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這本書我買了三本,兩本送了朋友,一本帶“同哥”簽名的,留給了自己。
“光亮”剛預售的那段時間,我看到同哥在微博上簽名的直播,他很少看鏡頭就一直用筆在簽自己的名字,然后聊天。當時在想,真是個可愛的人啊。那時候同哥的粉絲群里常有人以“有人收到書了嗎?”作為開頭語,二十幾天后,我收到了那本書,扉頁寫著“劉同”兩個字,突然的狂喜嚇到了身旁的朋友,那瞬間,我有點想哭。
同哥常說為什么好多人看他的文章都想哭?感同身受?是的吧,一想到他連吃半年的土豆蓋飯,就覺得自己沒什么過不去了。
“光亮”我看了三遍,每再看一遍,我又驚覺“這里也是淚點,那里也是力量了”。
01
文中那個“職專畢業的女孩兒”,在看了《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后重新啟程,專程來跟你說謝謝。我高考失利后的那個暑假,整夜地哭,不敢看任何有關青春的書籍電影,甚至不敢聽“海闊天空”,我覺得自己真活不下去了,因為家庭原因,也一度想就算了吧不讀書了。
可是內心有掙扎,行動上才有可能破繭而出。誰知道因為不放棄,未來才有多慶幸。
上大學的第二個學期,我偶然看到了同哥的《青芒》,再一直陪伴到了《光亮》,我不是那時候的我,同哥依舊努力前行,給很多人力量。
書里說“有時候一個人遇到另一個人真的會有所改變,無論對方是不是足夠強大,只要這個人愿意去接納,去尋找,去突破,人生就會有很多的可能性”。
那時候的劉同,于我而言,就是“另一個人”,他開始變得立體起來,就像老朋友,像他跟辛同學那樣的老朋友。
02
大二的時候,我遇到了現在的好朋友,她就像“小白”一樣,成為了我想成為的那種人,她也常說“你當然可以,何況還有我呢”。于是我就腆著臉跟著她的步伐。
03
看“聰明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時幾度落淚,繼承十一歲的時候,已經有了成年人的心智,他強迫自己不問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家,因為爺爺知道了就會不開心。
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父親再也回不來,我也從來不問我媽,我怕我媽哭,從小到大,我沒看我媽哭過幾次,可我最怕她哭。但其實我是很想爸爸的。
還有我的一個哥哥,他調皮搗蛋,可有一天他父親因為意外突然離去,她媽媽再次嫁人之后,他也是瞬間變成了個大人。他跟著爺爺奶奶起早賣菜,洗爺爺奶奶的衣服,也開始認真學習。
繼承患病之后,沒人再來回答少年劉同的各種問題,沒人再來吃他媽媽早上多煮的雞蛋。今天的劉同仍舊害怕,不敢去問“繼承還在嗎?”
他怕問起了,知道他走了,會后悔沒去看他。他還在,他也沒法解釋為什么不辭而別,繼承依舊是劉同記憶中最美好的樣子,伴著他的文字,這個男孩也活在我們心中,千千萬讀者心中。
04
“我的傻瓜表叔”同哥把這篇文發在了微博上,我評論“好少有人在年少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拿出自己僅有的全部去補償,同哥很棒”。
這是真的。猶記得住我隔壁的“幺公”,聽人說他是因為小時候被他母親一巴掌扇了之后才變傻的,后來我才知道他其實不傻,只是反應略微遲鈍。但年少的我卻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在背后悄悄說他壞話。這事兒其實沒幾個人知道,但看了“傻瓜表叔”之后,我突然感受到這些年少的行為在我心里被無限放大,像一個石榴慢慢成熟,剝開以后一粒粒看得到的鮮紅色,那是內心的愧疚,深深的。
春節回家,他下階梯時我攙扶了他,給他買去了酒和肉。他一臉詫異,唯有如此方能減輕愧疚吧。
05
“豆芽”撒下去的誠意幫他向上開了花。我同學的一個阿姨,幾十年前就忤逆父母意愿,放棄了工廠里正式員工的鐵飯碗,一個人發奮圖強堅持讀書,自學,自己掙學費,自己報名參加考試,她現在是一位有名的律師,有可觀的收入,她正在計劃辦一所律師事務所。對了,她已經四十好幾了。
五月份的時候,我參加一個演講比賽,演講題目就是“鄉下生根,向上開花”,那一刻站在臺上,我想到的就是那個“你瞧不起賣豆芽的哦”然后就做給所有人看的“豆芽”,和那個“一意孤行”的律師阿姨。
06
一個你以為是陌生人的人,突然用長輩的語氣來評價你,回想起這些年,他們對自己的照顧,似乎早就有了家一般的感覺——“那碗西紅柿雞蛋湯”。
學校食堂有個打菜的阿姨,“阿姨,多點菜哦”,于是阿姨總是滿滿一大勺,她們開小灶看我們坐旁邊會端來滿滿一盤菜,她總是笑。慢慢長大才慢慢知道,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是直抵心頭那個最柔軟的地方,時間久了次數多了,你覺得他們像親人,承載著那段記憶,蔡爸爸是,小蔡媽媽也是。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都感受到來自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可是但凡有一點兒溫暖,你收到的惡意就被擊退得潰不成軍。
07
文中同哥經歷了好友母親的離去,看到好友哇的一聲大喊癱倒在了地上。他決定給媽媽打個電話。電話里,他說“我不會死,而且我會好好活著,認真聽你的話,要吃早飯,不空腹喝豆漿,看你每一條微信小知識,無論對不對,可以嗎?”
看完文章之后那個周末回家,我也突然抱住我媽媽,說“媽媽,我喜歡你,我好愛你啊”。
她受寵若驚,但也笑得不輕。
年少時厭倦嘮叨于是頭也不回地奔向外面的世界,背后父母牽掛的目光你看不到,可一直在。就像《俺爹俺娘》里矮小母親站在村口為你照著的手電筒光,晃啊晃,直入你心。
08
那個用嘴吸出汽油的“彬姐”,世界上有一種人就是這樣,你把她丟在哪里她都能活下去,向陽的活下去。也許是因為心中有夢,眼前有光。
后來我發現越是努力的人身邊像彬姐這樣的人就越多,沒別的原因,就認真去做,別想其他的。
09
“娘娘”是讓我特別敬佩的人。因為身邊有許多單親的朋友,偶然幾次也見過他們深夜無助的慘狀和日日行走的孤獨,深入骨髓。所以我喜歡“娘娘”,同哥文章里說她過得很好,買了房子結了婚有了孩子,我真高興。
我會想如果我是娘娘,會不會做得像她那樣好?會不會拼盡全力笑呵呵地去生活?會不會勇敢離職為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身邊人?
我不知道。但因為讀了娘娘的故事,我會再多一些勇氣,再多一些堅定。
這九個故事,我印象很深刻。但你若問我有什么用?看了之后現狀能改變嗎?我真答不出。這與“看很多書識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一樣的。生活是你選擇的,你要怎么走,全看你。
“向著光亮那方”果然是個好句子,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謝謝你,成為我們的光,成為千千萬讀者的光。
By ?the ?way
今年五一的時候有幸看到了同哥本人,有幸和他擁抱了。那感覺就像,多年未見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