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上午十一點九年級學生就離校了,最后一節課我做了一個調研。讓學生們以匿名方式,寫小紙條給我。主要是向我提點建議,可以幫助我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
? ? ? 學生普遍反饋說,我平時管的太松了,應該對他們嚴格要求。平時上課有說話,或睡覺的需要嚴厲批評。他們還說我檢查作業太少,有些不自覺的同學作業完不成。對學生有點放縱,導致有些學生上化學課很散漫。
? ? ? 這是我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把握不好度。去年管的太嚴,在學生印象中過于苛刻。今年想改變,更為了學生能喜歡自己,一開學就沒管那么嚴,甚至有討好學生的傾向。結果就越來越不受控制。虧我有一個好的班主任,在后面幫我收拾,才能保證成績良好。而由于我的管理不當,給班主任也帶來了很多的負擔,心里深感歉意。
? ? ? 今天在讀魏智淵的《高手教師》時,魏老師也強調教師應該是嚴格的,但嚴格和粗暴不同。
? ? ? 嚴格并不意味著一副滅絕師太臉。一個嚴格的老師,可能言語是溫和的,態度是親切的。嚴格的本質,是對發展過程的敏感和高效干預。嚴格的起點是對學生的高期待,期待學生不斷地挑戰并完成似乎不可能之事。在這種期待下,老師必然要對發展本身進行干預,因為學生往往會畏懼、懈怠或逃避,會被另外的刺激但無價值的活動吸引,會迫于同伴壓力轉移焦點,因此需要指導、協助、激勵,甚至控制、制止、糾正。總而言之,老師要提供必要的反饋,以便使學生不斷地回到發展的正道上來。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包含了指導,也包含了必要的強制,甚至懲罰。
? ? ? 而且學生喜歡嚴格的老師,因為嚴格的老師能有效的幫學生獲得成就,小到一個概念的掌握,大到整體的學業成就,當然,更包括做人做事方面的修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可能有抵觸,有不滿,甚至有時爆發沖突。但最終,這些反而成了關系的營養,成了發展中有意義的部分。
? ? ? ? 和嚴格不同的是粗暴,這種現象比較常見。粗暴是一種無理解的控制或反應模式。不理解學生,也不理解知識,但是,通過語言或肢體暴力,可以向學生顯示權利,從而迫使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來,例如遵守紀律,或陷入題海。
? ? 嚴格是一種能力,而粗暴是一種態度。前者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也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而后者,恰恰是對教育的一種無責任感的簡化。
? ? 而我以前管理學生用的最多的就是粗暴,通過懲罰達到自己的目的,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而現在我意識到了,粗暴,不走心的管理是不行的,也不是自己喜歡的,但因為能力有限,又變得走了極端,對學生的問題缺少正確及時的指導跟矯正。
?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不斷的向書籍習,向身邊的人學習,并不斷實踐。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做法,使自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嚴格教師,對學生施加正確的影響。這是一條有意義的路,我要慢慢探索,修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