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五哥讀書。今天我為大家解讀的這本書叫《靖康之變》。
本書作者游彪,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是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目前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對宋遼時期的歷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深層次的揭開了“靖康之變”的發生以及北宋王朝覆滅的客觀原因。
那么,北宋的當朝者為什么要這么強力壓制武將呢?這里面有著深層的歷史原因。
除了狄青,北宋歷任樞密使,只要是武將出身,為人處世都時刻小心提防,人前人后唯唯諾諾,生怕一不小心就招來殺身之禍。到后來,就沒有武將愿意擔任樞密使,以至于北宋軍事的核心層沒有一個真正懂得軍事的人。
總結來看,北宋當朝者重文抑武的政治思想,導致了軍事人才的流失,再加上由于歷史的原因,北宋軍隊在招募士兵時又存在重大的過失,導致了軍隊戰斗力的低下,這兩方面原因造成了北宋軍事力量的羸弱。
了解了宋朝的軍事力量,接下來我們來看本期的第二部分:“燕云十六州”的割讓對北宋王朝有什么影響?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發現,宋朝的基本國策就圍繞著收復“燕云十六州”,那些戰爭也是因為此事而發動起來的,但到了最后,不僅沒能實現最初的目標,反而遭受了更大的損失,而這個損失正是澶淵之盟帶來的。
就算沒有歷史的參照,根據上面內容的分析,北宋軍事羸弱,又深陷金錢外交的泥潭中,勉強支撐,疲于應付,這似乎已經注定了北宋王朝的覆滅。才會有后來的 “靖康之變”。
那么,“靖康之變”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北宋是如何滅亡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本期的第三部分: “靖康之變”發生的歷史真相是什么?
在黃河這邊的戰場上,黃河保衛軍更是鬧出了笑話。黃河南岸是汴梁最后的屏障,按理說,這里的保衛軍應該是最為英勇的士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7000人的軍隊,卻連金軍的面都沒見到,就已經四散而去。
以上就是我們本期要講的核心內容,下面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