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行業已經摸爬滾打多年,隨著市場要求的升高,自身對教育的理解也越來越深。這不前幾天碰到一個“上課不愛跟著老師”的學生,引得家長很是擔憂。據孩子媽說,她家的娃是出了名的跳,不管是在學校還是機構。老師多多少少都反應過孩子課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東一會,西一會,就是傳說中的搗蛋鬼吧~而在現有的教學形式下,老師沒法對每個學生都關注到,可想而知孩子媽有多焦急和困惑。
我接觸到孩子的時候,是他來上我的圖形化編程課(課很貴Hh),我們機構提倡的是玩中學、體驗教學的形式。因此我也特別注重滿足孩子們玩耍的需求,課堂也是出了名的生動,孩子們都玩得不亦樂乎。
可偏偏這小子來的時候,給他展示第一個作品,“不好玩”;然后又打開了第二個作品“不好玩”。兩句不好玩直接鬧得課堂上其他小朋友也不樂意上課了,自信心哐當一下被打擊到了。開始想方設法“引導”他:“老師數一二三看誰先完成”,無效,他只顧自己玩自己想玩的游戲不聽;“表揚XXX,這一步完成得很快”,無效,聽到老師表揚其他同學沒起激勵效果,反倒激起了他的叛逆心,直接站起來去玩耍其他物件,不愿聽課的情緒便更濃了,這就是失敗的第一次課。課后我也跟其他老師一般,反饋他的“不專注”,第一次課就這樣結束了。
回家后我尋經典問名師,就想“解決掉”這個孩子。直到有一天,我放棄了,干脆就跟他一起打游戲算了。這孩子特別喜歡槍,摸索了兩三節課后我準確的知道他喜歡的是對打類游戲。投其所好,便選了一個槍戰類對打游戲陪他玩,一玩就是半個鐘。我嘗試發現他的優點,去觀察他學習的方式。發現這孩子的興趣是短平快的,他腦子里有著對戰游戲的藍圖,我試圖引導他一起做一個對戰游戲。開始挑選素材,檢索了很多武士,他卻沒有一個是滿意的,興趣度又要衰減下來了的時候,我靈機一動,告訴他可以自己畫素材。于是乎我們打開畫板,孩子想把原來素材中的劍擦出掉。令我驚訝的是他出現了少有的專注度,很仔細的在畫,這是一個很精細的活,可他卻做得很好!不得不說興趣這東西真的強大~畫好之后我們開始編輯,編程這個東西靈活性很大,孩子的創作欲已經被我調動起來了,玩法一堆堆的。就是苦了我自己,要針對他的需求一一解答(過程省略,重點就是照著他的想法實現作品),當然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會發現兩個問題:1)孩子的需求很有創意、也很周全,因此他們的編程想法實現起來是有難度的,這很考驗老師的編程能力。2)你要將這個難度的知識快速的在腦中切換到他能理解的方式教學,這對老師教的能力挑戰很大。3)本課該學的知識點如何安排到課程里面。所以我做了一個很大膽的嘗試,課程完全根據孩子的設想去走,挑戰是極大的,但孩子的收獲也是極大的。課后發現效果確實是很好的,課后孩子無論對我這個老師,還是課堂的興趣度都是極高的,還提出要我把軟件發送回家他要自己練習的要求。
看到孩子的轉變我不禁感慨,很多辦學機構的確在宣揚因材施教。我們鼓勵孩子自主探索,換個角度看,這個孩子真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嗎?還是他就是我們希望培養的,有探索欲望的孩子?如果是這樣,那么多的老師反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對自己不愿意認真觀察孩子、不愿意做令教師麻煩的“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