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MBA一年以來,遇到來自各行業優秀的同學。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幾位,在工作或創業之余,課程學習拿高分,還每天讀一本書,做精彩的分享。感嘆之余,也從中發現一些高效學習者的特質。
1.勤記錄
很多人喜歡讀書,也認真聽課,但高效學習者更勤于在讀書和聽課中做記錄。
無論是數據決策與模型這樣較難的課程,還是管理經濟學這樣一般難度的課程,我觀察到高效學習的同學都會在講義上記錄了筆記,還有不同顏色的標注。寫的筆記還很漂亮。
也有用思維導圖的,一天一本書,做出思維導圖發在朋友圈里,有內容有邏輯。
對比自己要么沒記錄,要么隨便寫的筆記,真正學到的差距很大。
2.常回顧
幾次課堂中觀察,高效的同學除了做記錄,會在課間經常翻看前面的內容,課后也幾次遇到在咖啡館繼續復習。完全不像想象中的成年人的學習,問之,說是不看忘了再看就很難。道理很簡單,做到的沒幾個。多是考前或用到時才想起抱佛腳。及時花了差不多同樣的時間,一個學到了真的東西,一個只是應付完了就忘記。
3.知識樹
一位同學每次聊天,任何話題她都接的很好,金句,典故信手拈來,還會推薦相應的高分書籍供參考。不止博學,而且善用。專門找她了解,看到她對每本看的書都做了標簽歸類,寫的筆記中都有自己所學的關聯。讀到經典的書,會溯源找到其他書一起做主題閱讀。久而久之,把一片片知識的葉子,形成了自己的知識樹。
4.作品目標
上面的方法其實很多人也都用過,甚至有更好的方法。但能持續做的不多,未必都是意志力不夠。也許是沒有成為作品的目標。在那位每天閱讀分享一本書的同學的思維導圖里,我留意到一個小細節:她分享自己做的每個導圖的標題是這本書名,副標題都是“**的導圖書房”,其中**是她的名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意味著她是把它當做一個作品來做了分享的,并且不是一次性的隨意的作品,這些每天分享的導圖,要積累成為她的一個導圖書房。相信每次寫上副標題時,不僅讓她收獲通過閱讀形成自己作品的樂趣,更讓她看到離目標更近了一步。真是一個小而富有激勵意義的方法。
回頭來看,這些特點其實都是普通的方法,并不特別。也許大道至簡,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高效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