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的時光悄然過去,現在坐在回去的火車上,看著窗外急速倒退的風景,如同這三天的上海之旅一去不復返……慢慢整理思緒,寫下這三天的歷程
第一天(4月2日)
2號早上六點半準時到達了上海,可以說有點迷迷糊糊下了火車,經過一夜的搖晃身體有點散架,但還是有點激動出了站,努力睜開惺忪的睡眼看見了上海清晨的陽光,天氣很好,陽光是明媚的,帶點微涼的夾雜些露水的風,顯得格外柔和與溫馨……
剛下火車時,在出口的通道附近,買了一份上海旅游地圖,也只是在第一天早上用了用,就當留念了……出了南站,我們三人還是很激動的,雖然還不太確定從哪開始第一步,但卻不曾擔憂。展開地圖,看著縱橫交錯的線路有點眩暈,好在地圖設計的人性化,標記了重點線路。我們選擇了附近較為方便的田子坊,坐上地鐵,開始了這場期待已久的旅行。
早上不到八點來到田子坊,帶著清晨的朦朧的陽光,田子坊是幽靜而又清新的,有點濕漉漉的板石地面,一條條巷子互相交錯卻又相通,卻各有各的模樣與氣質,或是帶著老上海芬香,古老懷舊;或是夾雜異國風情,奇妙夢幻,或是充溢現代時尚,文藝青春;或是還原舊時民居,溫暖平凡……
田子坊的每處角落都仿佛經過人工的精心雕琢,與眾不同的驚艷,獨一無二的風采,卻又顯得天然而成,清新脫俗。我們來得過早,只是走了走一條條的巷子,沉迷于田子坊清晨的安靜,而巷子里的店鋪未能開張,禁閉的門窗讓田子坊多了一絲純情,少了都市里滿滿的浮華,讓我留戀與思念。
出了田子坊,在附近隨意找了家排隊很長的小店,買的是簡單的包子,味道卻是好吃。可能真是人氣小店,來上海的第一份早餐讓我們三人在后面的幾天都有點想念。
第二站是南京路,與第一站的田子坊不同,南京路多了些上海的味道。人潮擁擠,步行街兩側的建筑也是復古壯觀,隨著人潮緩緩前進,似乎有點老上海的味道與繁華,但喧鬧的人群帶著嘈雜的音樂聲,店鋪的宣傳音響,格外熱鬧。穿越人山人海,聽著各種聲音,走了很長的路,過了很長時間,突然覺得平凡的自己與周圍的繁華有些格格不入,變幻迅速的人群,或中國人或外國人,人們都在這條繁華的大道追尋自己向往的那點風景,從同一個地點出發,去往不同的終點,帶著不同的憧憬,一路向前,努力掙扎前進,像蝸牛努力前行爬向自己的夢想終點。
第三站是人民廣場,人民廣場發生了一點小插曲,室友的手機不小心丟了,一件小事看穿了人心的冷漠與溫暖,丟了手機被附近的流浪漢捉弄,我們三個來到陌生的城市,被流浪漢追著跑,嚇得半死,周圍的人像看客般看著我們被捉弄,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值得慶幸的是,最后室友的電話被打通,有位好心的老爺爺幫我們撿到了手機,也一直在原地等待,那一刻心里充滿溫暖與激動,不禁由衷感嘆,還是好人多!而他也叮囑我們要注意安全,祝我們玩的開心,已經邁向國際化的大上海,每一個上海公民的個人素質代表的就是我們中國,我還是愿意選擇相信像老爺爺這樣的上海人會是多的,也是可以溫暖每一位旅客。
第四站是夢寐許久的城隍廟和豫園。從上海老街進入,街道兩側是小小的店鋪,有點七八十年代的味道,古樸而又活潑,沿著上海老街慢慢前進,看見了燈火輝煌的城隍廟,由于是晚上,不能虔誠的去拜一拜,只得沿著人流,慢慢前進,感受傳說中城隍廟厚重的歷史感與沉積的文化內涵,夜晚的城隍廟在燈光的渲染在格外閃耀,有點刺眼的絢爛與璀璨,失去了寺廟該有的莊重與肅穆。但仍是十分漂亮,奪目。
來了城隍廟,最向往的便是豐盛的小吃,但厚重的商業化早已沒有了想象之中的隨意與無拘無束,反而是高檔的餐廳格局,多了一份都市快餐的感覺,依舊是不變的人山人海,大眾化的選擇和從眾的心理。讓我對于城隍廟有了一絲遺憾。
九曲橋還是不錯,多了點優雅與柔和,淡淡的燈光,晶瑩的水面,九回曲折的橋梁,仿佛走完了人生的點點滴滴,縈繞心頭,久久回味。
最后來到豫園,依舊是厚重的商業氣息,奢侈品與高檔紀念品隨處可見。值得喜悅的是,找到了在田子坊錯過的三生有信,為未來的自己和朋友寄出來來自上海的最美好的祝愿,也算是不留遺憾,用最平凡簡單的方式送出最深情的懷念。
(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今天暫時寫到這里,坐車回來很疲倦,明天繼續更,希諒解。謝謝啦)
第二天(4月3日)
昨天一天的旅行似乎總是帶著新鮮感與好奇,對每個角落充滿期待,直到晚上從城隍廟回到酒店,洗過澡躺在床上,我們三人也是很興奮,回憶著一天走過的痕跡,對于第二天的行程又多了一種渴望與向往。
早上還是上海明媚的太陽,清新的空氣讓人神清氣爽,又多了溫馨美好。第二天重點在室友一直想去的東方明珠和外灘……
來到陸家嘴,高樓林立,處處顯示這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真正的地位,繁華高檔,奢侈大氣。陸家嘴商業區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也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是夜上海的典型代表。視野遼闊,一派繁榮的景象。東方明珠還有金融中心都坐落在這里,和黃浦江對岸的外灘老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出地鐵口進入國金大廈,里面裝修璀璨耀眼,高檔香水味從空氣的每個空隙溢出,顯示著名副其實金融中心的味道。走出國金大廈,走上陸家嘴C形明珠環人行天橋,上海最大的人行天橋。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陸家嘴中心綠地等一系列高樓直入眼眶,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與震撼。
下了天橋,近距離感受了環球金融中心與金茂大廈的雄渾,又來到了外灘,白天的外灘依舊人潮擁擠,風景也是優美,隔江看去,還是那些高聳著的寫字樓。回過頭卻是不一樣的風景,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剛健、雄渾、雍容,華貴,充滿異國風情,各式建筑風格在歲月的洗禮中沉默著訴說著老上海的過去,那些近現代沉重的歷史故事。
走完外灘的建筑群,路過繁華的陸家嘴,心情復雜。繁華的都市,人來人往,國際化的風景,高大上的寫字樓,讓自己更加渺小與平凡,如同高聳入云的寫字樓開始建造時,從簡單的地基,到一層層的水泥鋼筋澆灌,再到頂層最艱難的封頂,外部華美的裝飾,內部奢迷的裝修,再由不同的人去使用它,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用,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峰。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從呱呱墜地那一刻,簡單的開始長大,慢慢一步步上學升級,再從學堂步入復雜的社會,經歷外面的風雨,充實內在的內涵,再結交不同的人,才達到成熟收獲自己的人生。
想要心情得到舒展,下一站來到了迪士尼樂園,路途很遠,地鐵很慢,仿佛又一次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繁華的商業金融中心到童趣天真的樂園,心情在迪士尼小鎮的波光粼粼的湖泊映襯下得到舒緩。享受著黃昏微涼的風,平靜的湖水也在微微蕩漾,喜歡這份安然無恙和悠然自得。
從樂趣無群,爛漫清新的迪士尼出來已經接近天黑,白天提前訂了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的票,天一黑室友就更加激動,又坐上車,再次體驗夜上海的繁華。
漫長的等待后終于坐到了登上100層的電梯,電梯時速很快,有一瞬間雙耳失鳴,好像耳膜已經被穿破,剎那間又恢復正常。登上觀光層,視野非常開闊,最中間與兩側全是玻璃地板,只有小小兩條實質裝飾,才上去也是片刻眩暈,又適應了過來,慢慢去欣賞腳面下的燈光燦爛的上海,能夠俯瞰黃浦江兩岸風貌,各處霓虹燈像黑夜里天空的星星閃耀。俯瞰腳下,人群已是螻蟻般渺小,各種五顏六色的旗幟充滿著強烈的色彩將東方明珠四周包圍起來。璀璨奪目,風光獨好,又一次沉醉于燈光下的上海,是不一樣的金融中心,紙醉金迷,奢華無限……
下了觀光廳,時間已經不早了,室友又緊張著自己夢寐的外灘夜景,下了地鐵,三個人一路奔跑在夜晚的南京路,一天的奔波,我的腳已經酸痛,卻還是跟著她們一路狂奔,生怕錯過。等跑到以后,卻還是錯過,東方明珠塔的燈已經滅了,顯得有點空曠,室友卻還是說著遺憾,多了心酸……而我看著夜晚安靜的黃浦江,心情卻多了平靜。享受著夜晚的江水,忽略身體的酸痛,覺得此刻平靜的外灘雖然少了繁華,卻多了些許柔和,沒有人人向往的奢侈生活,沒有厚重的金錢沖擊,更加平靜美好。
(明天繼續更,今天作業有點略多!)
第三天(4月4日)
?昨天一天領略了上海的無限繁華奢侈,也是一天徘徊于陸家嘴的高樓大廈之中,一次次感受渺小的自己,甚至也有過一瞬間渴望自己畢業后可以在這座經濟高速發展,國際化高科技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或許會有高節奏的步調,但也能領略夜晚上海的萬里燈光與輝煌。
雖然我自己還是喜歡清靜,不太習慣過于喧囂的環境,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繁華總會引起些許心靈的共鳴與震撼。遠離了陸家嘴的繁華,第三天的第一站來到了新天地,石庫門建筑群的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墻、屋瓦、石庫門、仿佛時光倒流,置身于20世紀20年代。但是,每座建筑內部,則是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
充滿異國風情文藝的咖啡廳,整齊古樸方方正正的石門小路,盡管是清晨,卻有悠揚韻味的英文歌曲回蕩,低沉緩和,和周圍國外風格的店鋪融為一體,仿佛置身于異國他鄉的藝術小街,享受著這份安然和平和。
漫步于石庫門的交錯的小路,撫摸著石墻上的斑斑駁駁,心情突然平靜如水,忘卻了昨日帶來的驚艷的繁華,只是獨自穿過一條條巷子,曲折徘徊,涼涼的微風時而吹過,愜意無限,不想離去……
無奈不能長時間留在這片讓我喜歡的土地,室友比較心急去看心中向往已久的上海各大高校,便也是重新整理心情,再次出發。
第三天的出行方式不再依賴地鐵,而且選擇了街上隨處可見的小黃車。出了新天地,我們三人便每人騎著自己租到的小黃車,借助高德地圖導航,開始了上午持續四個小時的大學之旅。
恰好上海的天氣不似前兩日艷陽高照,而是帶有微風的陰天,正好適合騎單車出行。騎著單車,剛剛好的溫柔的風拂過臉龐,帶著對大學的憧憬,心中卻也是十分歡喜。現在回憶,可能第三天卻是我來上海三天里最開心的一天,不像第一天的好奇無知迷茫,不像第二天的浮夸虛幻迷失,第三天卻是真實的找回了我自己,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看過喜歡的風景,讓心情在單車行進中得到放松。
一路用的高德地圖來導航,規劃路線,去了有名的高校,可惜卻是搞了大烏龍,上海交大、復旦大學、上海戲劇學院、都沒有去到主校區,只是在別的校區徘徊踟躇了一番,才遺憾頗多的出了校門。第三天的時間有限,卻是無法再去看一看心中期盼已久的同濟大學,只得以后再來罷。畢竟事事難得完美。
? 三天的行程,走過的地方很多,處處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上海的繁華,人人向往的紙醉金迷,卻讓我感到有些虛幻的不真實。平凡的自己在高樓林立顯得格外渺小,卻獨獨鐘情于文藝小資安靜悠然之地,享受漫步其中的靜謐與心靈的放松。卻不似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反而卻是繁華中的另一方淡泊,也不是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反而是與眾不同的一絲心境。多的是內心的平和和自我的追尋。
? 之前看到過一位友人的文章,喜歡他的那句“先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當有足夠的內涵,才可以去用真正的心境去感受走過的路和看見的風景。才能找尋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風景。
?祝你們都能在自己的旅行中,從山水萬水中找到自己的那方天地。
(這篇文終于寫完了,時間隔了很久。因為最近要忙著碼字寫小說,可能在簡書發文較少。理解萬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