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這個標題時,我知道自己已經(jīng)在心里給她打上深深的烙印了。我多希望,她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一個可以在陽光下,春風里,兒孫繞膝,盡享天倫的老年人。可她,總是一次又一次這樣出現(xiàn)在我的世界里,讓我總為她擔憂,盡管我們只是從未謀面的路人。
今天,是我第三次見到她。晚上八點半,我下樓準備接上晚課的孩子。小區(qū)里的路燈悠閑的散射出柔和的光芒,遠處人家窗戶里的光有氣無力的。我又看到了那個顫巍巍慢騰騰的身影,她的手推車不大,朦朧間感覺還緊湊,好像專為她瘦弱的身軀量身打造,可我依然看不清她的臉。
遠遠地,看見她踱到垃圾桶的邊口,費力地把手伸進去,憑著感覺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從她身邊經(jīng)過,她好像是擔心被人看見一樣,動作慢了很多。我似乎理解了老人的心情,不敢故意停留,迅速離開。
后來,老人到底撿了多少東西,我是不大清楚的。我想到的是,如果那垃圾桶里,有人放進了破碎的玻璃,扎手的釘子,或是一些其他的物件,那老人的手劃傷了怎么辦?她到底要走過多少個垃圾桶,多少個小區(qū)?她今天撿到的廢品能換回多少錢?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海里閃現(xiàn),這么晚了,這么年邁的老人,她的孩子會在哪里呢?
我不知道以后還能否再見到她,如果有機會,真想和孩子一起為老人做點什么,哪怕只是貼心的問候一聲。生活里總有太多的不幸,生活再難,都得好好活著。驀然間,我心中對老人又有了敬意。
看過太多這樣的老人,也讓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次丟棄雜物時,我總是把廢棄物分類放置,我希望我丟棄的,不會傷到那些人,也希望,那些暫時丟棄的能夠換個地方發(fā)揮它的作用。
楊絳先生《老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是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每次讀它時,心中都有不一樣的感慨。我們也許不是幸運者,可當我們遇到不幸的人,多些悲憫心,有點大愛情懷又何妨呢?“子欲孝而親不在”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善待父母,我們能做的也很多。
見與不見,都會想起那個年邁蹣跚的背影,什么時候,能真的實現(xiàn)“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美好理想?等待,祝福!