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復習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初中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初中基本沒聽過英語課,英語考試也從未及格,但卻對這句話印象尤為深刻:我看見有人在作文里用there be 句型,這個句型很難,以后大家寫作文都不要寫這個句型了,反正你們寫也寫不對。
讀了這么多年書,仔細回想自己十余年的讀書生涯,發現生活中其實很多很美好的東西都以這樣的形式被扼殺在了搖籃里,想來真是覺得悲傷。可能有些人成績很差,因此受到許多老師,同學,甚至親戚的鄙夷,殊不知他們也曾付出,努力,掙扎,迷茫,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對這個世界抱有過美好的幻想,卻最終沒能等來拯救自己的那個人。
正如前一段時間看到的這句話 “很多人都無從得知自己的天賦,因為找不到相信自己的老師,因此他們深信自己很笨?!碑敃r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特別有感觸。大學以前,一路走來,可能都是以一個差生的身份出現在別人的眼中。沒有人指點,沒有人幫助,得到的全部是嫌棄和鄙夷。不過好在自己沒有放棄,最終等到了一些影響自己一生的人。
總是會聽到一些人說讀書沒有用,也總是有一些在學習上表現的不錯的人在周圍的同學和朋友面前以一種驕傲的不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榮譽,很難想像他們做出這種行為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我只知道讀書是自己的事,是一件很辛福的事,是一種別人為一些蠅頭小利,功名利祿爭得面紅耳赤時,自己內心的波瀾不驚和臉上的淡淡一笑。讀書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值得攀比和炫耀的事情,讀書能夠讓我們的心胸不再狹窄,讓我們的心靈不再貧瘠,讓我們眼中充滿光明。
對于讀書,目前的體會就是四個字:讀書在悟。能不能讀好書,在于你能不能在讀書過程中體會作者內心的同時結合實際地加入自己的理解,體會,分析和思考,而不僅僅滿足于匆忙的過一遍就感覺自己讀了一本書,在我看來,這僅僅只能算看了一本書罷了。因此,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常說讀書要能靜的下心來的原因了,沒有一顆平靜的心,是很難做到上述幾點的。
再看看如今自己周圍的人讀書的狀態,很難有一些真正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的人,我所了解的大部分人讀書無非就是一下幾種狀態:第一,從某個經歷中意識到自己某方面的欠缺,想迅速惡補這方面的知識,于是找人推薦一些這方面的書,書單開了一大堆,但真正讀起來卻找不到自己最初想要的東西,便慢慢失去了讀書的興趣。第二,為了考試而讀書,例如為了應付期末考試,考研而去強迫自己接受書本里的一些東西,極少能夠加入自己思想,這種方式接受的信息量大,但是同時也遺忘的特別快,特別是對于考后從不復習的人。這也是“考完就忘光”這句話為什么在高校會普遍流傳。
在讀書上,我們要做到有能夠主動獲取知識的渴望,但千萬不要帶有功利性和目的性。讀完一本書,你會發現什么都改變不了,但是如果你能夠堅持下去,真正進入到書中的世界,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一切都改變了。
現在正坐在考研教室,面對著考研倒計時42天的黑板,奢侈的發了一會呆,想了一些事,于是寫下了這篇文。過去的十五年里,在學習上的每一個重要的關頭都沒有人給自己幫助和指點,都是自己一路跌跌撞撞的走了過來,雖然不可避免的走了很多彎路,但是換來了許多血的教訓和經驗,也體會到了許多深刻的道理。現在終于輪到自己給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了,我一定要挺過這一段時間,努力去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