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這段話,能夠觸碰心靈,也是一種大實話: “精明的人嘴甜,虛偽的人會演,而實在的人往往被騙。以前以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狡猾。后來吃的虧多了才知道,原來這是為人處事的能力。”
什么是人間清醒,不是一味的固執(zhí),也不是沒有底線的圓滑,而是知道人情世故,而不世故。
以前總是看不慣那些能說會道,見風(fēng)使舵的人,后來,才知道,這也是一種生存的能力,也是一種歷練之后的人生的豐富。
正如鬼谷子所說:“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善自嘲而不嘲人,處江湖而遠江湖。”
當(dāng)一個人經(jīng)歷的多了,吃過了虧,也就懂得了人情世故,就會活得通透而理智,也會重新審視這個世界,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讓自己活得自由自在。
現(xiàn)實中很多人固守成規(guī),不懂變通,即便努力了,盡力了,而結(jié)果也不遂人愿。
經(jīng)過了生活的毒打之后,在歲月滄桑,世事無常之中,慢慢的改變自己,讓自己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菜根譚》中有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深入俗塵繁華,卻能夠淡看世事滄桑,見識過人性的善惡,而不去做傷害別人的事情,為人處世,依舊潔身愛好,心懷純真,不染半分惡習(xí)。
楊絳先生在《100歲箴言》中寫道:“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越細,香得愈濃烈。”
所以,只有經(jīng)過了人情世故的歷練,才能真正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通世故,曉人情,懂得變通,卻不算計別人,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人生所有。
洞穿世事無常,內(nèi)心安然無恙,經(jīng)世事炎涼,依然保有自己的天真,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境界。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過一句話,叫做“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只有通過社會的磨礪和人情世故的歷練,生命才能擁有智慧,需要我們不斷洞明世事,練達人情,才能看得清楚這個世界,深入生活,卻又能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