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昨天晚上,我在徐家匯開沙龍,事先聲明報名費概不退還。結果,有位學員交了費但沒有參加,和主辦方產生了糾紛,最后吵到我這里。
我了解情況后,當當當,三下五除二讓那位朋友心服口服。您,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嗎?
Ⅱ
我使用的秘密武器就是“3F傾聽”。教練技術,簡單來說是一種溝通技術,通過覺察、聚焦引發行動。而3F傾聽,可以幫助您在最短時間內與對方消除分歧,引發積極行動。3F包括:fact(事實)、feeling(情緒)、focus(意圖)。
首先說fact事實,事實是指數據和科學、或者是能被證明的東西,是一種客觀存在。在這里,我們需要區分事實和觀點。觀點,是一種主觀看法,試圖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意圖。比如說,我顏值爆表。這,就不是事實,是觀點。哪些是事實呢?比如說我是個男人,我身高175。一旦我們說出事實,對方是不會辯駁的,即使有問題,也很容易得到澄清。基于事實而非觀點的溝通交流,為雙方達成共識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Feeling是情緒。我們中國人,在情緒這方面,是會出一些問題的。因為我們相對來說內斂得多,尊崇 “喜怒不行于色”,不太擅長察覺或者表達情緒。一般認為,情緒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期待、慰藉、無聊、失望等等。有意識的訓練察覺自己和他人情緒、表達情緒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人際溝通的效果。因此,察言觀色是一種能力,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Focus是意圖。這一步最為重要,我們需要充分挖掘對方行為中的正向意圖,提升對方能量,引發積極的行動。比如說,同事沒有按時提交工作任務,我們一般會認為對方“不負責、不守時”,這些負面的評價很可能會引起反感,對方就更不愿意行動。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同事的拖拉,也許有其積極的意圖:也許對方是因為希望多一些時間完成,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也許是給他的工作太多了,他希望工作與生活能保持平衡。在家庭中,老公忘了結婚紀念日、沒有買禮物,我們一般會批評他“不重視自己、沒有家庭責任感”,結果呢?老公很可能會覺得你無理取鬧,感覺更煩,引發更大的矛盾。如果我們仔細想想,老公的積極意圖也許是想多掙些錢、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或者是希望能夠放松身心,以便有更好的狀態面對家人。在親子關系中,比如孩子不愛學習,一味的批評可能適得其反。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到孩子錯誤行為后的積極意圖,比如可能想獲得父母的關注,希望能獲取歸屬感;也有可能是出于叛逆,希望能獲得父母的尊重。總而言之,挖掘正面意圖,促進積極行動。
Ⅲ
了解了3F各因素的意義,我們如何使用呢?一般分為兩輪,第一輪說對方的事實/情緒/意圖。比如昨天的事情,我是這樣說的:“昨天,您沒有參加了沙龍,按照報名通知,沒有退還您的報名費,引發了您和主辦方的一些爭執。這就是事實。然后是情緒:看得出,這件事情讓您有些困擾,甚至是憤怒。然后是意圖:我知道,您也希望這件事情能夠順利解決,繼續和我們一起學習。”
第二輪說自己的事實/情緒/意圖:“在我的心目中,您一直非常熱愛學習、注重成長,這是事實。從昨天到現在,我也有些焦慮、甚至有些自責,這是情緒。因此,我也希望事情能夠順利解決,保持我們之間的良好關系。我想知道,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簡單的幾句話,居然幫助我順利的解決了矛盾:這位朋友放棄了報名費,而我贈送她一些課程,皆大歡喜吧。這位朋友給我的反饋是:我的淚水一下子流了下來,還是老師理解我。
Ⅳ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查閱出處,才發現源自于美國暢銷書《幸福婚姻法則》!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際沖突何其多也!希望大家在人際溝通中,特別是糾紛矛盾時,能夠熟練使用3F工具,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事業家庭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