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兩個紀錄片,分別是《未發現的中國》和《地球脈動2》,這兩部影都讓我非常驚喜和震撼,看完之后我對于野生動物的喜愛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便忍不住想寫下這篇文章。
01
我一度以為我只是喜歡花草植物而不太喜歡野生動物,因為我害怕蟲子,所以我對昆蟲類的生物的絲毫不感興趣。魚和螃蟹還是喜歡的,但在老家,現在也是越來越少了。
見得最多的,可能就只有鳥類和蛇了,不過因為鳥的品種很多,我又不太能分辨,所以也談不上特別喜歡,蛇就別提了,不被嚇暈已經很好了!
直到2015年,我去了一趟斯里蘭卡,在那里,看到了很多的野生動物,有隨處可見的松鼠,也有從未見過的水巨蜥,還有多種靈長類動物,各色各樣的鳥類,以及大型的哺乳動物- 水鹿等等,同時我也看到了當地人與動物之間彼此和諧共存的美好畫面,這激發了我對野生動物從未有過的興趣。
今年年初,我和先生又去了東南亞的一個海島夫度蜜月,在那里我嘗試了浮潛,看到了另一個我從未見過的海洋世界,各色各樣奇妙的海洋生物讓我目不暇接,驚喜連連,那種由心而發的對于自然生命的歡欣和喜悅,我至今都難以忘懷!
后來,我終于知道我以前為什么認為自己不喜歡野生動物了,那是因為在國內,我們幾乎很少能見到野生動物,動物園我不愛去,總覺得關在籠子里的動物沒有一點靈氣。
所以,我根本沒有看到過野生狀態下的動物,沒有體驗過見到它們那種驚喜和歡欣,又哪里談得上喜歡呢!
02
我小時候在老家喜歡去小河里撈魚蝦、摸田螺,釣螃蟹,這也是很多農村孩子童年最大的樂趣。
那時候常聽村里人說起野雞,野豬,竹鼠,黃鼠狼,野兔,和麂子這些動物,可是我從未見過,當然,他們說起的時候,都會跟捕獵和吃聯系在一起,村里有幾位出了名的捕獵高手,他們捕捉過或有人捕捉過這些動物。
蛇我倒是見得不少,除了自己在水邊和田野間遇到過的水蛇和菜花蛇,我們家附近就有一個捕蛇者,每逢趕集,他必定要把蛇裝在一個密密的網帶里帶到墟市去賣了換錢,根據蛇的種類和大小,賣價在幾十到上百塊錢一斤不等。
我曾見過鳥槍,土黃色的槍桿,裝的是黑色彈藥和散沙的那種,小時候好些人家都有。還見過那種布在蘆葦塘的鳥網子,據說捕鳥特別厲害,而那些捕鳥的都是外地人,從這個地方捕完又會換另一個地方。
我還聽說過一種古老的捕魚的方法,就是把小河的兩端用泥土堆截斷,在水里撒上炸過油的山茶渣,這樣整段河流里的大大小小的魚都在劫難逃,一段時間過后,魚兒開始翻白,這時提著桶撿魚就好。
雪災的那一年,我去鎮里找同學玩的時候聽到有人說,前兩天有一只麂子因為因為大雪,在山里找不到東西吃,然后就下山來覓食,正巧被住在山腳下的村民看見,他抄起家伙就那只麂子給捉了,回去做了一頓非常美味的麂子大餐。
03
長大以后,河里的魚蝦漸漸少了,野生的鯽魚跟烏龜,更是早已絕種。聽說,山里也早就沒有野豬,麂子和竹鼠出現過了,就連生長在巖石里的那種蛙也沒有了。
田邊和池塘里的田螺,已經慢慢被一種叫福壽螺的外來生物取代,清澈的田間小溝如今變得滿目蒼夷。
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已經不勝枚舉,因此產生了非常多的惡果,生態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許多物種的迅速滅絕引起了國家和自然環保人士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
好在近些年來,各種形式的懲罰、打擊和呼吁宣傳不斷,濫殺野生動物的情況有所好轉。鎮上掛起了禁止捕殺野生動物,違者重罰的橫幅,菜市場也經常有人去檢查,最近聽說野生的小河魚也不讓賣了。
但很多人的意識還僅僅停留在一旦發現就要被罰款上,而不是打心里覺得我們應該要保護野生動物。
04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成了人群中一個侃侃而談口若懸河的自然保護者,又像是一位老師。醒來以后,我突然對未來有了孩子之后的教育有了新的想法。
我希望帶著孩子去野外學習自然、生物和地理,而不是只是照著書本教。讓孩子從小就能直觀地看到野生動植物的靈動和美好,看到大自然的和諧,看到世界如何奇妙,如何美麗,這樣更能激發孩子潛藏的興趣,也更能讓孩子學會,如何愛護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在《地球脈動2》里關于城市的那一集,結尾處BBC主持人大衛愛丁堡說了一段讓我很動容的話:如何跟野生動物相處,完全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趕盡殺絕,也可以選擇接納它們,保護它們,與它們和諧共處。
我希望我們可以保護它們,跟它們和諧共處,我希望以后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看到河里有自由自在的魚,公園里有可愛的小松鼠和各種各樣的鳥,那些國家級保護動物能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瀕危物種永遠不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