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練瑜伽,經常是練完,寫了一大堆的身體感受,或者冥想感受。練習時,身體會有與以前不一樣的想法,我記得那時候,會用心記錄那些變化,頭腦會想著如何描述變化與感覺。
練習不照相,只能用舊照
上周末,去圖書館看書,《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讓我很有感觸。書中認為,當我們在回憶過去,就會有很多的遺憾和懊悔,注意力在未來,則會產生焦慮與擔憂。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沒有未來與過去,真實地面對當下,才會真正有力量活出來自我的精彩!
由此,我想到了瑜伽的練習,瑜伽經里說的三摩地的狀態,就是當下,沒有未來,沒有過去,只有當下的覺察練習。
阿斯湯瑜伽,特別注重計數的口令。開始我不明白,那是為什么,上次請教了黃翰彬老師,老師說計數是一根繩,讓我們在練習的時候,能隨時拉回注意力。當時,我還沒有恢復練習,體驗不深。
今天,恢復練習有半個月的我,今天練習阿斯湯時,我發現自己在口令課上,對計數口令的專注欠缺,我發現我根本就沒有聽到計數。我頭腦里更多的是,吸氣如何進入身體,呼氣時,氣如何再回到盆底,完成一個循環。我常常是在判斷,到底如何是對的還是錯的呢!
那就練習專注計數。我開始聽到坤老師給的口令,伊卡姆,吸氣,得喂,呼氣……只是跟從口令,沒有對體式的評判,沒有做得對還是錯,一整個體式做完,我聽到老師說:換另一邊。我停在那里了,不知道要換哪一邊,不記得剛才做得哪一邊,不記得剛才做的什么體式,那一刻,腦子里是空白!左顧右盼了一下,馬上就跟上同學們的節奏了。
我記得黃老師把計數比作老和尚手里的念珠,我今天是體驗了一把。計數把頭腦里的評判,對錯,以及對身體的控制全部放下,把頭腦拉回到當下,練習!
這種感覺很美妙!
看來以后的阿斯湯練習,要更加注重梵文口令的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