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項精進》編寫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系列演講集。全書共五章,前四章記錄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演講及與馬云的對話,第五章編寫了稻盛和夫創辦的盛和塾塾生的學習心得。
本書的每篇演講都貫徹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哲學思想。即:把“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經營中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在經營中貫徹做人的正確準則,堅持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并立足于宇宙的本源以及人心的本源來展開經營活動。
?“六項精進”是搞好企業經營所必須的最基本條件,持續實踐“六項精進”,不僅可以使企業經營邁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更重要的是,通過堅持六項精進,使自己和他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生的美好。這六項精進為:
一、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自然界的萬物都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一切生命都在拼命地求生存,人類也應遵循這樣的自然法則。少些惰性和懶散,多些認真和擔當,盡心竭力地投入到工作中,承擔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拼命工作是一切生命都在承擔的義務。只有樹立這樣的企業文化和團隊價值觀,去努力嘗試和踐行,才能在行走中慚慚明白:企業的經營訣竅無非就是一群認同的人勤奮、努力和拼命工作的結果。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竭盡全力、拼命工作,不斷磨煉你的靈魂。當你抱著勤奮并努力工作的信念和責任,持續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時,你就會慢慢喜歡并熱愛你的工作,并且開始不斷思考如何改進。創意這時就會源源不斷地走入你的心田,讓你在工作中尋找并感受到樂趣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
“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惟謙受福”,所有的這些關于謙虛的古訓,在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中重拾,有種別樣的感受和滋味。在“強調自我、表達自我、實現自我”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時代背景下,似乎的確是少了些許的敬畏和謙卑。
?三、要每天反省
???? 所謂反省,就是耕耘、整理心靈的庭園。除去雜草,播種自己希望的、美麗的花草,精心地澆灌、施肥、管理。在人的心里,“自我”與“真我”同在。“自我”是邪惡、貪欲、利己;“真我”是利他、慈悲、同情心。在我們每個人心里,卑怯的自我和高尚的真我同居。抑制自己的邪惡之心,讓良心占領思想陣地,讓善良的真我伸展,這個過程就是“反省”。反省可以磨煉自己的靈魂和心志,提高心性。“吾日三省吾身”,思想無國界。老祖宗留下的訓誡,只給識用的人。
四、活著,就要感謝
健康地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如果我們常懷感謝之心,就會常生幸福之感。在積極、快樂、感恩的心態下,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這樣負面的想法和情緒就會漸漸遠離你的世界和空間,你的工作和生活也就會充滿幸運與和諧。
五、積善行,思他利
“積善之家有余慶”,這句中國的古語,道出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因果。安岡篤先生的《命運和立命》一書中描述過這樣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因果報應的法則,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報不必說,這種好報還會貫穿你的一生。稻盛和夫先生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不斷踐行這個法則,從客戶方著想,從員工處著想,并把這種正確的做人原則不斷地貫徹到企業中,從企業員工意識轉變著手,從企業體質改善著力,最終創造了京瓷在經濟危機中仍然保持持續盈利的神話。
對別人有情,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報。但“情不為人”,同情并非只為他人。遇事遇人,不從長遠考慮,不從大局出發,唯唯諾諾,有求必應,這是“小善”。而“孩子可愛也要讓他經風雨、見世面”。這種乍聽起來的近乎無情卻是“大善”。
就像是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壯年人乞討,是看到眼前的落魄心生不忍而出手救濟?還是保持理性,拒絕一份施舍逼他自生自立?這一念之間就是情不為人的抉擇。所以做判斷時,不為一時的感情用事,以是“大善”還是“小善”為基準,審慎抉擇、理性決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地“利他”。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 擔心、煩惱、失敗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難收,總為曾經的失敗而悔恨,毫無意義,也于事無補。對過去的事情進行深刻反省,但不要在感情和感性層面傷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里負擔。反省之后,把過去的失敗堅決忘掉,將精力投進新的工作中。
想好事,做好事。常懷感謝之心,虛懷若谷,三省吾身,積善成德,不斷強化六項精進并實踐,就會形成一種力量,促進我們的思想意識發生轉變,促使我們的命運朝著更好的方向轉變。
書中第二篇演講是《超載經濟變動,實現企業持續發展》。這篇演講首先是回顧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史,和稻盛和夫先生自己帶領京瓷一路走來的過往。回顧過去的世界經濟,變動起伏總是反復出現。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景氣不景氣問題交替產生,時而還會發生經濟的大蕭條、大地震,給企業經營造成很大的沖擊。在這樣變動頻繁的經濟環境中,不管擁有多么好的獨創性技術,不管擁有多么高的市場占用率,不管具備多么完善的經營管理體制,也無論自以為經營基礎多么堅如磐石,在突然襲來的經濟變動面前,企業仍然可能不堪一擊。而稻盛和夫先生領導的京瓷集團,在50年的經營風雨中,沒出現過一次虧損。稻盛和夫先生強調,指導企業長盛不衰的經營真諦,重要的是經營者的態度。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為了保護員工,為了企業生存,經營者決不能示弱,要有堅定好勝的性格和積極果斷的行動。但是為了企業的長期繁榮,經營者無論如何都必須小心謹慎,要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境。堅持“慎重堅實經營”以謹慎的態度經營企業,打造高收益的企業體質,形成值得自豪的財務體質寬裕的企業。
除了慎重經營的態度,稻盛和夫先生還提出了“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不斷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以及“明天勝過今天、后天勝過明天,反復鉆研創新”的原則,強調了經營者必須具備像格斗士那樣“燃燒的斗魂”和洞穿巖石般“堅強的意志”,并不斷在企業內宣貫,形成了企業經營精髓和經營哲學。
稻盛和夫先生同時指出,具備了慎重堅實的經營態度,同時也要以關愛之心、利他之心去經營企業。很多企業之所以垮臺,并不是因為外界經濟變動的他律性原因造成的,而往往是經營者自身的素質這些自律性原因使然,是經營者“自毀長城”。人往往對自身的蛻變不易察覺。經營者在艱苦創業時,往往都能加倍勤奮,質樸謙遜,但一旦功成名就,就驕傲自大,很容易走向沒落。經營者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心性,用正確的哲學、思維方式從事企業經營,才能夠避免判斷失誤,將企業引上不斷發展成長的光明大道。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經營。
書中第三篇是稻盛和夫先生與馬云先生的對話記錄,題目是《忍受蕭條,伺機出手》。這篇對話從人性的本質入手,講述了雙方創業的挫折和激情,面對挫折的頑強與堅持,到企業發展的不斷探索,最終回歸到尊重人之本性的必然。
“月盈則虧”,人很容易健忘曾經經歷的創傷。企業經營者也是這樣,走著走著,就忘卻了曾經經歷是金融風暴及經濟泡沫的沖擊,忘卻了要為過冬做好準備的風險意識。陽光底下修屋頂。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斷加強企業自身抵抗力,做好平時的儲備,才能在寒冬來臨之時做到安全過冬。
??? 企業經營的成功不屬于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以人為本,重視人本身,才能建立真正基業長青的企業。
書中第四篇是稻盛和夫論謙虛。稻盛和夫先生再次強調了惟謙受福的道理。第五篇是盛和塾的塾生心得。是兩位參加了盛和塾的學習心得。
通覽全篇,講述了稻盛和夫先生對企業經營哲學的不斷思考和完善的過程及精髓。從人性的角度,這些對人生、人性的思考、實踐和提煉,同樣也適用每個人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心性的人生過程。勤奮努力、謙遜自省、常懷感恩、成人達己、博學明辯,六項精進不僅是企業長久經營需要不斷踐行的內容,更是每個走在自己人生之路的我們的必修之課。在路上,和君攜手前行。
???????????????????? ?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19時24分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