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家長拼命抓孩子學習,各種雞娃,可最終培養出來的卻是一個“學渣”孩子呢?
有趣的是,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似乎并沒有怎么操心過孩子的學習,可孩子依然能把各種事情安排得很妥當,學習成績也能名列前茅。
難道說孩子是不是學霸,真的是天賦使然?
當然不是!
事實上,能夠培養出學霸孩子的家庭,往往都具有四個相似的地方。
1.有大量藏書,父母都喜歡看書的家庭。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一組數據來看,我國成年人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是4.66本每年。而猶太人每人每年的閱讀量是64本書。
這么一對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一提到猶太人,人們第一印象是聰明,會做生意,可大家往往忽略了他們背后的付出。
“閱讀”這一件事看似一件小事,可常年累月積累下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家長若是喜歡閱讀,就能做到以身作則,孩子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變得喜歡看書,愛上學習。
家里有大量的藏書,那么孩子隨時都可以拿一本書去讀,從小培養出閱讀習慣,這是學霸所必備的素質之一。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家長都是“低頭族”,不管什么時候,始終是手機不離手,而對于閱讀,基本就是一拿起書就困,一看起書就暈;有這樣的家長,孩子別想優秀起來。
2.父母都是很自律的家庭。
自律的表現有哪些?
每天堅持運動,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從不沉迷于某件事情,能一言九鼎,答應過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
良好的家庭作風是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前提,父母十分自律,那么孩子也會懂得約束自己,不會放縱自己,在學習上也會持之以恒,勤奮向上。
我認識小區里一位寶媽,他們夫妻學歷都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并沒有多高明的方法,可是他們的孩子卻是年級前三的學霸。
這位寶媽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她說雖然他們夫妻沒什么文化,但是他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堅持到底。
比如跑步,夫妻倆約定好了每天都要帶著孩子跑步,不管多忙,這個習慣他們一直在堅持。父母的這種持之以恒的態度,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爸爸愛媽媽的家庭。
美國一位爸爸跑去向著名的腦神經專家梅迪娜請教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夠讓他的孩子考上哈佛大學。
結果梅迪娜教授的回答出乎意料!教授說,回家好好愛你的老婆就行了。
在一個家庭里,爸爸和媽媽從不吵架,爸爸愛媽媽,并且能夠讓孩子清晰地感知到;那么孩子從小就特別有安全感,生活在一個溫馨的家庭里,孩子的情緒會很穩定,家庭氛圍好了,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很高。
學習效率高了,成績自然就能穩步提升。如果孩子天天都在雞飛狗跳的環境下成長,情緒就會很煩躁,或者很低落,自然也就沒有心思學習了。
4.父母都是有目標,有追求的人
俗話說,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咸魚有什么區別?雖然養育孩子重在陪伴,但是陪伴在于質量而不在于時長。
做父母的,如果天天圍著孩子轉,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孩子,那么這樣的家庭恐怕只會養出一個目中無人的孩子。至于學霸,基本與你家孩子無關。
鄰居王姐可以說就是典型的代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她從未為自己著想過,只要孩子能上進,有出息,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事與愿違,孩子在王姐的事事操心之下,不僅沒能有什么出息,反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你自己都過得像個老媽子一樣,憑什么要求我做得更好。”
孩子的一句話戳痛了王姐的心,沒想到一心一意為了孩子好,最終換來的卻是這樣的評價。
是啊!王姐就是很多家長的縮影,這些家長平時生活的意義就是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可對于自己卻是無所謂。
這樣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父母只有做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而且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成為一個堅毅,敢于迎接挑戰,敢于追求目標的人。
父母的樣子,藏著孩子的未來!記住一句話,若父母活成一道光,孩子就會追光而來,并且自帶光芒。
以上的四種家庭,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看看你家是不是。
我認為每個家長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時總是要求孩子這個,要求孩子那個,卻很少認真地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先做好榜樣。
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會重新走上一輩人的老路,為什么有“子承父業”之說,父母自己有沒有做好,是決定孩子能不能變優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