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6麥穎軍
圖片發自簡書App
《怪男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讀給孩子聽。這繪本里的小愛因斯坦一出生就是個肥胖又古怪的寶寶。他很晚才開口說話,還有一顆畸形、奇大無比的腦袋。年紀稍長后,他會打妹妹,找老師麻煩,也沒有朋友。身為學校里唯一的猶太人,他還要忍受同學們的嘲笑、怒罵和羞辱。不過,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小愛因斯坦總是非常投入和專注。他喜歡數學,也愛拉小提琴。他整天沉浸在數學和音樂的世界里,努力思考各種難題……
現在的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已不再代表胖寶寶、愛生氣的孩子或是怪男孩,而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書中的愛因斯坦除了數學,其他的學校作業都讓愛因斯坦覺得很無聊。“那些漫不經心和機械式的教學真令人難受。”他說,“我寧可接受各種處罰,也不要學習枯燥乏味的東西。”他對學校有些課程不感興趣,態度冷漠,讓一些老師對他存有偏見。有位老師這么告訴愛因斯坦,“你這輩子絕對不可能有成就”……就是這一席話,他醍醐灌頂,醒悟了起來,發憤圖強。。
這不禁讓我想到: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讓教育適合于每一個孩子。了解到這一點,做為父母的我們心情就會平靜許多,同時也會少生很多氣,我們應該時刻警惕著:身邊那個你最不喜歡的小男孩(淘氣包),可能就是下一個“中國的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