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2022年9月18日一大早,由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生態環保志愿者組織,孩子們在自然學者“海貍”老師帶領下,一起來到顧村公園戶外觀鳥,了解鳥的生活習性,一起保護藍天的精靈。
? ? ? 由于鳥類是機警而膽小的動物,要盡量減少對它們的干擾,大家穿上大地色或林間斑駁色的衣服,用望遠鏡在涼亭、灌木隱蔽處或草坪、道路、水岸等開闊處觀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不同生活習性的鳥類—習慣在草坪,街道,住宅等處活動的,在灌木叢樹叢隱藏的,在水岸邊捕食魚類的……
? ? ? 通過“海貍”老師的講解和孩子們的認真觀察,大家認識了上海常見鳥類:喜鵲,烏鶇,小鸊鵜,白鷺、棕頭鴉雀、棕背伯勞、白鹡鸰、珠頸斑鳩、白頭鵯、樹麻雀等,并學會了分辨細微特征,比如烏鴉和烏鶇,雖然他們都是黑色的,但是烏鶇的喙是黃色的,并且鳴叫聲非常婉轉動聽,是鳥類中的歌唱家,而烏鴉的聲音聒嘈粗劣……
通過多次踩點紅外線拍攝
? ? ? 在觀鳥活動中,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有兩個小朋友穿上偽裝衣躲起來,潛伏我們身邊的灌木中,大家卻怎么也找不到,以為他們跑得很遠,鉆進河邊的蘆葦叢,想象著他們掉入水中的慘劇心急如焚,直到他們自己跑了出來,偽裝衣太能欺騙眼睛了!為了這次活動,“海貍”老師多次踩點,用紅外線相機拍攝到野雉雞等出沒的珍貴照片,出色的野外觀察是一項需要十二分用心并配合高科技的技術活。
? ? ? 以昆蟲或植物果實為食物的鳥兒,每當秋天果實累累,農民們獲得豐收也會留一些給予它們,雖然我們人類是通過勞動獲得了食物,但其實這也是大自然的饋贈,人類也要分享一些給予自然界的小生靈,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地球家園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生機勃勃。
? ? “從自然收獲,與自然分享”這或許是孩子們通過這次有趣的戶外活動獲得切身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