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節教學內容,一直以來的教學中,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都是一個教學難點,學生很難學好。
我認為其中的不易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其一,例題僅僅是分配律的一點知識,在課下的練習題中還存在不少乘法分配律類型的題(不過,這好像也是新課改后教材的表現)。如果讓學生僅僅學會例題,可以說,你也只是學到了乘法分配律的皮毛;其二,乘法分配律只是一種簡單的計算方法的應用,所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試題,用一般的方法完全都可以計算出來,也就是說,如果不用乘法分配律,學生完全可以計算出結果來,只不過不能符合簡便計算的要求罷了,問題是學生已學過一般的方法,學生在計算時想的最多的還是一般的計算方法;其三,本節課的教學靈活性比較大,并沒有死板板的模式可以來死記硬背,就是學生記住了定律,在運用時,運用錯了,也是很大的麻煩,從題目的分析到應用定律都需要學生的認真分析及靈活運用。
針對以上自己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從以下兩個方面時行教學:
第一,以書本為依托,學好基礎知識。
有一句話叫做“萬變不離其宗”。雖然課下還有多種類型題,但它們都與書上的例題有著親密的聯系,所以教學還是要以書本為依托。在教學中,我引導生通過觀察兩個不同的算式,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用字母表示數:a×b+a×c=a×(b+c),在引導學生經過練習之后,我還強調學生,要做到:a×(b+c)= a×b+a×c。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能走出去,還要走回來。再次經過練習,在學生掌握差不多時,簡單變換一下樣式:(a+b)×c=a×c+b×c,走回來:a×c+b×c=(a+b)×c。如此以來,學生算是對乘法分配律有了個初步的認識,知道是怎么回事,具體的運用還差很遠,因為還有很多的類型學生并不知道。于是我就在第二節課進行了第二個方面的教學。
第二,以練習為載體,系統鞏固知識。
針對乘法分配律還有多種類型,例題中也沒講到的情況,我上網查資料,加上并時的一些認識,把乘法分配律分為五類,并對每類進行簡單的分析提示,附以相應的練習題印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練習。
類型一:(a+b)×c a×(b-c)
例:A (40+8)×25 B 15×(40-8)
類型二:a×b+a×c a×b-a×c
例:A 36×34+36×66 B 325×113-325×13
類型三:100+1或80+1
例:A 78×102 B 125×81
類型四:100-1或40-1
例:A 45×98 B 25×39
類型五:+1或-1
例:A 83+83×99 B 91×31-91
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bd68b401016c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