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是冬至,在我們廣東“冬大過年“的習俗里,一大早奔赴高鐵站獨自來到深圳過節,為的是再次參加叢老師的工作坊。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的。這幾天一些人一些事煎熬了自己,難過了心情,但也經由覺察自己的心而看見了真實的自己。心在逐漸柔軟,在逐漸放松,在逐漸從容。
? ? ?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童年的經歷與創傷在影響著我們。如果不覺察,每個人都很容易走進強迫性重復的死循環中。一天課程下來,再次深深佩服老師的洞察力與專業素養。童鞋一句不經意的表達或評判所隱藏的心理機制總逃不過老師犀利的眼睛。好毒辣啊!看問題客觀、真實、系統、全面。看見老師用專業知識與技巧引導同學將潛意識意識化,嘗試描述事實而不評判,幫助他們看見真實的自己,學習療愈自己;甚至個別同學使勁阻抗時,老師對她的尊重與包容,允許她選擇繼續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你可以繼續,你喜歡就好。不由很佩服老師的平等心與智慧,我也由此而看見了部分的自己。
? 一、愛他人之前,請先愛自己
? ? ? 愿你的愛像陽光,讓人感受到溫暖、自在、豐盛喜悅。請愛你自己吧!在愛他人之前先愛自己,愛自己不是自私,犧牲自己并不是愛的表達方式。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你的愛只能經由你而流向他人。若你是干涸的,他人便不能被你滋養。愛是流動的,永遠從強者流向弱者,愛是尊重,是給予,是付出。需要不是愛,是索取。你只有愛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有i愛的能力。如果你明明很虛弱,很需要對方,卻要假裝很強大,那對方感受不到你的真實感受,就無法給予你愛的。你不真實,用假我建立關系,只能建立假的關系。對方是怎樣的人,都是你吸引和創造的。人會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現實,會重復早年的經歷體驗,重溫那種熟悉的感覺。(投射性認同)
? 二、擁抱沖突,你的世界才能活過來
? ? ? 害怕沖突,實際上是內在有一個和諧的需求。有一個和諧的夢想,有一個和諧的渴望。在小時候,和諧曾是你我最大的渴望。長大后,我們依然在人際關系中無限地追求著這個夢想。我們委屈自己,犧牲自己,要求別人,只為再次實現這個夢想。
? ? ? 可是,無論你怎么追求。“永遠的和諧”,都是無法存在的。你可以成就一時,如煙花般絢爛。但你若長久時,若與人深入,沖突都是必然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你們經由沖突與矛盾,看到了彼此的真實、渴望、脆弱、局限,理解與信任會加深,這才是真實的關系。如果只能和諧與美好,一有沖突與矛盾關系就斷了,那樣的關系是虛假的。是沖突點綴了關系,斑斕了關系。
? ? ? 通過沖突,人的荷爾蒙被喚醒,激素水平上升。在沖突中,人緊張著,興奮著,體驗著活著。通過沖突,人維護了界限,鞏固了自我。沖突的過程,就是在表達自我的過程,表達邊界的過程,表達主見的過程。沖突是在宣言:我是有主見的。我不是那個一直都只值得被忽視的人。我的主見,我的自我,需要被你們看見。通過沖突,別人看見了你。不敢沖突,別人只能忽視你。
? ? ? 人會痛苦,有時候是因為這個需求也想滿足,那個需求也想滿足,一個都放不下。真正的和諧,就是來自于盡興的沖突。兩個人明確表達了自己的主見,表達了自己的界限,在都敞開來以后,選擇了放棄什么,妥協什么,堅持什么,索取什么,重新實現一種平衡。這時候的和諧,才是一種真正的和諧。因為沒有隱藏的不滿,因為憤怒已被釋放。彩虹是在風雨后的,和諧是在沖突后的。擁抱沖突。從此你的世界,活了過來。
? 三、學會讓父母失望,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 ? 下午,一個同學的斷斷續續的分享中,老師指出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模式:被母親控制與不斷索取,既想不斷滿足母親的需要做個讓她滿意的女兒又無法忍受母親不斷的要求與索取,一方面自責一方面付出,陷入了逃避和恐懼的死循環,痛苦由此而來。然而,愛不是控制,人需要學會拒絕父母的不合理要求,學會讓父母失望,告訴父母:我愛你,但那是你的人生,我把你的人生還給你,我無法對你的人生負全責,我能教給你最重要的成長,就是學會失望。唯有建立邊界,學會讓別人失望,你才不會去討好別人,關系才能真實,真正的愛是尊重,是付出與給予。
? ? ? 愿我們都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愿你被溫柔以待。若沒有,也請你好好愛自己。給自己一束照進生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