類似的經歷
媽媽上學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同桌,總是惹我,不是說我過線,就是把我的筆弄壞了,還還說是我弄壞的,有一次還把蟲子放進了我的書包,我煩他的不得了。
第三步,找解決方案。
最后我忍無可忍了,不但把他罵了一頓,還跟他打了一架,雖然沒有打贏,但是他再也不敢惹我了,你要不要試試我的方法。
女兒說:罵人和打架都是不對的
那要不要試試,罵人不帶臟字,媽媽教你
女兒被我逗笑了,接著又皺起了眉頭,他要是告老師怎么辦啊
我說,你告訴她,讓她告去,第一老師不會幫她,第二你跟她說我媽不怕老師找家長。
當我說完這句話,女兒眼睛紅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她擔心的不是跟同學鬧矛盾,而是同學曾經說過一句告老師,她怕老師找家長,她的不安全感來自于老師,跟來自于家長,可以說,也就是我。
頓時很心疼女兒,我一直在傳遞我愛她都信息給她,卻忽略掉告訴她遇到事情記得跟媽媽講,媽媽會給她撐腰。
想想自己小的時候就對父母抱有質疑的態度,當然主要是因為思想還不健全,但是如果父母能發出這樣的信號,能避免孩子走很多的彎路。
用心養育孩子,相當于把自己的成長之路再走一遍,給自己一個自愈的機會。
感謝我的父母把我養育成人,也感謝我的寶貝給我一個當父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