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時生》
看到結尾,那時的時生,也就是二十年前突然走進拓實生活里的那個男孩,他來自未來,應該是患了格雷戈里綜合癥,長到十七歲那年生病臥床,失去了意識。他的靈魂穿越了時間,回到他父親拓實年輕時候,幫他改變了命運,見到他的生母,讓一個混混走上了正道。
一直不明白結局同樣是那起隧道事故,遇難者本來是六人,為什么最后增加至七人?那個騎著摩托的年輕人是時生嗎?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那個摩托車男孩在火里犧牲了,當時報道六人死亡是沒有發現尸體,后來才發現有時生這樣一個人,他穿越到過去,拯救了自己的父母,拯救了更多的人,改變了歷史。
不只是記憶,過去的時生對他的幫助很大,他一直無法忘懷,就算不是他未來的兒子,也是對他生命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個人,他們的兒子來到世上,為了紀念這個人,取名叫“時生”。
《預知夢》東野圭吾
這次兇殺案,最大嫌疑人當屬美惠子,與社會人員里應外合作案,殺死了那個男孩加藤。
至于與那個夢境與何相關,為什么死的兩個人并不相同,夢里是我夢到是美惠子被殺,手里攥著一把鑰匙,與案情有什么關系?加藤的死與美惠子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兇手要切掉被害人的左手?又是如何作案?
這一切都有疑點,最后桐原想到了美惠子中途離開去校門口買飲料,這期間完全有作案時間,只需與校外人員通風報信,然后校外從學校后門進入,在上午不出預料,美惠子早已將加藤制服,通過藥物致使被害人昏迷,然后鎖入教室,下午校外人員進入,不出所料,在美惠子到校外買飲料時已將鑰匙遞出去,然后開門發現了昏迷的加藤,直接用水果刀刺死,至于為什么將左手切掉,很可能左手留下重要線索。
如此推斷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美惠子白裙子是干凈的,她并沒有直接行兇,她是幕后黑手。
東野圭吾《放學后》
看完全篇,我仍在思索妻子到底有沒有殺人動機?如果按我推理,是妻子聯合惠子要致丈夫于死地。惠美在那個夏天集訓期間被體育老師竹井和訓導主任村橋強奸,留下可怕心理陰影,集訓回來幾次想自殺,胳膊上的護腕那時候已經設下伏筆,還有幾處伏筆——惠子在聯合集訓那天晚上得知惠美被強暴,所以喝了酒,和川島老師親吻,事后卻不在記起,惠子在課堂上精神恍惚的反常表現,惠美在訓練場射箭的顫栗不安等。那時候惠子已經在密謀策劃這一切,先設置密室殺人,除掉村橋,從一開始采用障眼法誤導偵查方向,接著乘校運會設置小丑殺人事件,本來就是想除掉川島,再設計除掉竹井,可惜竹井和川島互換,也算意外里有收獲,接下來就是第三起殺人事件,川島在得知惠子整個殺人計劃去酗酒在大街上被刺死,這是川島妻子所作,她一直對丈夫幾年前讓她打掉孩子耿耿于懷,她恨他,那次開車撞他,更早在校園里三次蓄意謀殺,都是妻子指使人所為。綜合來看這是兩起獨立案件經人策劃后巧然合并為一起案件,竹井與村橋的死,川島的死,兇手作案動機不同,卻又相互關聯,其實幕后最大幫兇是川島的妻子,就算一個高中生成熟的比較顯著,我不相信她一個人能夠計劃如此完整的行兇案件,總之,這是一起精心密謀的合作作案。
故事的結尾并沒有完全交待清楚,一切留給讀者自行推理想象,川島打那通電話,其實他已經知道自己會死,也已經知道幕后兇手,不過是留下一些證據,死前最后一通電話暴露自己的位置,也驗證了自己的推斷。
東野圭吾《惡意》
整個故事的構思,別出心裁,結構脈絡采用嫌疑人手稿記錄和自白,刑警加賀恭一郎獨白,記錄和闡明,還有調查問詢的相關人的筆錄構成整部小說。
前幾章野野口修筆記全部是一個作家殺人后的偽造筆記,目的是誤導警察查案,制造成臨時起意殺人的假象,在警官識破他的伎倆,矛頭指向他之時,他對行兇動機有意隱瞞,閉口不談,反而再次自白作案動機,對這些文字,加賀再次從中發現蹊蹺與不合理之處,全面調查野野口與被害人日高童年記憶,高中校園暴力事件所有背景關系,周邊社會關系口中查證,一切證據都是野野口偽造,帶指紋的刀,錄影帶,記有日高過去所有作品的筆記本和手稿,與日高妻子的婚外情,證物旅游登記表,格子裙,項鏈等……他費盡千辛萬苦制造這一切只為了在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時間殺死日高,最后欺世盜名,詆毀日高,一個真正享有才華的作家的人格,可見野野口對日高一直有偏見,嫉妒,懷恨在心,最終痛下殺手。
整個案件從小學時開始,出身在一個帶有偏見家庭的少年,就像一些壞學生總是看不慣一些好學生,日高就是同學眼里的好學生,處處好,書里有一處細節,野野口本來想離開居住的環境轉學的,因為日高這樣的好孩子,天天來找他,一起上學,后來沒轉成,我想那時野野口也不是很喜歡日高。后來中學,野野口被壞學生欺負,只會加劇他心理的不健康成長,包括后來加入校園暴力組織,協助強暴女學生,當時拍下的照片留有自己,在日高新作品打算重新記錄高中這些真實事件的時候,他打聽到了那張照片一事,面對過去的丑聞有可能被暴露,加上這些年他對日高躋身暢銷作家行列所取得成就的深深嫉妒,對自身寫作才能的自卑,還有獲知自己身患癌癥不久于世,多重精神打擊勢必感慨命運不公,仿佛世上所有的好運氣都被自己的友人日高吸走了,他從小到大甚至到死都不如他,這種壓抑在心頭積攢了多年的怨恨一時間爆發了,他要殺死他。他精心策劃了這場謀殺,可謂天衣無縫,可計劃的再完美也會有疏漏,偽造的錄影帶里樹的影子,臨時趕出來的巨幅手稿筆記導致的中指的繭,可謂用心良苦,臨時都要害死一個對自己有恩,正直善良才華出眾的真正作家,甚至在計劃失敗后不惜敗壞他的名聲,用心之歹毒,讓人不寒而栗。
這樣的故事構造一層深入一層,得層層剝開才能窺探真相,情節設置讓人意想不到,總會出乎你我所料。我相信如果不深入考究,很多人以為野野口就是兇手,真的以為他就是影子作家,被威脅逼迫,動了殺心,就此結案。這一切又看來合乎情理,夾雜出軌的戀情,證據確鑿,直到發現證據是假的才有后來深入追查,結果真相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可謂驚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