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上次分享讀書心得已經又翻了一年,有時候想要多閱讀一些書籍,有時候又因為懶惰常常懈怠,所以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是積少成多,于是達到了質變,你在驚嘆于別人厲害的同時,不得不反省自己的意志力。
言歸正傳,說真的這本書被很多人安利,有身邊的朋友,有讀書博主,但是真正在閱讀的時候,卻不是像想象那樣能夠一口氣閱讀完,一是因為自己可能對歷史本來就不是很迷戀,二是因為情節并不是那么的激動人心。就是從一位荔枝使的角度,來描寫職場。
結局是富有哲理的,完美詮釋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不要再患得患失,也許現在的福禍都是最好的安排。
其次是機遇還是挑戰?
從職場來看,通常新人會被分配最難啃的骨頭,這里所說的難啃骨頭不是難度,而是瑣碎又見不到成效的工作,這個階段就是“沉淀”,荔枝使就是這樣的一位“職場新人”,被分配了一個瑣碎又沒有成效的工作,當然危險系數也極高,如果干得好就是上頭的功勞,干得差就是自己的鍋,隨時可能被割韭菜。
那么遇到認真又具有靈性的職場新人,“難度”系數較高的工作是能夠被完成的,當然就會慢慢被挖掘,如果遇到伯樂,自然千里馬又其用武之地,并且能夠找到施展才華的平臺,但是遇到非伯樂或者說小格局上頭,功勞就容易成為別人的。
故事到這里,還不是精髓,精髓是一切試驗都完美無缺的時候,臨到關卡,卻頻頻出錯,不是罐頭被拿走,就是驛站人員罷工,總而言之,“幺蛾子”頻出,像極了我們的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