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卜,畢業于仁荷大學數學系,韓國王牌編劇,演藝編劇獎三冠王。
1999年通過綜藝《接觸!電影世界》出道,代表作品有《無限挑戰》、《叢林的法則》、《我是男人》和《消失的湯匙》等,編劇資歷逾20年。
她曾分獲韓國SBS、KBS和MBC三大臺演藝大賞的編劇獎,因《叢林的法則》被業內稱為“真人秀的先驅者”,是一位顏值不遜于明星,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關于綜藝編劇這一行業,她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
九十年代之前,韓國的三大臺會通過專業測試和面試直接招聘專業編劇。
九十年代之后,隨著有線電視臺的崛起及各部門需求的增多,編劇的供求失衡,同一編劇需要分身到不同的部門,甚至需要跨臺合作,編劇逐漸從專屬轉變為自由職業者。
前后歷經三十年,韓國職業編劇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是臨時組合,也運作得非常有序。
通常綜藝編劇體系分為資歷深厚的主編劇,等級論資排輩的執行編劇和入行不久的新人助理編劇。執行編劇和助理編劇會在主編劇的牽頭下以團隊為單位行動,以項目為周期展開合作。
一般年資10年以上的主編劇是編劇中的戰斗機,負責將PD或CP(Chief Producer,類似于制作總監,由資深PD晉升,負責把關PD創意提案和制作執行)的創意轉化成文字形式的構成大綱。
而年資20年左右的主編劇可稱為編劇中的航空母艦,多年的編劇經驗的累積讓此級別的主編劇同時身兼編劇和PD的屬性,是綜藝制作團隊爭相邀約的處于韓國電視產業金字塔尖的人物,朱基卜編劇就是其中之一。
鑒于中國目前并沒有定性為綜藝編劇的這樣一個行當,讓我們結合朱基卜編劇的訪談進一步了解下綜藝編劇這一職業。
解讀綜藝編劇屬性
綜藝編劇不閉門造車,也不奉行單打獨斗,與PD們的通力配合基本上會貫穿整個節目。
在節目創意初期,主PD私下接觸多位編劇的情況并不多見,因為在編劇們看來這有損職業道德,主PD只會跟一位相熟的主編劇合作,編劇和PD更像是夫妻檔。
通常編劇和PD的合作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在經過多次合作,彼此非常默契,才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搭檔。至于主編劇如何與主PD打配合,朱基卜編劇表示:“參與項目的編劇人數要根據具體的節目類型來調整,如《無限挑戰》就由七到八位的編劇和六位PD共同參與制作。做《消失的湯匙》時涉及到很多科學實驗,編劇人數也做了調整,都不是定式。”
通常與PD溝通確認了編劇團隊后,編劇們會分工合作。
從分工來看,團隊中的主編劇要有無限想象,會將抽象的創意轉為具體的文字,要顧及到節目的方方面面。
執行編劇要基于構成大綱找尋節目看點以及為節目設置環節。
而助理編劇要查閱資料,確認拍攝場所,邀約相關參演人員等。
編劇和PD會經常進行基于節目各方面的溝通,PD有了靈感會找編劇聊聊,編劇有了想法會向PD推薦。
在前期策劃階段,主編劇會組織編劇團隊做大量的工作,其中的主編劇會思考節目的精神內核,構成方向,甚至是將要呈現給觀眾的節目全貌。
在拍攝階段,編劇們要在現場記錄節目亮點,甚至在明星對內容設定有異議,不配合的情況下充當“知心姐姐”般的勸誘角色。
在剪輯階段,編劇團隊要基于與前期設定的大綱內容的出入和實際拍攝過程中捕捉到的細節,對節目內容做出調整和梳理,提供剪輯思路給PD,方便剪輯PD們把控剪輯內容。這些工作全部需由編劇團隊竭力完成?!熬巹∫獌韧饧骖?,內部要分工合作,外部要與PD們攜手合作,共同為節目負責?!敝旎肪巹≌f。
關于爆款節目與王牌編劇之間的關系,朱編劇認為:
“其實在做節目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打包票說這個節目一定會火,很多節目的火爆也在意料之外。
究其原因,從編劇的立場上看,是因為主PD或主編劇的能力掌控了全局,或是特別出彩的明星帶動了節目效果,偏向于認為人的因素更勝于模式的因素。
一個節目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中的核心團隊功不可沒,核心團隊中的編劇,PD還有演員是構成一個成功節目最重要的因素。優秀的PD本身的凝聚力以及他給人的信任度會非常高,自然有人愿意成群結隊地跟隨,這樣的導演和同樣有號召力的編劇一起工作時,都能擦出火花。
一般成功的導演和編劇在制作過程中會比別人的整合能力及號召力更強一些,所以節目進入生產周期后它的成功率會更高。”
關于王牌編劇眼中編劇的必備能力,朱編劇表示她更看重的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判定出一個人的性格的能力。
至于為什么要具備此種能力,朱基卜編劇對此的解釋是:
“雖然選角時最好的方法是按部就班,即不要預判會發掘出什么新的性格。對選擇明星出演來說,要了解選擇的明星平時留給觀眾是什么的印象,要基于這一點,以此為基準來設計。
這也是為什么一般節目會傾向于用明星的理由,明星曝光度非常高,那他的性格放出來最大的那一面是觀眾對他的固定印象,就用這個固定的印象,在這個節目當中的定位可能就是觀眾心目當中的印象,這樣會比較快。
而對于缺乏印象的新面孔來說,則要考驗編劇的辨人能力,雖然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可塑的一面,但快速的分辨出不同的性格,挑選出性格反差大的人物,將其歸入適當的位置,避免同質化,這些都是編劇的能力體現?!?/p>
如何應對“明星當道”的局面
朱編劇表示:“在韓國能成為一線明星的明星必然具備相當優良的品質和高度專業素養。通常一線的明星非常虛心,甚至比二三線的還要虛心,反而非一線明星容易擺架子,所以在一般編劇的眼中,選一線明星是比較保險,只要他能同意來參加節目,他的專業精神以及他的配合度都會非常高。”
那么如有適合上節目的二三線的小明星,甚至是新面孔,該如何策劃呢?
“在策劃一檔節目的時候,如果選定的出演者是非一線明星,但是從形象、配合度乃至個性上是非常符合節目的,往往這個成功率也非常高,我們并不會死盯明星價值。
因為實際上觀眾都非常敏銳,觀眾才是評委,觀眾看到這個人非常適合這個節目的時候,都會感慨說這個人就是為這個節目而生,要讓觀眾有這樣的想法,那選角的部分就成功了。
現在我們傾向于邀請一些比較有名的明星保證節目的質量,同時在一組明星當中會選一些比較有特點的明星,符合節目定位。”
同時,朱基卜編劇表示:
“因為綜藝節目必須放得開,某些明星會擔心參加綜藝自己的形象遭到破壞,特別是真人秀都需要展現真實的狀態,很多明星還沒有做好準備把自己真實的一面交給觀眾,除非他已經覺得自己真實的形象可以公之于眾,也愿意讓大家看到他的另外一面,他可能會做這樣的決定,但不做的理由可能是跟他的電視劇當中的形象有太大的差別,有可能會破壞掉大家心目當中那個形象。
所以編劇也會非常謹慎,因為他們的主業是拍戲而不是做綜藝,他們做綜藝是為了他們下一步的影視劇有更好的選擇?!?/p>
如果通過綜藝節目給了觀眾特別大的反差,等于明星公眾形象的產生了變化,甚至是顛覆,會對明星之后塑造角色產生作用力?;谶@些原因,朱基卜編劇表示理解且尊重明星的個人選擇。
由此推之,如選擇的一線明星既適合又配合,當然最好不過。如果此路不通,就要在編劇有識人能力和包裝功力的基礎上,尋找更適合出演節目的明星或新面孔把他塑造成符合節目定位的人。
關于山寨節目和模式輸出
近年來,由于現象級節目頻出、韓綜大熱,韓國多檔節目被效仿,眾多韓國的王牌節目《大韓民國你好》、《無限挑戰》也赫然在列。朱編劇表示:
“作為編劇,面對自己的作品被模仿非常無奈,雖然節目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模仿學習的過程,韓國綜藝起步階段也有模仿其他國家的綜藝,但把它作為一個過程,才能成長。面對抄襲,因為從法律上很難界定,是職業道德層面的問題,會給予道德上的譴責。目前看來,觀眾抵制對抄襲的反擊比編劇抗議更給力?!?/p>
縱觀韓國綜藝的發展歷程,韓國在十幾年前確實是從購買日本和歐洲國家的版權開始,通過制作經驗的累積,近年來逐漸從輸入轉為輸出,說明在這十幾年間韓國產生了自主創造力。之所以能有如此揚眉吐氣的轉變,基于韓國在購買模式的同時,在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學習,融入了自己的創意,把節目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之后創造出來的東西也許有其他國家節目的影子,但是已經變成了獨樹一幟的韓綜模式。
關于模式輸出,朱編劇認為:
“一個國家的節目模式輸出其他國家,本土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說只是一味的復刻作品,節目也不見得會有特別大的反響。販賣模式其實是跨國指導創意思維?!?/p>
由此推之,在綜藝節目市場中,抄襲其實是給自己挖深坑,如果希望把節目做得更好,同時有能力去購買版權,或者說想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發掘出新意,其實購買模式是捷徑,類似于看專家門診,在正確指導下才有久病成醫的可能。
給綜藝編劇意向者的話
雖然綜藝編劇入行門檻不高,但能成長為王牌編劇異常艱難,在編劇培訓機構的學習只是入門,必須到現場親身實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面臨諸多問題,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有業內專家認為從入門編劇成長至王牌編劇的周期為二十年,認為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出培養出優秀的編劇。
數學系出身,也曾經歷過新人階段,終成長為王牌編劇的朱基卜編劇對于有綜藝編劇從業意向的人,也給出了自己的忠告。
“想成為一名綜藝編劇,首先要具備這方面的素質,這種素質不取決于你畢業于哪里,而是觀察事物的能力。一般入行時最主要是看這個人有沒有對綜藝節目的把控能力和直覺,當然這需要豐富的閱歷,通常編劇都會觀看大量節目,基本要做到對所有電視節目了如指掌,同時要對各領域的知識有所涉獵,甚至要知曉一些普通人聞所未聞的冷知識。
還要保有對生活的好奇心和卓越的洞察能力,對所有新鮮及流行的事物有較強的敏感度。如看到一個人在折紙,我會想可否做一期以折紙為主題的節目。編劇的靈感通常來自于影視劇、動漫和圖書等日常的積累,要勤做記錄。
編劇還需要從小事做起,具有過人的體力,編劇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一樣,這個職業不分晝夜,工作量非常大,所以需要有很強的耐力和體力才能撐得下來?!?/p>
所以如果想成為一名綜藝編劇,可以不問出身,但離不開匠人精神,要拓展多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素養,要海納百川,相當不易。
朱基卜編劇認為綜藝編劇奉行的是一個挑戰精神,她們大多數人并沒有把它只當做一個工作來對待,平常生活中也會熱衷于思考觀眾會喜歡怎樣的作品,是否有機會嘗試更新的創作。
由此可見,朱基卜編劇之所以能夠制作出眾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源于她保有的赤子之心,勇于鉆研未知領域,也印證了她的“先驅者”稱號。
朱基卜說:“在二十年的編劇生涯中,支撐我不斷成長的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本文部分內容編譯自徐炳基(音譯)記者于15年1月22日在《先驅經濟》報紙刊載的報道及新浪娛樂于15年3月30日刊載的《韓國編劇談現象級節目的背后》的人物訪談。
更多精彩視頻內容,歡迎關注“拍電影網”官網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