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為人師,顧名思義,就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交給別人知識,更準確的是,強行向別人傳授知識,即使這個知識別人已經知道了,甚至是自己都不甚理解的內容,也要向別人傳教,我理解的目的就是炫耀。也許好為人師的人,打心里想的就是鞠躬盡瘁,誨人不倦,傳授知識是好事,但有個前提,就是不能強制別人接受自己的知識,甚至不能強制別人去看,去聽自己的知識。作為一個具有知識的,他希望幫助別人的時候,但是別人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希望接受這種知識,甚至非常反感這種傳播方式了。這兩種態度,就是一方非常愿意傳播,另一方非常不愿接受傳播,可能是處于同一種原因,也就是人性的弱點中的,任何人都渴望被認可,別贊賞,渴望在人群中被看到。這個弱點,會衍生出一種性格特點,即執拗。雖然是具有相同的性格特點,但是這兩種態度,我還是比較傾向于支持第二種的,畢竟他們是被動出現的,是根據第一種態度進行的選擇,而并不是一種主動侵擾對方的行為,雖然這種行為會讓好為人師的人很是煩惱,但畢竟它不是煩惱的源頭。
? ? ? 我再仔細體會一下好為人師的人,在為人師的檔口的真實感情。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毛病,主要的心理是這樣的,我說的都是對的,為什么他不聽呢?他越是不聽,我越是要讓他聽。當時我沉迷于這種強烈的情感之中,并沒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適,更沒有顧及接收者的心情,可以說,那個時候,我和他的關系是割裂的,并不能理解對方不愿意聽的原因,我甚至絕對他是執迷不悟,我作為一個衛道之士,一定要拯救他。現在偶爾也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并不那么執拗了,看的開了就放的下了,雖然仍有不甘,但生活已經教育了我,這個世界并不是以你為中心的,也不會隨時根據你的意志調整。
? ? ? 我從小就是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孩子嗎?并不是,我仍然記得,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逃學回家。進門的時候,沒想到我爸爸在家休息。到現在我也沒有弄明白,為什么他沒有去上班。好吧,正好被逮到了,我現在回想起來,他可能因為什么事情正在生氣,我記得是他在床上躺著,也可能是身體不舒服,反正心情肯定是不好的。直接一個嘴巴把我打回去了,我出門正好遇到一輛馬車,馬車后面的車廂上做了幾個人,我不記得是誰了,但是應該是認識我的吧,其中還有人問我為什么哭著走了,我當時的感覺是,這語氣是說關懷,不如說是一種看熱鬧的八卦心情。說了這么多,知識像駁斥一下我自己認為的我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的印象,也許從這一刻開始我才成了一個聽話的孩子,因為恐懼吧。我一直在說我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個和守規矩又什么關系嗎?當然了,要看聽誰的話,以及那個人的品行了。我聽我爸的話,因為恐懼,而我爸是一個正直的人,至少我認為他是,從街坊鄰居那里聽來的也只是他是個聰明的孩子。我感覺,在我小的時候,他的三觀還是很正的,為什么要強調小時候呢,因為等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發現了一點與我認知有偏差的情況。某次他接我放學回家,在清華西門往西大概一兩百米的地方,他開車走非機動車道,被警察攔住了。然后他擺出了一份讓我非常驚訝的笑臉,正巧當時有一位我的同學在馬路對面,雖然她沒有看到我,但是我還是有種想找個地縫鉆進去的感覺。最終交警依法對他進行處罰之后,放行了。自從我爸到那邊上班之后,就發生了一些變化,見過的事情多了,往往就不一定能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可以理解,適應新的環境,是要做出一些調整的,當時我覺得驚訝,是因為這些調整,已經與我的認知和原則有沖突了,但是我當時是不敢當面講出來的,還是因為恐懼,自己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我不否認他愛我,但是那種家長式的愛,也是我形成軟弱性格的原因之一(我想,這也許是全部原因,我想反抗,但是就是做不到,我知道30歲之后,不要再怪原生家庭,但是我的心智可能遠遠沒有到30歲,即使把現在的我放到我當時的高中環境,去掉我當時的記憶,我仍然不能確定,我就能把當時的生活過的比我現在記憶中的要好。說遠了,我說好為人師,因為我守規矩,我守規矩,是因為我聽話,恰巧,我聽話的那段時間里,我爸的三觀很正(我到現在也不能說他之后的三觀不正,這畢竟是我思維里的東西,我現在說正與不正,還是受到我思維的限制的)。整個學生階段,我都是一個遵守學校校規的人,老師的話,被奉為金科玉律,那時候我唯一可以違反爸媽意思的行為的唯一借口就是,這是老師說的。當然也算不上是借口,因為我說的都是事實,也確實是老師說過,我才會那么做,我從沒有想過,要用“老師說的”這件事情欺騙爸媽來獲得什么利益。
? ? ? 從小被父母管著,也就對我產生了影響,讓我也有著管教別人的潛意識嗎?有這個可能。也許還有個其他的原因,就是從小學習成績還不錯,大部分時間是拔得頭籌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持續到初中畢業,其實高中成績也是不錯的,只是沒有初中那么的顯眼了(自以為不顯眼,其實誰知道呢)。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初中的時候,我記得是初中二年級,有一次考試,是期中還是期末我已經忘記了,班里按照各科成績的第一名給獎品,好像是一塊雕牌超能皂。嗯……一共是十二門課,我拿了十一塊肥皂……有一門歷史課,我是第二名。我覺得我當時應該是飄的,畢竟沒見過什么世面,每次都是在這幾十人,一兩百人里競爭,當時還真是自以為很厲害。有這樣的背景,至少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不錯的人,還是很受同學喜歡的,大家也喜歡來找我討論問題,我當時也喜歡主動傳授經驗,就是表現自己的熱情。后來到了更大的環境里,我應該是沒有及時意識到環境的變化,依然是用自己以前的經驗來判斷,殊不知,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獨立個體地位,逐漸地完善了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當然了,我應該是除外了,還停留在自己的一元世界中,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別人都得圍著我轉,所以我有責任教別人知識,糾正別人不正確的行為。說到這,我有點明白了,為什么自己好為人師了,因為我仍然處在,或者我內心深處仍然希望我處在初中,小學的那個環境,因為那時候那個地方是我可以掌控的,有種可以為所欲為的感覺,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掌控感,因為從學習成績來看(當時我們那里的學生除了學習成績,貌似沒有什么其他的東西可以如此顯眼了),我是獨處巔峰的。莫非,我現在也在追求一種掌控感嗎?我現在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滿意的樣子,但是我又不通過行動去改善生活,讓它朝著我希望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就又退回到中學之前的潛意識嗎?這會讓我的內心處在一種舒適的環境里,避免受到傷害?所以我才有好為人師的表現?但是如果別人不希望接受我這種為人師的行為,那我就在內心中產生了一種矛盾,而我會下意識的認為,這種矛盾的原因并不在我身上,而是對方的問題,因為我是對的,他是錯的,這種想法(或者是內心的無意識想法)來自,也只能來自,我人生中唯一的可以掌控自己,影響他人的時刻,那就是我的初中時代。
? ? ? 所以,我的好為人師,是我對于過于可掌控的那個時刻的無意識懷念,將那個時候的感覺投射到現在,是一種對于現實生活的回避。其他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況,我會想著,如果當時怎么則么樣就好了,如果現在我有什么什么就好了,但是我的行動遲遲沒有跟上我的想法。是時候了,為了我將來的生活,我應該清空自己了,把自己這個自豪的感覺忘掉吧,留著自信,留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想著我的美好生活前進了。是時候放手了,既放手讓我逃避現實的那種甜膩會議,又要放手一搏,為了美好生活。
? ? ? 之前有個想法就是,“我一定要比你強”這種心態是不是一種自卑?這和我上文中說的好為人師的人,可能是同樣的一種心態。這是一種帶有強烈目的的關系。最近去沈陽出差,遇到了一件事,就是有同事非要對你的工作指指點點,到一定程度直接是“你起來,我上”。雖然有句話是“you can,you up,no can,no bb”,但是作為旁觀者,我已經覺得他這種行為招致被侵略(我這么說是為了便于理解,也許也可以說是對他人的一種侵犯)的人非常的反感,但是由于上下級關系,從語言上并沒有表現出反對,但是正常人都可以感受到,反抗的情緒已經很明顯了。結果管理者為了表示自己比他強,為了證明這事她也能干,就愣是親自上手了。其實呢,這里面的關系是這樣的,這種工作本來也不是具有什么核心競爭力的,只要是有耐心,有意愿做好,那一般不會出什么問題,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我的理解是,正常人誰都可以做,而且也都可以做好。但是呢,一個項目是由很多崗位組成的,每個崗位都有各自的功能,需要有機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一個管理者,最大的,更準確說,她應該做的其實是協調資源,讓被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完整項目,而不是自己羅胳膊挽袖子直接干起來,雖然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是你一個人,每個崗位的技能你都會,可是這個項目,你一個人能完成么?你可以有PlanB,在員工出現問題的時候頂上去,可是你不能再員工正常工作的時候,因為審美不同就上手替換,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的,審美當然也不是什么唯一絕對的事情,這種行為表現出來,我能理解的原因,就是,我一定要比你強的這種心理作祟,任何事情都要靠管理者拍板,甭管他專業不專業,這么做的下級沒有腦子,這么做的上級充滿自卑。這兩方必然,至少有一方是傻子,或者雙方都是認為自己聰明的傻子。(不要帶自己的情緒)說這些,都是為了自省,我有時候也會遇到這種事情,其實,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想要成為一個管理者,不應該這么說,應該是要成為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就不能有這種好為人師的情緒了,要平視,盡量做到善為人師,可以幫別人創造條件,包括協調資源等等,但是具體的選擇權還是要保留在對方手里的,這是,即使是好為人師的人,也沒有權利剝奪的,雖然他們有時候意識不到,那是因為經歷,經驗不同,思維方式就可能也不一樣,有時候,即使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也不一定能切身體會對方的感受。這讓我想起了,關于聆聽的藝術中說到的,聽的境界有三種,第一是聽到自己喜歡聽的,第二層是聽到對方想表達的,第三層是除了聽到語言,還感受到了語氣,情緒,態度,肢體動作所代表的意義。好為人師也是這樣,對方也許沒有從語言上直接表示反對,但是其他非語言(據說溝通內容的70%不是通過語言的)的表達已經反對的快上天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