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周二,雨后。
出門上班,電梯下到四樓,門開了,出現了母子兩人。
小男孩看起來不滿兩歲,嘴里含糊不清地大聲說著什么,身體往電梯外撤。可是,小小的身體被年輕的母親一只手強行拉扯著進入電梯。母親的另一只手,提著兩袋子垃圾。
我猜不出這母子倆在爭執什么,就認真看。
孩子被母親拽進電梯,嘴里還一直在嚷著幾個字,我仔細聽,才聽清是“走樓梯,走樓梯”。電梯門關上之后,小孩子還堅決側著身子向外撤。
母親蹲下去,把手里的垃圾放下,抱起孩子,語氣溫柔地說:這一次別走樓梯了,媽媽要丟垃圾,下一次再走樓梯。
“不要,不要。走樓梯,走樓梯。”男孩雖然被女人抱在懷里,但還是執拗地在嘗試用手推開母親。
就在母親多次重復哄著孩子的時候,我才終于聽明白了兩個人在爭論的事情。
原來,這個看起來剛剛一歲多的小孩,是要去走樓梯,而這位母親,因為提了兩兜垃圾,所以想乘電梯。
電梯停穩,女人讓了讓位置,很抱歉地笑笑說:你們先走。
我們走出電梯好遠,還能聽到,小朋友還在重復嚷嚷著:走樓梯,走樓梯……
對于這么小的一個孩子, 頭腦里沒有其他任何的想法,走樓梯和乘電梯,也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可是他為什么會一再要求走樓梯。
孩子這么小,在他的印象中,應該沒有省力氣沒有享受沒有其他的想法,應該是上一次走樓梯時獲得的樂趣決定了他這次的反應。
小孩子沒有什么生活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什么知識可以被指導,他的頭腦是單純的天真的,在他的頭腦里,他想怎樣便會去怎樣,他認為怎么樣便會怎么樣,他不會因為別人的要求而改變自己,他也不會因為別人的阻攔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這是每一個成人難以做到的,但是一歲多的孩子不同,他不會顧慮太多,他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活著,至于像現在這個孩子,他雖然被母親強行抱上了電梯,他雖然沒有完成走樓梯的想法,但是,他的那個想法并沒有改變。
雖然孩子的那個想法并沒有實現,或許在他走出電梯之后, 被另一個事物吸引的時候,他會完全忘了那一件事,那只能證明,孩子是活在當下,真正的做到了事過不留痕!
一個小小的孩子,意識形態還未形成,在違背自己意愿的情況下,會極力表現出對抗,這是不是說明,萬物的生存都有一個本能,會自覺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一旦違背自己意愿的時候,會出現本能的對抗反應。
退一步想,如果讓這個孩子順著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時候,他一定表現出快樂和享受。
孩子的行為,因為外部的阻力而發生改變。成人的許多行為,往往會因為自己內心的約束而改變。
孩子不得不改變自己行為的時候,是哭鬧反抗,這是他的天性。成人在不得不改變自己天性的行為的時候,應該也是痛苦的。
由此想到寫文這件事。
一個孩子做違心的事,他會很不舒服,一個成人做違心的事,本性也會不舒服。
就寫文這件事來說,在生活上,成人鑒于自身存在的責任義務等等,不能隨心,但是如果在寫文這件事上,再違心去寫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不是自己內心想寫的東西,那種寫就是自己為難自己,也應該是痛苦的。
在寫文上,許多人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說寫文字應該堅持內心的聲音,寫自己內心的感受,有人說寫文字應該符合市場,如果寫出的文字沒有市場,沒有讀者,寫出的文字也沒有什么價值。
至于要寫什么樣的文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法不同,各有千秋。不過任何一種方式都要遵循一個道理,就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藥物再好再貴,不對自己的病癥也起不到作用,能夠藥到病除的必定是藥物對癥了。一片土地再好,種上不合適的種子肯定不會有好收成。水稻種在旱地里,能有好結果嗎?
要知道適合不適合自己,那就問一問自己的心。給心造成痛苦,說明寫的文字不適合自己;讓內心愉悅才是適合自己的東西。
內心的感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感覺寫文字的時候是快樂的,幸福的,喜悅的,這樣的文字必定會滋養心靈,也會讓自己寫得快樂和幸福。
如果在寫文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煎熬焦慮痛苦,證明寫的文字,帶給了你不好的感覺,這種不好的感覺,會讓身心不舒服,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只有自己知道。
生活中,許多人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的活在別人的目光之中,因為外界的約束,因為別人的看法,因為工作的需要,因為自身的角色,處處把自己鎖在這些框架之中,一顆心失去了自由,有時候會感到痛苦和無奈。
這是因為一個人完全活在了外部的操控之中,失去了心的自由。
在寫什么這件事上,如果完全被市場決定,被外部需要操縱,是不是也讓自己的文字活在了框架之中,失去了真正寫文的樂趣。
究竟要寫什么?這個問題還與每個人寫作的出發點和目標有關,有人是為了讓寫出的文字創造財富價值,但是在剛開始寫東西的時候,在寫出的東西還不足以創造價值的時候,靜下心來,遵從自己的內心練筆是必要的。
寫什么,這是一個不能統一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喜歡的擅長的追求的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武俠小說,也擅長寫武俠小說,他喜歡和擅長的東西,正好適應市場的需求,他是幸運的。究其原因,因為他順應了道,就像搭上了順風車。想起來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表面上看,這類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創造出的東西正好是是大眾需要的東西。可是看這件事情的理,本質原因,應該是這些人遵從了內心,做了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做的時候他是快樂的,做完之后,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和社會大眾的喜愛,他更是幸福的。
由此可不可以說,一個人自己真正快樂,才能夠把快樂傳遞給別人。
歷史上許多杰出的作家,他們大都寫出了流傳于世的詩篇,他們的寫作是為了迎合市場嗎?答案是否定的。
他們寫出的文字,經過代代相傳,即便到現在,也還是會引起人內心的某些觸動,這證明他們的文章是有價值的,他們寫出了他們內心的東西。
他們若是把自己的文字規定在迎合市場上,是不是會在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他們的文章可能會有人讀,一時的繁華過后,很難會流傳下來。
遵從自己內心的文章,恰恰是遵從人心,遵從感情。因為人的本質是是相通的,所以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的文章,也一定能夠觸摸到某些人的心靈。
人心都是喜歡真誠,討厭虛偽,如果寫出的文字能夠坦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出自己生活中的苦難,寫出自己人生的成長和收獲,寫出來的可能正是別人的疑惑,真誠才能打動人心。
寫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心努力了,無論寫出的文字什么樣,相信你的解決問題的真誠態度,一定會感動讀者,別人如果遇到相同的問題,就會引起共鳴。
無論做什么,如果像那個不滿兩周歲的孩子一樣遵從自己的內心,遵從自己的想法,首先自己一定是歡喜的。
寫什么?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聽從內心的聲音,讓心愉悅,就能長久。
雖然在生活中不能隨心隨意,但是在文字的世界里,完全可以聽從心的聲音,寫出內心真實的感覺。
在寫文字的時候,如果說自己心里面怎么想的就怎么寫,無形中就會降低了文字的難度,讓自己能夠輕松的寫出東西來。
寫出的文字就像孩子,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字適合外界的需要,就好比要讓自己的孩子長成別人想要的樣子,那樣,孩子難受自己也難受,最終孩子會成為什么樣,是否能夠符合外界的目光,是否能夠按照外界的要求呈現,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寫出的文章,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寫,那就是一種享受,因為在文字的世界中,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寫自己的所思所想,多么開心的事情。只有感覺開心的事情,才會有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在寫文的時候,如果強迫自己寫別人欣賞的,就相當于是讓自己活成別人要求的樣子,就相當于自己養的孩子,非要符合別人的眼光。
無論寫什么,以后,聽從內心的聲音,不為難自己,生活中為難自己的事情已經夠多的了,如果寫出的文字,再要迎合別人,那文字不寫也罷。
半生已過,自己為難自己的事兒,不做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