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來臨,你的新年計劃是不是已經在心頭醞釀,呼之欲出了?
可是,先不要怪我給你潑冷水,回想一下剛剛過去的2017年,你那時是不是也曾經雞血滿滿地列出了一長串年度計劃,當時的雄心壯志,現在可能還記憶猶新。
一年過去了,實現了幾條呢?
2007年,英國人理查德·懷斯曼曾經對制定新年計劃的人群做過專門的研究,發現僅有12%的人成功實現了新年目標。
每一年開端,幾乎所有人都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周全詳細的新年計劃,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后的結果,就如一個段子所描述的:
“我2018年的目標,就是搞定2017年那些原定于2016年完成的安排,不為別的,只為兌現我2015年時要完成的2014年計劃的諾言。”?
怎樣才能成為那12%兌現了諾言的人?
我們來看看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的經歷。這位全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豪,從2010年開始,每年的1月份都會在facebook上公布自己的新年計劃,比如:2010年挑戰學中文,2011年開始食素,2015年挑戰每個月讀2本書,2016年計劃全年跑步。
無一例外的,他不僅每一年的新年計劃全部做到,而且都完成地非常出色。
1、貪多求快是制定計劃的通病
人的精力有限,一天能做的事情不過三四件,每天能重復堅持下來的事情,可能只有一到兩件,時間線拉長一些,能堅持下來的事情,就更少了。所以,年度計劃中最忌諱的就是貪多求全,急于求成。
我從頭到尾、仔細翻看了一下扎克伯格的新年計劃。每一年,他列的計劃從數目上看,都只有一條,從不會面面俱到,涵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2010年,他計劃挑戰學習中文,因為中文是他華裔妻子普莉希拉的家族語言,可以幫助他更好的融入進她身后的大家庭。計劃制定后,他立刻執行起來,到了年底,他不僅可以用中文和普莉希拉的奶奶聊天了,后來到中國訪問清華大學時,也是全程用中文演講,并回答學生們的提問。
計劃少而精,目標專一,更容易實現。
我還記得前些年我自己每年的新年計劃,總是林林總總十幾條,涉及工作、學習、生活、社交等各個方面,有時候多到一頁A4紙都寫不完。
計劃多縱然是積極的表現,但盲目追求多,其實是一種貪婪,造成的一個最大后果是抓不到重點,毫無執行力可言,每件事情的雄心壯志只能持續三分鐘,最后不了了之。
如今,胖可謂是現代人的集體心病,無論他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胖子,都可能都會在年初定下減肥的計劃,發誓一定要減掉20斤。但真相卻是,大多數人往往是能維持住原來的體重就已經值得慶幸了。
為什么減肥和健身的目標,是人們的剛需,卻難以實現?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貪多求快,將目標定得太高。
比如,有些人已經是“游泳圈”的腰身,卻想要短時間內擁有迷人的馬甲線;有些人明明已經養成了天天回家癱坐在沙發上刷手機的習慣,卻想當然地給自己定下來每天走路一萬步的目標。
合理的計劃應該具有小步快跑、持續改進的能力。再好的改變,也需要遵從漸進式的自然規律,一口吃不出個胖子,也不能奢求一下子就能瘦成一道閃電。
制定計劃時,不貪多求快,拎清重點,才是我們最應該掌握的能力。
2、只想開頭結尾,沒有過程的計劃,是空想
很多人的年度計劃沒有完成,仔細復盤回想一下,另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滿懷熱情地想到了計劃的開頭,也暢想了實現后的結果,卻并沒有具體過程。
沒有過程的計劃,很難執行,最終只能淪為空想,那么新年愿望就真的只能是愿望了。
我的朋友Jessica,她在制定計劃時,往往會非常清晰地規劃出了具體的過程,以及執行方法。
比如,她2018年的計劃是暫停一年工作,攜全家人到日本游玩一年。這個聽上去讓人覺得有點異想天開的想法,其實是她深思熟慮的結果,她已經為此制定了一套可執行的方案。
幾個月前,她就開始學日語,和老板討論她停職期間的工作安排,同時找房產中介商量如何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出租自己的房屋,甚至開始聯系日本當地的學校,為自己的三個學齡孩子尋找求學資源。
Jessica的這個計劃只看開頭,會覺得太瘋狂,似乎難以實現,但她很務實,將這個計劃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都考慮地很周全,具有很強的執行性。
在制定新年計劃時,我們要思考以下問題:這個計劃的完成過程是怎樣的?我要怎么行動,克服難點?
有了這樣的準備,才能避免讓計劃只躺在紙上,蒙塵后最終被扔進垃圾箱的命運。
3、分解大計劃為小目標
前加州州長,好萊塢著名電影明星施瓦辛格制定計劃的傳奇故事,堪稱史上經典。
施瓦辛格是歐洲移民的后代,生于奧地利,隨家人移民到美國的時候,已經21歲。當他還是個少年時,心中就已經燃起偉大的美國夢—成為美國總統。
想要成為美國總統的目標,對于他的家庭出身和學歷來說,實在是遙不可及,但他并沒有望而卻步,反而是摸索出了一個相當具有執行力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大目標分解成可以實現的小目標:
想成為美國總統→首先要成為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后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最好能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沒有高顏值想做電影明星,那就健身擁有一身好肌肉。
他十五六歲時就開始了健美訓練,移民到美國后,更是按部就班執行起自己的計劃。后來的事實證明,確實如他所愿,步步為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雖然最終因為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的客觀條件限制,施瓦辛格未能實現當總統的心愿,但總體來說,他之前的每一項目標都完成地很漂亮。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計劃目標過大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分解,分割成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能操作的小計劃,最終于運籌帷幄之中,達成目標。
4、遠離那些看起來很美的新年計劃
跟風從眾是制定計劃的另一個大坑。
我們常常會出現這種狀態。看到別人的朋友圈里曬自己做的美食,你也給自己立下了一個新年計劃,備齊全部廚具,立志開始學烘焙做美食,但一段時間之后,熱情減退,很多餐具還沒來得及打開,就被棄之不用,堆到了櫥柜的角落里。
而別人能堅持,是因為他真的享受做飯,越練習越熟練。對你而言,學做飯只是一時的沖動,沒有發自內心持續下去的動力。
同樣看起來很美的新年愿望,還有學畫畫,學樂器之類。這些聽起來很美好的興趣愛好,其實背后需要付出反復枯燥的練習,如果不是真愛,很難長期堅持。
還記得我剛工作那幾年,受一個同事影響,就曾經跟風學過油畫。同事已經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好幾年的油畫,我心生羨慕,便決定和她一樣,也給自己培養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興趣愛好。
還沒開始上課,我就已經買好了成套的顏料和畫具,報了一個培訓班,結果上課后才發現,學油畫要從最基礎的素描開始練起,過程枯燥不說,還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各種基本功訓練,頓時熱情驟減,最后在愧疚中放棄了這個夢想。
其實,當時為了盲目跟風,我根本沒考慮到,同事學畫畫是因為她自幼就學過美術,高考時本來能考美術專業,因為家人阻止才暫時擱淺。她對繪畫,根本不需要刻意培養,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很多興趣愛好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大量的反復練習,這種重復性,如果沒有強大的動力支持,很難每天踐行。
因此,在列出計劃之前,要有理性判斷自己能不能執行的能力。除了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更要想清楚自己不適合做什么,給自己設置一個合理的邊界,有所得,有所不得,才是真正的智慧。
5、利用SMART原則制定新年計劃
避免了以上幾個可能的陷阱,就可以著手制定你的新年計劃了。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提出著名的SMART管理原則,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chievable(可實現的)、Relevant(相關的)、Timeboxed(時間可控的)。
這一原則應用在新年計劃的制定標準中,可以概括為以下要素:
1、適合每天或每周執行的;
2、可實現的;
3、有時間限制的;以及
4、短期就能夠給你帶來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比如,如果你計劃今年要考下會計證,不妨將這個計劃分解成清晰明確的小目標:什么時候需要報名,要學習哪些教材,你每周可以留出多少時間復習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可執行的計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想要學鋼琴,在報班買琴之前,要先給自己的理想設個限,不要指望幾個月內就能完整演奏出優美的莫扎特、巴赫。反而應該從小目標入手,比如能彈出你最喜歡的某個歌手的歌曲,為你的女朋友彈上一段她最愛的小曲子,這樣分階段實現目標帶來的成就感,可以轉化為對自己努力的犒賞,帶給你實現終極目標的強大動力。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減肥上,不要輕易就設定兩個月內一定要減掉十幾斤的目標,而是先從容易實現的,諸如減少吃零食、飯后多散步這些微小的步驟開始,循序漸進培養好習慣,根據效果隨時調整狀態,這種看似起點低的笨方法,卻往往能夠達到最持久的好效果。
卡耐基說過,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無論是工作、學習、健康,還是感情、社交,我們常常需要一個合理的計劃,為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
2018年,就從年度計劃開始,變成更好的自己。
歡迎訂閱Angela文集:
如何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長篇連載)
Angela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