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全文字數3086,閱讀時間大約6分鐘。
1.
學習兩年多,向自己交一份答卷。
這份答卷整合了人際溝通分析學的自我狀態曼陀羅圖、初學瑜伽偶得瑜伽五大元素、心理咨詢師成長班中溝通力的某幾項技術。
我畫了一個融合上述三部分的個性化的3.0版本曼陀羅圖。
(手繪的一張圖
)
圖中加入轉動的方向與交互的箭頭。這個圖是四片葉扇的風車,正面看它,轉動是順時針;背面看它,轉動是逆時針。類似從南極和北極看地球自轉剖視圖,是相反的方向。
該圖最主要框架,來自人際溝通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又稱交互分析學)。第一次看到這幅圖,是2017年TA年會轉播視頻。
(在TA年會視頻中看到的圖)
我看到托馬斯老師分享曼陀羅圖。圖中有一個長方形,還有五種自我狀態。分別是: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AC),照顧型父母自我狀態(NP),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CP),自由兒童型自我狀態(FC)以及成人型自我狀態(A)。自我狀態可以自由流動,自我狀態沒有好壞之分。
關于上述五種可觀察到的人格表現的自我狀態的定義,詳見TA相關書籍,
如:《今日TA》
托馬斯老師介紹自我狀態曼陀羅圖,來源于久遠古老的曼陀羅圖,圖當中有圓形、方形這兩個元素。方形套圓形、圓形套方形,不斷套疊,形成循環,形成流動,形成陀螺式上升或下沉的趨勢。
當時,托馬斯老師畫的曼陀羅圖引發我的興趣,并印刻在我腦海里。
今年8月份,陳雅英老師來上TA202-2的課,自我狀態曼陀羅圖再次被提及。
我對曼陀羅圖的興趣,再次被喚起。
最近我在學習瑜伽,作為初學者,對瑜伽一切未知,滿是新鮮感,既陌生又新奇。
練習之余,我看了Janet Law“習練在當下”的視頻,她介紹了流暢瑜伽的五大元素:土、水、火、風以及空間。(區分:瑜伽五元素和易經五行,二者不是一回事)
Janet Law強調流暢瑜伽五大元素沒有好壞之分。
當五大元素處在不同環境,與不同關系交互,可能形成評判的“好”與“壞”。
常態下,瑜伽五大元素的存在沒有好與壞,這個要明確。
聽到Janet Law說瑜伽五大元素時,我一下聯想到托馬斯老師畫的自我狀態曼陀羅圖。
五(5),是多么神奇的一個數字。
我把瑜伽五元素結合自己的內感覺來理解,將它與自我狀態曼陀羅圖糅合。
當我看到瑜伽五元素與五種自我狀態放在一起時,我想起TA課上不斷被提及的一句話,自我狀態沒有好壞之分,自我狀態反映人們的當下,包含行為、肢體動作、表情,以及需要詢問并向當事人確認的想法和內在感受。
自我狀態,是被呈現出來,一種可觀察到的意識外化的結果。
也就是說,人際溝通分析學基于一個事實是什么?只探討可觀察到的部分。
一個人的人格,通過五種自我狀態傳達出來,它像信號一樣提示人們所處的情境和個人內心復雜的心理活動。
2.
(手繪圖再次出現
)
來說一說流暢瑜伽五元素與自我狀態,有什么樣相似的地方。
土元素與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
土在地面,土深、厚、沉、穩。土落地,給人靠譜的感覺,土順應世界的存在。土如如不動,一直都在。土穩定的存在,承載了空間交互和流動的沉淀物。
土像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人來到世界上,需要努力適應這個世界。適應世界沒有好與壞。人們的行為和探索,有適應的部分,如果不適應的話,人們無法存活于世。這是通過土元素和適應性兒童的結合的一個感悟。
水元素與照顧型父母自我狀態。
水可以自然地在土壤中沖刷出各種各樣造型。上善若水,像水一樣去引導,是對水的最高贊譽。水有引導性,也可能有破壞性,照顧型父母自我狀態,能給孩子柔和的愛。人一出生,父母就給予照顧關愛。這種關愛表現的最高級,就像是模擬和還原母體的羊水環繞的感覺一樣。
我在這里面用了一些形容詞,但是我更想強調的是水元素本身和其他元素一樣,至始至終都是中立的。
我在嘗試描述一種事物或一種現象時,會用到很多形容詞,形容詞是為了加深人理解,不代表事物本身一定有某種屬性。人際溝通分析學,倡導、鼓勵保持中立的態度。
火元素與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
火促成事物之間的轉化,高中化學的置換反應需要火這個元素,火代表熱量、溫度,也可以是溫暖,或火爆。
TA課中,老師提到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代表相對強勢的部分。強勢也可以是一個中性詞,根據具體的情境。如遇到危險情境時,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出來,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當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的頻次過多,甚至超出了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可能對孩子的內心制造了一種混亂。孩子的意識層面可能是“無論我做什么、怎么做都不對”的錯覺認知。
風元素與自由型自我狀態。
把風元素與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結合在一起,很有意思。為什么呢?
風是來去自由的,可以飄來蕩去。風的尺度,是徐徐的和風,或凌冽寒風。臺風非常猛烈,人類很難招架住,只能盡量避災或降低損失。
風很自由,同時也有風險。回歸那句話,風是中性的。所有的形容詞都是人們為了便捷理解貼的“標簽”、“定性”。
空間元素與成人型自我狀態。
瑜伽中的空間元素是相對的,它的相對性在于它需要依托以上土、水、火、風四種元素才能感知到空間的存在,就如TA中的成人自我狀態一樣,以四種自我狀態為參照才能感知到成人自我狀態。成人狀態的“無為”特別像瑜伽中的空間元素,只是存在。
人們想去完成一個事件,需要在一個空間內。空間承載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世界,的種種互動。
空間元素存在的最大意義是人與世界(人)聯結,同時增強了人的現實感。
成人自我狀態是一種高度空間感的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允許冷淡,允許溫暖。成人自我狀態不排斥任何一種狀態的出現,也不會否定任何一件事物的存在,就是這么直白的存在。成人自我的“允許”和空間的“允許”是如此的共通。
我把空間元素放在曼陀羅圖的中間,土元素、水元素、火元素、風元素處在四個角。它們之間流動、交互、轉換,可能出現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遞進,可能會誕生全新的物。是創新、創意,也可能是沉悶結局。
這一張結合了TA自我狀態、瑜伽五元素的圖,是一個強大的外化和隱喻。隱喻,是中性的,它不好也不壞。這張圖讓我清晰地看到了我腦內的知識結構、認知體系。
從覺察到洞察,再到自我溝通、與外部世界溝通,真是一個了不起的過程。
粗淺地練習瑜伽,我帶著新鮮和好奇,已能感知到“身體知道答案”是多么神奇的一句話。
瑜伽對身體的關照,喚醒了我對身體的意識。
從前我并沒有認真地感知我的身體啊,而現在身體慢慢被我意識到、看到,與身體對話,與身體溝通,是特別有意思的。
有十年以上練習經驗的瑜伽老師說:“不要視我為你的老師。你視自己為老師,視你的身體為老師。”
3.
人際溝通分析學和瑜伽練習中有一個共通點,都有大量的允許。
人際溝通分析學的老師說:人生來都是好的,允許各種自我狀態,允許處在當下。
當我做下犬式動作時,腿暫時無法繃直落地,老師說:沒關系,允許自己稍微彎曲,再慢慢打開。
遇見人際溝通分析學,遇見同頻的瑜伽團體,我收到了一份又一份的生命禮物,它們串聯,共通。我有幸從共性中提煉屬于自己的部分。
結合經歷,結合所學,將知識結合實踐,變成我的認知架構,成為我理解世界的一種全新升級版的思維方式。
把所學融會貫通,結合了咨詢師成長班中關于溝通力的幾種溝通技術,如沉默技術、提問技術、假設技術、隱喻技術,還有核心三問:對方要什么?我有什么?我們正在做什么?
文中,我沒有將溝通力中的幾種技術進行延伸,因為對于這個部分的串聯,我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地方,只是感覺可以把它們進行一個串聯,這種聯系很有意思。
沉默技術猶如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AC),它是順應的;提問技術像照顧型父母自我狀態(NP),是要打破寂靜,給予支持的;假設技術如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CP),非常的微妙,它的尺度可以非常大,可能會急速轉化一些問題,向好或向壞,不可測;隱喻技術像是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FC),非常靈動的溝通力,似乎是蘇珊佩羅筆下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是愛聽,并跟隨故事指引,故事的風飄遍全世界,沒有孩子不愛隱喻故事;核心三問是成人自我狀態(A)的一種體現,是針對當下的發問,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核心三問指引咨詢的方向,并明確咨詢目標,這個雜糅了自我狀態、瑜伽五元素、咨詢溝通五技術的圖,存在各種各樣可能性,同時也極富趣味性。
生命的最大意義,是探索帶來的體驗吧。
這一張3.0版本的曼陀羅圖,是生命的探索圖。
(手繪圖最后一次出現
)
這一張曼陀羅圖中有方形有圓形。有箭頭代表流動,從正面看它是順時針轉動方向,從背面看它是逆時針轉動方向,它代表什么?代表可以正向也可以負向,可以螺旋上升,也可以螺旋下降。在一個空間內運轉,可以變得所謂的“更好”,也可以變得所謂的“更糟”。
感恩自己,感恩遇見,感恩你。
人間值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