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信也是不少朋友童年最喜愛的美食之一,小編以前也特別喜歡吃糖葫蘆,記得小時候放學看見路邊有叫賣的商販,總也忍不住叫大人買一串來嘗嘗,后來長大后倒沒怎么吃過了,不過記憶中的糖葫蘆還是很值得回味的。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里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里面它透著那酸……
一曲老歌《冰糖葫蘆》將糖葫蘆的特點述說的淋漓盡致,想起那紅紅的、圓溜溜的果子,一口咬去,冰糖層香脆甜膩,緊接著就是山果的溜酸味,實在令人回味。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在天津又稱糖墩兒,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通常是將山楂果或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變硬后食用的一種小吃,在宋朝年間便有了關于糖葫蘆古式的做法,據《燕京歲時記》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簽,貫以山里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時至今日,流傳成為一道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小吃。
關于冰糖葫蘆的起源,據說和南宋光宗皇帝名趙惇有關。據說在光宗皇帝“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生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為此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么效果。而光宗皇帝見愛妃日見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無奈只好張榜求醫。當時有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后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光宗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后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
現在最具代表性的冰糖葫蘆應屬老北京冰糖葫蘆,北京的冰糖葫蘆最盛行于民國時期。舊京時不同地區糖葫蘆粗細檔次和售賣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幾種類型,在食品店、公園的茶點部或影劇戲院里的,那糖葫蘆常擺在玻璃罩的白瓷盤里售賣,其制作精致,品種眾多,有山里紅、白海棠、荸薺、山藥、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餡的各種糖葫蘆。
圖片來自于網絡
最早制售糖葫蘆的,要數“不老泉”、“九龍齋”、“信遠齋”等出售蜜果的幾個老字號店鋪,其最早售賣的一顆顆單個兒紅果海棠的糖球兒,極受百姓們的青睞。
舊時還有一種糖葫蘆,是挑著擔子或挎著木提盒、竹籃走街串巷吆喝賣的:“唉,冰糖葫蘆喲,新蘸的。”出售的小販,挑子一頭木盤上支著竹片彎成的半圓形架子,上面有許多小孔插著糖葫蘆,另一頭是可當場制作用的火爐、鐵鍋、案板、刀鏟及糖、紅果、山藥等工具原料。因舊京黃土街道上無風三尺浪,為防風沙,那挎籃提盒的小販,常用白色潔布蓋著以防塵土。這類的糖葫蘆,品種不多,價錢適中,也很大眾歡迎。形成了老北京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冰糖葫蘆的做法通常是串果、熬糖、蘸糖、冷卻四個步驟,雖說看似簡單,但要做出好品質的糖葫蘆,也要有所講究。
首先串果要挑選新鮮飽滿、大小均勻的山楂,洗凈后去根去蒂,將山楂攔腰切開,用小刀挖去果核,加入豆沙、綠豆沙之類你喜歡的餡料。然后將兩瓣合上,用竹簽串起來。
然后是熬糖,糖與水要按照2:1的量倒入鍋中,用猛火熬20分鐘左右,期間可以攪拌,20分鐘之后水已經很少了,會沸騰的非常厲害,并且,糖已經冒出了細小密集的泡沫,就像淺金黃色啤酒。可用筷子蘸一下糖漿,如果能微微拉出絲來,那就表示已經好了。若時間過長,顏色就會變成棕色,能明顯地拉出絲就表示糖已經焦了,便失去了原本的甜味。并且在熬湯的時候盡量不要吹風,這樣才能使糖色透亮。
蘸糖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要將鍋子傾斜,可以讓山楂全部都蘸到糖。將串好的山楂貼著熬好的熱糖泛起的泡沫上輕輕轉動,裹上薄薄一層即可,如果糖裹得太厚,吃下去一口咬不著果,是比較失敗的,因此糖要蘸上薄薄而均勻的一層,才算成功。
最后是冷卻,將蘸好糖的山楂串放到光滑的木板上冷卻二三分鐘即可,而木板也有所講究,要先在清水里浸泡一定的時間,這樣木板的溫度較低,具有吸水性,可以幫助糖葫蘆冷卻定型,因此,行話里將其稱為“水板”。
做得好的冰糖葫蘆,出鍋后外面的裹糖會迅速冷卻,咬起來是咯嘣脆,完全不粘牙。而要達到這種效果,熬糖是最關鍵的,熬的時候一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容易發粘,吃時會沾牙;而火候太大,不僅顏色重且吃起來發苦。因此,不要小看糖葫蘆的工藝,制作起來還是相當有講究的。
冰糖葫蘆除了好吃外,營養價值也是相當豐富,它富含維生素C、果膠和綠原酸、咖啡酸、山楂酸、齊菊果酸、槲皮素、熊果酸、齊墩果酸、金絲桃甙、表兒茶精等多種有機酸和營養元素,具有消食積、散淤血、驅絳蟲、止痢疾的功效,特別是助消化,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尤長于消肉積。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另外山楂還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現在回頭品嘗冰糖葫蘆已沒有了童年時代的單純,似乎這小小的果子中夾雜著太多人情事故,糖葫蘆的味道也變成了人生的味道,有辛酸,亦有甜蜜,兩種味道交織在一起,大概也就是成長的滋味了吧。回頭望去,糖葫蘆仍是一如既往,變化的卻是人心,回想起當初的夢想與愿望,現在想起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三千美食專注純天然、原生態健康美食,關注微信公眾號cdsghqs 發現各種奇趣美食,一起來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