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
情節的婉轉曲折的確讓人有一口氣讀完的沖動,無數的伏筆、無數的合理懷疑、無數的反轉與反轉,作為東野圭吾第一本獲獎的作品,《放學后》實至名歸。
說回故事本身,最大的槽點也許就是動機了,很難想象那樣的事情會演化成最終的殺人的動機,也許對于那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有值得她們用生命捍衛的尊嚴吧。可是,原罪明明在自己身上,雖然村橋和竹井有他們的錯誤,但尚不至于用生命去贖還,更匪夷所思的是這一系列的精巧設局,聲東擊西、密室殺人、假手于人,簡直不敢想象這是兩個中學生的所作所為。殺完人之后呢?那一幕就會永遠從內心里抹去了嗎?不會再次背上殺人的噩夢嗎?
作為老師的我,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最后,選擇了包庇,保護學生免于刑罰,不去苛責求全什么,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也為未來埋下了更大的隱患。人的一生,遇到的很多事都會形成一種重復的模式,或者說是經驗,一旦第一次的處理方式完美解決了問題,第二次、第三次…人心是最難正視的。惠美和惠子的這一行為,根源在自己,卻不惜千難萬險不惜殺人來成全自尊,很難講以后的人生路上再遇到傷自尊的事情的時候,又將如何處理。
最后,前島的遇刺,可謂是莫大的諷刺與不幸,一個在學生面前被譽為“機器”的老師,實際上則是作為學生知心人的形象存在。然而在面對愛人的時候,特別是那份堅決打胎的決絕,的確是冷血機器。這樣不惜玉石俱焚的婚姻,這樣不惜殺之而后快的感情,真的是無比的可怕。曾經看過一份社調,主旨是日本家庭內夫妻對立不可調和的那種矛盾,甚至會有“老公去死”這樣詛咒般網站的存在,讓我對日本人的隱忍能力和內心陰暗面的虛偽表達產生了極深的恐懼。
Anyway,好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