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渣男”是一個網(wǎng)絡(luò)流行詞,根據(jù)度娘解釋,是指自私、擅長索取、不負責任,玩弄別人感情的男人。或指用情不專的男人??梢?,渣男與一個人的顏值沒多大關(guān)系,與家庭出身沒多大關(guān)系,與才華和能力沒多大關(guān)系,與財富也沒多大關(guān)系,只和人品有關(guān)。在很多人眼里,那些名傳千古的文人騷客,肯定不會與渣男有干系,其實不然,有好事者在網(wǎng)上弄了個中國歷史上十大渣男詩人排名,結(jié)果還真有些出人意料。雖說排位不一定完全準確,不必過于較真,但榜單也有利于我們?nèi)媪私膺@些名人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 ? ? ? NO.10 溫庭筠 代表名句:“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 ? ? ? 上榜原因:溫庭筠生活中放浪形骸,且恃才傲物,平時人品也極差。有鑒于此,兩《唐書》給他貼上"薄行無檢幅"的標簽。尤其是他辜負了女學生魚玄機,更讓人噴噴不平了。
? ? ? ? NO.9.高適 代表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p>
? ? ? ? 上榜原因:高適作為邊塞詩人代表,詩寫得慷慨悲壯,筆力雄健,氣勢奔放。但是這廝比較貪慕權(quán)勢,曾經(jīng)寫文巴結(jié)諂媚奸相李林甫。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因為站錯了隊,入了李璘的幕府,后來被捕入獄,求救于高適,高適本來有能力解救,卻斷然拒絕,不但如此,甚至把兩人曾經(jīng)相交的詩詞都燒毀了。曾幾何時,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可是好的不得了的,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程度,卻說翻臉就翻臉!
? ? ? ? NO.8 沈括 代表名句:“蘆管玉簫齊送夜,一聲飛斷月如煙?!?/p>
? ? ? ? 上榜原因:密告蘇軾,直接導致“烏臺詩案”的案發(fā),差點害死蘇軾,可以說蘇軾后半生的坎坷,完全拜沈括所賜。王安石變法時,沈括支持變法,深受王安石器重,王罷相后,他又反戈一擊,和王安石劃清界限,投靠新貴。
? ? ? ? NO.7 白居易 代表名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p>
? ? ? ? 上榜原因:白居易淫亂成性,始亂終棄的事沒少做,曾逼死朋友侍妾,晚年生活糜爛,大量蓄養(yǎng)家姬,并且?guī)啄暌粨Q,甚至和元稹互換歌妓。
? ? ? ? NO.6 李紳 代表名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 ? ? 上榜原因:李紳是憂國憂民的好詩人,但是他做官以后就不這樣了,尤其高居宰相之后,生活極端奢侈,窮奢極欲。他愛吃雞舌頭,每吃一次雞舌就要殺幾百只雞,奢侈程度讓人嘆為觀止,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把他的《憫農(nóng)》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外,他發(fā)跡后對鄉(xiāng)親、故友非常刻薄。
? ? ? NO.5 徐志摩 代表名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p>
? ? ? ? 上榜原因:周旋于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把濫情當浪漫,把拋妻棄子,奪朋友妻當婚姻自由。
? ? ? ? NO.4 宋之問 代表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p>
? ? ? ? 上榜原因:宋之問是唐朝挺出名的詩人,但是他在歷史上名聲很臭,都認為他品行不端、為人不齒。當時正是武則天當政,他厚著臉皮,對武則天阿諛奉承,甚至愿意當面首。但是武則天嫌他口臭,沒選他。最殘忍的是,他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名句,害死了自家的外甥劉希夷。
? ? ? ? NO.3 元稹 代表名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p>
? ? ? ? 上榜原因:元稹和白居易號稱“元白”,他們不但詩文相當,而且是一對逛青樓狎妓的好戰(zhàn)友,甚至交換青樓歌姬這種前衛(wèi)的事都做得出來。不過相比白居易的渣,元稹更進了一步。他不但感情上薄情寡義,政治上也很無德,為了權(quán)勢,他拋棄愛人攀龍附鳳,不擇手段地向上爬,最終卻只當了短短幾個月的宰相。如此這般,元稹最終成了負心漢的代名詞。
? ? ? ? NO.2 錢謙益 代表名句:“水太涼了!”
? ? ? ? 上榜原因:錢謙益是明末清初非常出名的詩人,是當時公認的“江左三大家”之一、詩壇領(lǐng)袖。他留下的詩文雖然很多,但是最廣為人知的還是那句“水太冷!” 當明朝滅亡時,柳如是勸老公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后說∶“水太冷,不能下”。后來他降清。
? ? ? ? NO.1 待定。(讀友可在評論中提供人選,愚以為,魯迅眼中的流氓才子當屬第一)。
? ? ? ? 從排行榜中看出,元稹排名第三,可謂名列前茅。只是委屈了白樂天,筆者認為,元白可并列第三。
? ?
元?。?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元稹的創(chuàng)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言淺意賅,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chuàng)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F(xiàn)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 ? ? ?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父親元寬因病去世,出生書香門第的母親鄭氏,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了元稹上學的擔子。天資聰穎的元稹不負母親厚望,15歲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實現(xiàn)兩經(jīng)擢第。唐代科舉名目甚多,而報考最多的科目則為進士和明經(jīng)兩科。不過兩科相比也有難易之分,進士科難,“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經(jīng)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之說,而唐代文人也更為看重進士科。元稹為盡快擺脫貧困,獲取功名,選擇投考的為相對容易的明經(jīng)科,初戰(zhàn)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卻一直無官,閑居于京城。但他沒有終止勤奮學習。家庭藏書給他提供了博覽群書的條件,京城的文化環(huán)境和他的廣泛興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養(yǎng)。
? ? ? 799年,二十一歲的元稹寓居蒲州,在去長安成就功名的途中,遇到了初戀崔雙文。說來也巧,崔雙文的母親鄭氏還是他的遠方姨母。普救寺發(fā)生兵亂時,元稹出力救護了鄭氏一家。在鄭氏安排的答謝宴上,元稹第一次見到17歲的崔雙文,垂鬟接黛,雙臉俏紅,顏色艷異,楚楚動人。她明媚澄清的眸子燦若春花,開在了他蟄伏的心頭。那是元稹第一次春心萌動,情竇初開。夜合帶煙籠曉月,牡丹經(jīng)雨泣殘陽??芍^一見鐘情。家宴之后,元稹私下向丫鬟紅娘叩頭作揖,求紅娘從中成全,小丫鬟直爽地責問他:“反正你未娶,她未嫁,你那么喜歡她,就提親唄?!?/p>
“我對她相思成疾,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從提親到迎娶至少需要三個月,到時候我只怕早就命歸黃泉了?!?元稹回答得極盡巧妙,也極狡猾。單純的紅娘相信了他的情癡,告訴他崔小姐愛才,于是他寫春詞,驚得美人怦然心動。崔雙文終究主動走向了他,便有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 ? ? ? 戲調(diào)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轉(zhuǎn)面流花雪,登床抱倚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慢臉含愁態(tài),芳詞誓素衷。
? ? ? ? 夜夜春宵,她嬌啼宛轉(zhuǎn),朝隱而出,暮隱而入。情迷搖曳中,他涉曠野叢林而來,入燦燦花海。輕輕漾去柔波的湖水,映照著西廂房里的“紅燭昏羅帳”。
? ? ? 幾個月后,他赴京趕考。分別之時,元稹承諾考取功名后定回來娶她。聰慧的雙文,也許預(yù)感這場孽緣,“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免“胭脂淚,相留醉”...只能低聲吟唱:
? ? ?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 ? ?
? ? ?
? ? ? ? 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被留在秘書省任九品郎,認識了白居易、劉禹錫、韓愈等一大批當時最杰出的文人。這一年,他得到了太子少保韋夏卿的賞識,得償所愿做了韋家的東床快婿,迎娶19歲的韋叢。這一年,他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蔁o限風光中唯獨沒了崔雙文的位置。昔日的山盟海誓,也似落花流水春去也...為了個人前途,多情的元稹,是那樣的無情,是那樣的心安理得,是那樣的毅然決然,做了韋家倒插門女婿。
? ? ? ? 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蘿附。? ? ? ? ? 韋門正全盛,出入多歡裕。
? ? ? ? 富埒陶白,朱門繡戶,這是韋家當時的奢華。
? ? ? ? 成婚后,留守東都洛陽的韋夏卿不舍得女兒離開自己,安排元稹和韋叢住在洛陽履信坊韋宅,元稹的工作地點在長安,他不得不長期奔波于兩城之間。對于岳父的跋扈和這樁“倒插門”的婚姻,他從無怨言,也不敢怨言。
? ? ?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為第一名,授左拾遺。不久,母親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歲的元稹被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
? ? ? ? 元和四年春(809年),元稹嫻淑聰慧的妻子韋叢,在與元稹生活七年,留下五子一女后,盛年而逝,年僅二十七歲。韋叢之死,對元稹打擊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難遣傷痛,元稹寫下了有名的悼亡詩——《遣悲懷三首》。
? ? ? ? 昔日戲言身后事,
? ? ? ? 今朝都到眼前來。
? ? ? ? 衣裳已施行看盡,
? ? ? ? 針線猶存未忍開。
? ? ? ? 尚想舊情憐婢仆,
? ? ? ? 也曾因夢送錢財。
? ? ? ? 誠知此恨人人有,
? ? ? ? 貧賤夫妻百事哀。
? ? ? ? 同穴窅冥何所望,
? ? ? ? 他生緣會更難期。
? ? ? ? 惟將終夜長開眼,
? ? ? ? 報答平生未展眉。
? ? 最著名的是:
? ? ? ?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 ? ? ? 除卻巫山不是云。
? ? ? ? 取次花叢懶回顧,
? ? ? ? 半緣修道半緣君。
? ? ? ?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后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zhuǎn)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diào)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chuàng)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jīng)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 ? ? 元稹寫給韋叢的悼亡詩都讓人無法懷疑他對發(fā)妻的一片深情。然而韋叢去世還不到一年,元稹便在江陵納安仙嬪為妾,兩人共同生活三年,安仙嬪就去世,留下一子元荊。不久他又娶了裴淑做填房。更不可思議的是,早在韋叢去世前一年,便與蜀中才女薛濤,演繹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
? ? ? ?
? ?
? ? ? ?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制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脫樂籍后,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后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并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余首,收于《錦江集》
? ? ? ? 薛濤八歲那年,父親薛鄖在庭院里的梧桐樹下歇涼,忽有所悟,吟誦道:
? ? ? ? 庭除一古桐,
? ? ? ? 聳干入云中。
? ? ? ? 薛濤頭都沒抬,隨口續(xù)上了父親薛勛的詩:
? ? ? ? 枝迎南北鳥,
? ? ? ? 葉送往來風。
? ? ? ? 那一年,薛濤不過八九歲。她天分很高,讓父親又喜又憂。
? ? ? 貞元元年(785年),中書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神態(tài)從容地拿過紙筆,提筆而就《謁巫山廟》,詩中寫道:
? ? ? ? 朝朝夜夜陽臺下,
? ? ? ? 為雨為云楚國亡;
? ? ? ? 惆悵廟前多少柳,
? ? ? ? 春來空斗畫眉長。
? ? ? ? 韋皋看罷,拍案叫絕。這首詩完全不像出自一個小女子之手。一首詩就讓薛濤聲名鵲起,從此帥府中每有盛宴,薛濤成為侍宴的不二人選,很快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
? ? ?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詩人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他久聞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對薛濤而言,這本是一場司空見慣的應(yīng)酬活動,可與元稹一見面,就被這位年僅31歲的年輕詩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內(nèi)心里激起了如同少女般萌動的漣漪。這并不奇怪,元稹是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的后裔,身材高大,“儀形美丈夫”,一個典型的“高富帥”形象。
? ? ? ? 薛濤的愛情之火一經(jīng)燃燒,就極為熾烈。盡管她比元稹大十一歲,但那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激情告訴她,這個男人就是她夢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顧一切,如同飛蛾撲火般將自己投身于愛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滿懷真情地寫下了一首《池上雙鳥》
? ? ? ? 雙棲綠池上,
? ? ? ? 朝暮共飛還;
? ? ? ? 更忙將趨日,
? ? ? ? 同心蓮葉間。
? ? ? ? 這全然沒有了憑欄遠眺、懷古幽思的冷靜,完全一副柔情萬種的小女子神態(tài)。薛濤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兩個人流連在錦江邊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時光,是薛濤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偸亲顬槎虝?,這年7月,元稹調(diào)離川地,任職洛陽,細算起來,他們在一起的日子不過3個月而已。
? ? ? ? 分別已不可避免,薛濤十分無奈,“雨暗眉山江水流,離人掩袂立高樓”,是她落寞心情的真實寫照。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就收到了元稹的詩贈薛濤:
? ? ? 錦江滑膩蛾眉秀,
? ? ? 幻出文君與薛濤。
? ? ? 言語巧偷鸚鵡舌,
? ? ? 文章分得鳳凰毛。
? ? ? 紛紛辭客多停筆,
? ? ? 個個公卿欲夢刀。
? ? ? 別后相思隔煙水,
? ? ? 菖蒲花發(fā)五云高。
? ? ? 勞燕分飛,兩情遠隔,此時能夠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那樣的日子肯定非常難過,無以排遣的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經(jīng)常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浣花溪本地有造紙的傳統(tǒng),薛濤又性喜紅色,便對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以“芙蓉皮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
? ? ? ? 用這種信箋,給元稹寫詩,便有了格外的韻味。薛濤在《牡丹》一詩中寫道:
? ? ? ? 去春零落暮春時,
? ? ? ? 淚濕紅箋怨別離。
? ? ? ? 只欲欄邊安枕席,
? ? ? ? 夜深閑共說相思。
? ? ? ? 令薛濤失望的是,元稹是個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談戀愛的人。長慶三年(823年),元稹前往浙江紹興任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忽然舊情萌發(fā),頗有意想把十幾年未見的薛濤接過來“敘舊”,不巧他又遇見了浙東名妓劉采春,于是將薛濤拋在了腦后,用他的話說“她(指劉采春)詩才雖不如濤,但容貌美麗,非濤所能比也。”
? ? ? ? 盡管元稹如此花心,但薛濤對他的思念還是刻骨銘心。她朝思暮想,就像一個空閨女子等待遠出丈夫歸來一樣,滿懷的幽怨與渴盼,匯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其中寫道:
? ? ?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 ? ?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 ? ?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 ? ? 玉簪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 ? ? ? 一張薄薄的桃色紙箋,終究留不住情場中虛幻的情感。只是讓人唏噓的是,為了元稹當初一句相思的許諾,薛濤終身沒有出嫁,后遁入空門。韋莊的思帝鄉(xiāng)對薛濤作了最好的詮釋。
? ? ? ?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 ? ? ?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 ? ? 劉采春,生卒年不詳,淮甸(今江蘇省淮安)人,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見到元稹時,剛二十五歲,青春靚麗,又多才多藝,元稹一下子就被劉采春吸引住了,很快就忘了之前的相好薛濤,開始與劉采春交往了起來。情到深處吟了一首贈劉采春:
? ? ? ? 新妝巧樣畫雙蛾,
? ? ? ? 謾里常州透額羅。
? ? ? ? 正面偷勻光滑笏,
? ? ? ? 緩行輕踏破紋波。
? ? ? ? 言辭雅措風流足,
? ? ? ? 舉止低回秀媚多。
? ? ? ? 更有惱人腸斷處,
? ? ? ? 選詞能唱望夫歌。
? ? ? ? 從這首詩,我們能看出元稹對劉采春的一往情深。劉采春又恨又喜,這第一句顯然說她有點妖氣,怎能把自己看成是妖艷的女子呢?再想想元稹也是言由心衷,喜歡至深才會沒有顧忌。她略有沉思,當即指著墻上吳道子的一幅畫《農(nóng)家新婚合歡圖》,回了一首:
? ? ? ? 締得三生石上緣,
? ? ? ? 雙雙并立翠溪前。
? ? ? ? 談情月下無窮夜,
? ? ? ? 合墜花間不計年。
? ? ? ? 束發(fā)樵郎松作笠,
? ? ? ? 垂發(fā)村女葛披肩。
? ? ? ? 好一個劉采春,將農(nóng)家新婚兩岸齊眉的心態(tài),愛的宣言,描繪得淋淋盡致!兩個人,如膠似膝,公然以情人身份同居,時間長達七年之久。只可惜,七年后,元稹又被更年輕的女子所吸引,劉釆春也被風流雨打風吹去,一代才女最終跳河自盡。
? ? ? ? 如果說元稹在個人情感上缺乏操守,始亂終棄,那么,他在政治上,也與此有相似之處,可以看作其情感心理路徑的翻版。
? ? ? ? 元稹曾胸懷大志,希望匡扶社稷,一展抱負,步入官場到元和五年之前,他在官場上表現(xiàn)得“剛直不阿”;從元和五年(810 年)到長慶二年(822年),元稹則扮演著攀附太監(jiān)、圓滑勢利的小人角色,為人所不齒。
? ? ? ? 起初,元稹在左拾遺這個位置上,大膽諫言,積極參政、議政,把本來可有可無的清閑官職做得有聲有色。
? ? ? ? 后來,元稹出使東川,又辦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大案。他彈劾前任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嚴礪貪贓枉法,受此案牽連的7個刺史受到懲處。因受嚴礪朋黨的誣陷,元稹很快被調(diào)離到“東臺”,上任后,元稹又接連彈劾浙西觀察使韓皋、徐州節(jié)度使王紹等共幾十名地方大員。
? ? ? ?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受到朝中敵對勢力攻擊,被調(diào)回長安。
? ? ? ? 元和十三年(818年),元稹在通州任司馬。他為通過一個老人之口敘述連昌宮之興廢,反映唐玄宗至憲宗時期之興衰,探索安史之亂前后朝政治亂之因由,表達人民希望國家長治久安之愿望,寫下了其新樂府詩的代表作之一《連昌宮詞》。
? ? ? ? 似乎是對大唐王朝政治的失望,亦或許是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反思,元稹痛定思痛,改弦易轍,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變得圓滑起來。在江陵,他攀附上了江陵監(jiān)軍,大太監(jiān)崔潭峻。元和十五年(820年)初,憲宗駕崩,唐穆宗即位。元稹受崔潭峻的推薦,升任為知制詔。
? ? ? ? 元稹從此官運亨通,竟然一度當上了宰相??上?,由于復雜的政治斗爭,他僅僅當了3個月宰相,就被貶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此后,元稹一直縱情酒色,無所追求,始終沒有東山再起。
? ? ? ? 縱觀元稹之一生,他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就其人品、官品而言,有人說其正直、勤政、愛民,又有人說他“工于投機取巧”、“巧宦熱中”、“勾結(jié)宦官”;還有人說他薄情寡義,始亂終棄,攀龍附鳳,當然,也有不少人為他翻案。但不管元稹如何渣,他的文學才能,他的文學作品,都是不可否定的,都是文學歷史上的寶貴財富,都會永遠閃爍在歷史的天空...
? ? ? ? 歲月啊你帶不走
? ? ? ?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崔雙文、韋叢、安仙嬪、裴淑、劉采春)
? ? ? ? 興亡誰人定啊
? ? ? ? 盛衰豈無憑啊
? ? ? ? 一頁風云散啊
? ? ? ? 變幻了時空
? ? ? ? 聚散皆是緣哪
? ? ? ? 離合總關(guān)情啊
? ? ? ? 擔當生前事啊
? ? ? ? 何計身后評...
? ? ? ?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元稹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詩:
? ? ? ? 半欲天明半未明,
? ? ? ? 醉聞花氣睡聞鶯。
? ? ? ? 猧兒撼起鐘聲動,
? ? ? ? 二十年前曉寺情。
? ? ? 也許,是臨死前的良心發(fā)現(xiàn),也許是元稹的內(nèi)心虧疚,也或許崔雙文一直在元稹的內(nèi)心深處...
? ? ? ?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為他揮淚寫詩,其中有兩句極美: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原來最好的懷念,是摒棄了一切愛與恨的祭奠。這懷念像雪一樣純白,也像雪一樣冰冷。也希望元稹所有的是是非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 ? ? 夜來攜手夢同游,
? ? ? ? 晨起盈巾淚莫收。
? ? ? ? 漳浦老身三度病,
? ? ? ? 咸陽草樹八回秋。
? ? ? ? 君埋泉下泥銷骨,
? ? ? ? 我寄人間雪滿頭。
? ? ? ? 阿衛(wèi)韓郎相次去,
? ? ? ? 夜臺茫昧得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