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節講了不等式的性質,講了等式的性質與不等式的性質的區別與聯系,特別強調性質3,注意不等號方向的變化,并用相關性質做了幾道例題,做題過程中有六字方針——變化、依據、結果,讓學生口答,還讓學生上臺板演,講評,但是收上來的作業卻讓我大跌眼界,全對的僅有24人,全班55人!
所犯錯誤居然就在意料之中,性質3的應用不規范!我的火不打一處來,全對的放學,有錯誤的挨個說明錯因及改正措施,可是有的語言表達就是不完整,書上的語言規范又簡潔,就是不知道用……
等最后幾位同學改正完畢之后,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為什么一半以上的同學會犯同樣的錯誤?是不是我哪一點沒有講清楚?還是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就是沒有跟上我的節奏?……細細想來,應該是講清楚了,學生也聽懂了,但是缺乏同類型題目的示范——找一道典型例題講透,甚至花一兩分鐘時間給學生消化,再在它的基礎上進行變式,這樣效果應該會出來!雖然給學生板演的機會了,但是缺乏給學生補改的時間,就造成了匆忙交作業,錯題一大堆!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與認真程度有待提高!如果都操心了,都用心了,想學不好,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