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些事情在改變,但有些事情年復(fù)一年的不曾有變過。春運——在各地車站碼頭的年味就是回家的味道。無論人潮多擁擠、路途多艱辛,為了回到溫暖的目的地——家,對于在外漂泊的游子來說,路上辛苦點又算什么。
春運,是中國人不用相約的集體行動,也是一個時代的痛。外出這么多年,每次過年回家,搶著買票,趕著擠火車,人們像貨物一樣被堆積在一起拉往偉大祖國的各個省份……
火車上茫然四顧的眼神里,有歸家的渴望,有痛苦的無奈,更多的是呆板、漠然和迷茫……聚集在火車車廂里的游子們,站著、坐著或拼命尋求一個空間容身。為了生計被迫流落他鄉(xiāng),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舍得買張車票回家看看親人,可是就連這么點愿望很多時候都難以得到滿足。被逼迫著彎下腰來坐在骯臟的地板上,被迫相互推擠著吼叫著爭搶著空位,甚至找到廁所,在里面藏起來。這些看起來絲毫也不文明的行為背后,只是深深的苦難,只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無奈的人生。
一年春運又開始了,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的客流量急劇攀升?;疖囌?,這是大部分進城務(wù)工群體集中的地方,搶張火車票回家過年是頭等大事。沒有硬座票,哪怕是能買到一張站票都能欣喜若狂。
今年回家的火車票搶到了嗎?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只有經(jīng)歷過搶票的人才能感受到這句話的份量。十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能記得第一年外出打工回家時的心情。2004年年底,我在溫州打工準(zhǔn)備回家過年。一提到“回家過年”這個話題,我上班再也沒有心情了。長這么大,每一年都是要回家過年的。特別是看到今天這個老鄉(xiāng)要回家,明天又是那個準(zhǔn)備回家了。這種近鄉(xiāng)情更切的心情難以言喻。
從溫州回家只有客車。我們可以想像那汽車票的緊張程度。按正常程序是沒有辦法買得到票的,只能找黃牛。以前很討厭黃牛的,這個時候覺得黃牛好親切呀。幸好有老鄉(xiāng)認(rèn)識的黃牛。接連找了四五個都沒能尋到一張回家的車票。心都已經(jīng)提到嗓子眼了,不能回家怎么辦呀?我只能干著急。為了能快點買到票,為了能早點回家,去找黃牛全是靠跑的,看到黃牛后氣喘吁吁半天都說不上話來。眼巴巴的望著黃牛與客車司機聯(lián)系還有沒有空位?聽到?jīng)]有票時,人急得直跺腳。沒辦法,只能繼續(xù)找下一家了。
一連找了四五個小時,好不容易找到一趟有空位可以回家的車,先坐黃牛的面包車跑幾十公里,周周轉(zhuǎn)轉(zhuǎn)好幾次,從早上開始折騰車票,找黃牛,終于到下午五點坐上了回家的客車。當(dāng)看到了客車的那一剎那,終于可以安心了,不由得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可以回家過年啰!
以前的客車在中途都會到指定的地點下車吃飯。這個高價飯全車人都必須吃。有一年在外面情況不太好,買完車票和回家需要用的錢后就沒有余錢了。為了躲避被人盤問只得鼓起勇氣面對。一開始是借故上廁所進行躲避,后來是直接面對,故作很有底氣的說剛已經(jīng)吃過了。沒錢的時候面對15元1桶的方面便那也是一種奢侈呀。
可能會有人說,錢都沒有你還回家干嘛呀?是啊,錢都沒有還回什么家呀。農(nóng)村出生長大的我并不會這樣看。農(nóng)村人對過年回家是比較看重的。
春節(jié),是闔家歡樂團聚的日子。如果你沒回家過來,就會成為鄰居們閑下來的談資。你看東頭那家的小伙子誰誰混得不咋的,過年都沒回家。這小伙子不孝道啊……反正什么話都有。鄉(xiāng)下農(nóng)村三五鄰居經(jīng)常湊一塊東家長西家短的。農(nóng)村的人沒多少錢但很好面,我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長大的,骨子里也浸透著這股勁。特別春晚播出《常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后,更為我們每一年回家堅定了信心和多一個回家的理由。每一年都必須回家: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我經(jīng)歷過接連幾天半夜兩三點就來窗口排隊買火車票的事情。那是2008年寒冷的夜,微風(fēng)陣陣還夾雜著絲絲細(xì)雨。我披著厚厚的軍大衣哆嗦著,心也緊張著,什么時候開窗賣票呀,我能買到一張回家的票嗎?很不幸,剛輪到我時,售票員高聲的說,后面的不用排隊了,2月5日的票已售罄。心情跌落到谷底。哎,那是一聲無奈的嘆息。只得第二天晚上提早過來排隊買2月6日回萬州的票。因第二天提早了兩小時過來排隊,排有前面購買到了回家的票。當(dāng)時窗口購票還有個規(guī)定,一個人只能購買兩張火車票,目的是為了打擊黃牛。
在我老家,除夕就是在家團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或者是包上一頓餃子,殺幾個土雞,燉上一鍋豬腳、排骨湯……而這一年的除夕我卻在是車上度過。思親的淚濕了衣襟!這也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在外沒回家過年。元月19日我從溫州飛成都,下午四點多到的成都。元月25日雪災(zāi),大雪封路,火車停運,沒法回家。那個年也許很多人都難以忘懷。當(dāng)聽到火車軌道被大雪覆蓋不能發(fā)車的信息時,堂堂七尺男兒都落下了滾燙的淚水……
2011年1月19日春運的第一天,剛開通可以撥打電話預(yù)定和購買火車票(為嚴(yán)打黃牛)。我電話訂票成功,早上8點不到就趕到火車北站窗口取票。很方便,取票排隊的人和買票的人明顯減少了好多。十多分鐘后就成功取到票了。呵呵,雙手拽緊火車票,仿佛家就在眼前!
后來可以通過12306網(wǎng)上訂票,剛開通網(wǎng)上訂票那會,一到放票的時候,不停的點擊鼠標(biāo),刷新頁面,搶購火車票,那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搶票大戰(zhàn)呀。再后來就是在手機上用APP購買票。去哪兒、攜程APP等。
這一段春運搶票的日子到2013年終結(jié)了。那年5月15日喜提小車一枚。過年直接開車回家。當(dāng)年臘月20日就開車往家趕。提前回家一是怕路上容易堵車,二是急切想回家的心情抑制不住?;丶业穆肥锹L的,可在游子的心中卻近似咫尺,再遠(yuǎn)的路回家的路不遠(yuǎn)。寒風(fēng)吹不散游子歸家的信念,溫度計中不斷下降的指針壓不住游子歸家的熱情。積壓了一年的動力,就是春節(jié)回老家的計劃。
每年回家過年,最忙最累的可就是爸媽了。里里外外的忙,忙著把積攢了一年好吃的統(tǒng)統(tǒng)都做給我們吃。爸媽知道我喜歡吃辣椒煎雞蛋,會特意的給我煎上一大盤讓我吃個夠。回家的幾天,會變著各種方法和口味做飯給我們吃。當(dāng)看到我們臉上的微笑和滿足時,爸媽總算是舒心了。
回家后我們一家人經(jīng)常是圍著火爐坐在一起,火爐上會掛著銅壺(燒開水用的一種銅制的壺。當(dāng)然上面掛鉤還可以掛鍋煮飯或燉湯)。燒著柴火,烤著柴火(我們農(nóng)村冬天全靠燒柴火取暖)。這是我們從小的習(xí)慣(家里一直是燒柴火的)。一年不見,總有說不完的話,從早到晚。晚上有時候都會聊到深夜一兩點。天南地北的侃。聊到開心處,一家人會放聲大笑。這個時候像極了小時候爸媽在火爐旁一邊做飯一邊教育我們要如何認(rèn)真讀書,如何好好做人等道理。不過那個時候往往比較嚴(yán)肅,或者我們兄弟倆有時候還是怒目回應(yīng)(就像現(xiàn)在我跟兒子說正確的事情時他不能理解一樣)。以前是爸媽在火爐旁邊教育我們。現(xiàn)在是我們不斷的分享在外工作上的喜悅。只要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任何話題,拉著家常,粗茶淡飯也是幸福的。那是一種很滿足的幸福!
笑容的背后,是爸媽的蒼老和已經(jīng)爬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一縷縷的銀發(fā)…忙碌幾天,開心幾天,接著又回歸冷落。我們似客人一樣高興的回家,又高興的走,把一籮筐又一籮筐的臘肉、花生和土特產(chǎn)搬上車。不是車尾箱太小,爸媽都恨不得再多帶一些家里自己種的蔬菜瓜果。我們匆匆的趕路,看著爸媽揮著手,時而背過身子,我知道,那是在拭擦著不舍的淚水而生怕我們看見!我們又何曾不知道呀,眼前的路也變得朦朧起來,熱淚一點一點滴落在衣服上,吧嗒吧嗒……爸媽還會追趕著已經(jīng)發(fā)動的車子跑上一段,并在車后揮著手還一邊喊著:路上慢點哦,注意安全,到了記得打電話回來報平安……轉(zhuǎn)彎后,我再也禁不住淚水,任其肆意瘋狂的飚落……
又是一年春運,又有多少游子在趕往回家的路上,又有多少游子在異鄉(xiāng)不能回家過年,不能回家團聚的心情,思念、寂寞把心情調(diào)成一種無法表達(dá)的顏澀,只有游子自己才能體會。
回家!回家!回家!春運!春運!春運!……
春運的路上,有千里歸家的艱辛,有親人攜手同行的溫暖。一個個沉重的行囊,裝載了一年的收獲,填滿了游子歸家的渴望。站臺上那聲久違的鄉(xiāng)音和火車駛來的一聲汽笛,是一曲綿長的思鄉(xiāng)謠。
不能歸家的游子,攢著一年的思念和不能回家團聚的歉意,煲上長長的一個電話粥。在電話中會高興、開心的匯報著一切,我在外一切安好,爸媽勿念。當(dāng)掛斷電話的一剎那,那淚水再一次不爭氣的奪目而出。
再美的風(fēng)景,也不及回家的那段路!我又一年不能欣賞這段最美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