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寒冬時節(jié)讀這本書,有一種特別切合的氛圍,今年給自己定的計劃就是要多讀書,于是最近每晚關機兩小時用來讀書,就真切的感受了那種安定專注的力量,而這一本關于思考孤獨的書,更加讓人感受到了孤獨之美,那是靈魂的自由度,也讓人變得格外溫柔。
在我看來孤獨是一種心境,很早之前對孤獨的認識非常狹隘,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獨自去看海,感嘆到再美的風景沒人陪伴也是一種惘然,悵然若失的感受記憶猶新,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并且自己也是一個比較喜歡獨處,享受孤獨的人,更多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一個空間里自由暢快,感受到孤獨其實是一種靈魂深處的自由度,你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和空間,獨屬于自己的一個很舒服的狀態(tài)。在這個空間里,我們可以遠離喧囂,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受靈魂深處的安寧與幸福和自在。
這本《孤獨的價值》是由日本推理作家森博嗣在隱居五年之后所寫的,關于對于孤獨,對于人生的一些價值觀,在書中分別講述了什么是孤獨,產生孤獨的原因,孤獨的價值以及在孤獨產生的時候如何去排解孤獨或者利用孤獨產生價值,最后作者提出孤獨是我們繁忙的生活中的必需品,讓我們在日常多一點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活得更加自由,然后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接下來記錄書中最有感觸的三個方面,與人分享。
01你是恐孤獨派還是愛孤獨樂派?
作者認為通常一個人身上兼具這兩種傾向,其比例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像儀表指針一樣始終在擺動,完全偏離某一端的情況是很少見的。更常見的情況是,按照一般人的平均值,判斷出稍微偏向哪一端的人多一些,由此進行暫時性的分類。
02接納孤獨的方法
①創(chuàng)作
寫詩。喜歡音樂的可以作詞。
②做研究
不是建議去挑戰(zhàn)尖端科學或數(shù)學之類的領域,而是可以著眼于尚未被任何人研究過的東西,總結出自己的領域。
③做一些徒勞之事
慢跑,種花,感受孤獨的本質。
03孤獨死
當我們頻死之際,我一直覺得很少有人能夠直面一個人孤獨的死去,當我們想到死亡的時候就已經很恐怖了,而當一個人去面對死亡更覺得不可想象。而作者卻說,孤獨與死亡毫無關系。他這樣寫到,貓在臨死時會跑到無人知曉的地方,獨自等死,隱藏自己。由此作者說他也希望自己一個人死去,他認為這是有尊嚴的死亡方式。人離世后本身就沒有什么孤獨可言了。我們老去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進入一種孤獨的狀態(tài),當我們去接納孤獨,其實就是在迎接自由。所謂的人際關系,它其實是一種扭帶,當我們切斷這些紐帶就可以獲得孤獨與自由。看完作者的這個觀點,不禁讓我覺得可以正視自己一個人死去,一切似乎都是一種必然,當然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同時最近也在追星,自己喜歡的明星被網暴,時常百思不得其解,而讀這本書就給我了許多安慰,作者這樣寫道“我們過上安靜的生活后,我才終于理解了他人的想法,開始理解人們?yōu)槭裁磿械綉嵟蠹叶加凶约旱南敕ǎ颊驹诟髯缘牧錾希乙仓饾u可以理解人們的價值觀各有不同,對事物的感受不同,而且會受到過去的影響,難以做出合理的改變,所以說在變得孤獨以后,人們是變得更溫柔的。”
總體來說,這本書作者的觀點都頗為獨特,讓我能靜靜的去思考孤獨,在孤獨中感受自我,感受生活。就是那句話吧,當我們去多讀書的時候,就覺得世界更開闊了,這時候就會感嘆閱讀真是一種愉悅的體驗。
讀完這本《孤獨的價值》,我拿起了放置許久的金子美鈴的詩歌集讀了起來,感受每個文字的跳躍與靈動,也又想起了我最愛的孤獨之詩黑塞的《在霧中》,沒有一個人了解別人,人人都很孤獨,對于孤獨又有了新的體會,那些關于孤獨的心動時刻,在靈魂深處的悸動時刻,這些都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讓我感受著孤獨的美好,但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孤獨之書,感受孤獨之美。
也如書中所說孤獨的價值在于我們多與自己在一起,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